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8章 常州離奇縱火殺人案8

審訊室的白熾燈在李坤頭頂投下青灰色的陰影,金屬桌面上的指紋燈發出幽藍光芒,將他交疊的手指照得透明。當陳立峰第三次將dna比對報告推到他面前時,這個總被鄰居稱為“老實人”的男人突然挺直脊背,喉結滾動著開口:“我和曼莎有私情,她逼我離婚,我一時衝動……”

鋼筆尖在記錄本上劃破紙頁,小林抬頭時恰好看見李坤左眼不自然地跳動——那是撒謊者典型的生理反應。“說具體點,”陳立峰敲了敲桌上的監控截圖,“你們第一次發生關係是什麼時候?”

李坤的視線在審訊室的四角遊蕩,最終落在單向玻璃上:“三月底,她讓我修熱水器……”話音未落就被陳立峰打斷:“熱水器維修記錄顯示,上門服務的是小區物業王師傅,時間是3月25日14:00,當時你在工廠上中班。”

男人的手指絞緊工裝褲腰帶,補丁處的線頭被扯出毛邊:“記錯了,是四月……”他忽然想起什麼似的摸向口袋,“我們有聊天記錄!”但摸空的動作讓他臉色煞白——他早該想到,警方會恢復李曼莎所有的電子資料。

“李曼莎的手機、電腦、甚至兒童手錶,”陳立峰調出通訊基站資料,“近半年內沒有任何與你相關的訊號互動。你所謂的‘婚外情’,連條簡訊都沒留下。”

張恪然的拳頭砸在刑警隊會客室的桌上,震得水杯裡的茶葉劇烈翻騰:“開什麼玩笑!曼莎每天接送孩子、去超市買菜,路線固定得像鐘錶齒輪,怎麼可能……”他抽出妻子的日記本,翻到貼滿女兒照片的那頁,“她連小區便利店老闆都不認識,會和陌生男人搞婚外情?”

監控剪輯在投影儀上播放:李曼莎的生活被拆分成無數片段——8:05送孩子進幼兒園時與老師寒暄,8:30在便利店用固定話術買無糖豆漿,9:00準時推開201室的門,連防盜門的開合角度都分毫不差。三個月內,她與男性的互動僅有三次:兩次快遞員、一次物業維修,每次接觸都保持在防盜門半開的安全距離內。

“李坤說他們在陽臺幽會,”小林調出201室陽臺的監控,“但這裡的攝像頭顯示,除了晾曬衣物,她從未在非家務時間逗留。”畫面裡,米色連衣裙在風裡輕輕擺動,衣襬處還留著女兒畫的卡通貼紙,“而且案發前一週,她剛給女兒縫補校服,針線盒還在客廳茶几上——這樣的女人,會突然背叛家庭?”

最具衝擊力的反證來自幼兒園老師。影片連線中,張老師舉著李曼莎送的綠豆糕禮盒:“李媽媽每週都會和我們討論孩子的飲食,從未提過任何陌生男性。倒是她丈夫,每天傍晚都會來接孩子,夫妻倆很恩愛。”

城郊“極速星空”網咖的監控錄影在凌晨兩點十七分捕捉到李坤的身影。他穿著洗舊的灰色連帽衫,棒球帽壓得極低,卻在登入電腦時露出顫抖的指尖。鍵盤上的血跡後來被證實是指甲縫滲血——他在搜尋“婚外情殺人判幾年”時,因過度用力導致舊傷破裂。

“看這裡,”技術組小王放大螢幕,“23:47分,他開啟最高法官網的量刑指南,停留17分鐘;23:59分,進入情感論壇的‘如何偽裝情侶關係’板塊,下載了‘曖昧話術模板’。”滑鼠劃過瀏覽記錄,“甚至搜尋了‘女性私密紋身位置’,可惜他不知道,李曼莎根本沒有紋身。”

陳立峰盯著截圖裡李坤頻繁切換視窗的動作,突然想起現場發現的望遠鏡——那個曾對準201室飄窗的鏡頭,此刻正躺在物證袋裡,鏡片上還沾著李曼莎晾曬的洗衣液清香。李坤以為,透過望遠鏡觀察到的碎片資訊能拼湊出一段虛假的感情,卻不知道,真正的生活細節藏在無數個未被凝視的瞬間裡。

“他連她的過敏史都搞錯了,”小林翻著審訊筆錄,“說送過玫瑰金手鍊,可李曼莎對金屬過敏,只戴銀飾。這些漏洞,讓‘婚外情’成了空中樓閣。”

