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20章 宏豐帝的叮囑

宏豐帝眉角挑了挑。

好傢伙,太醫院也要開一個醫學院?

這群太醫,自從被趙清虎點撥後,路子是越來越野。

太醫院太小,不夠你們折騰了,去了工匠院還不夠,還要去學院裡面湊熱鬧?

趙清虎則是樂見其成,醫學院開起來好啊。

只要鑽研,肯定會有所成就。

醫學發展之後,對於整個大淵朝都有大好處。

至少,平均壽命能大大提升。

這些太醫,如此有上進心,趙清虎自然是舉雙手贊成。

等他家有餘錢,還能捐贈一筆,給他們開展醫學實驗。

難得他來皇宮一趟,見左右丞相還在體驗新型馬車,宏豐帝便帶著趙清虎去了暖身殿。

“愛卿,最近南北方都不太平啊!特別是黃淮之地,自從年後就沒有下過雨,今年怕是要有旱災。”

趙清虎無奈一嘆,小冰河期,這種事情很常見。

“陛下,朝廷可有預案?”

“加緊全國官道修整,加快糧食調撥!從全國來看,我們大淵朝是不缺糧食的。”

“穩住糧價也重要,要不,把糧倉結合糧店的計劃改一