再次提審時,陳立峰帶著李坤的搜尋記錄截圖。當自己在網咖瘋狂敲擊鍵盤的畫面出現在螢幕上,男人的嘴唇瞬間失去血色,指甲深深掐進掌心——那裡還留著案發時被李曼莎抓傷的疤痕。

“你根本不瞭解她,”陳立峰敲了敲“婚外情證據偽造攻略”的網頁,“不知道她左肩胛骨有顆痣,不知道她煮麵條時會放兩片芝士,這些細節,在你的觀察筆記裡都沒有。”他抽出李坤的日記本,翻到畫滿戶型圖的頁面,“你以為,只要編造一段關係,就能把蓄意謀殺說成激情殺人?”

李坤的視線落在日記本的“作案手冊”上,那些被紅筆圈住的“弱點”——“容易信任穿工裝的人”“獨自在家時間固定”——此刻像耳光般抽在臉上。他突然想起第一次敲開201室門時,李曼莎遞來的那雙一次性拖鞋,鞋面上印著可愛的小熊圖案,和女兒房間的地毯一模一樣。原來,他自以為是的“瞭解”,不過是望遠鏡裡的管中窺豹,而真正的李曼莎,是張恪然手機裡存著的、女兒作文裡寫著的、鄰居們交口稱讚的溫柔母親。

“我……我只是想讓判決輕一點……”他的聲音像漏了氣的皮球,“他們說情殺比搶劫殺人判得輕,我不想死……”

陳立峰盯著他逐漸崩潰的模樣,想起火場裡那半份沒吃完的早餐——豆漿早已涼透,油條浸在湯汁裡,像個未完成的句點。李坤不知道,當他用剪刀刺向李曼莎時,毀掉的不僅是一個生命,更是一個家庭的完整;當他試圖用謊言玷汙死者名譽時,反而讓自己的罪行更加不可饒恕。

案情分析會上,投影儀將李坤的搜尋記錄投在白板上,每個關鍵詞都像根鋼釘:“減輕刑罰”“司法漏洞”“證人證詞偽造”。陳立峰用紅筆圈住最早的搜尋時間——9月11日21:03,案發後僅十小時,那時他剛從小區逃到郊區出租屋。

“他在縱火時就計劃好了退路,”小林指著“婚外情現場佈置技巧”的瀏覽記錄,“先製造劫殺假象,失敗後立刻轉向情殺,可惜每個環節都暴露了他對受害者的陌生。”

最令人不寒而慄的,是李坤在搜尋“如何讓鄰居相信婚外情”時,竟打算賄賂小區保安作偽證——這個細節若成真,將徹底扭曲一個無辜女人的形象。但他低估了現代刑偵技術的能力,也忽視了一個簡單的事實:真正的情感聯絡,藏在生活的千萬個細微之處,藏在無法偽造的日常軌跡中。

散會後,陳立峰獨自來到物證室,看著玻璃罐裡裝著的李曼莎的錢包。血跡在燈光下呈暗褐色,邊緣處的面板組織清晰可見——那是比任何證詞都可靠的證據,默默訴說著兇手曾如何粗暴地翻動受害者的私人物品。他突然想起李坤在審訊室說的最後一句話:“我以為,只要說我們有關係,你們就會相信……”

這個愚蠢的念頭,恰是兇手最大的破綻。他不明白,法律的天平稱量的不僅是行為,更是人心——當他試圖用謊言掩蓋惡意時,每一個漏洞都在加重自己的罪責。就像那些在魯米諾試劑下顯形的潛血,任何試圖掩蓋真相的行為,終將在證據面前無所遁形。

窗外,秋雨淅淅瀝瀝。陳立峰在案情筆記上寫下:“當兇手開始編織謊言,就意味著他已經承認了罪行。那些拙劣的表演不是辯護,而是對死者最後的褻瀆。李坤或許不懂,真正的正義,不會被任何偽裝迷惑——它存在於每個未被刪除的搜尋記錄裡,存在於每個未被掩蓋的生活細節中,更存在於每個執法者對真相的執著追尋中。”

筆記本的最後一頁,貼著李曼莎的生活照:她穿著米色連衣裙站在陽臺,懷裡抱著女兒,臉上的笑容像陽光般清澈。這張照片,將作為證據呈堂,向世人證明,一個被惡意凝視的靈魂,從未有過任何汙點。而那個試圖用謊言玷汙她的兇手,終將在真相的光照下,接受最嚴厲的審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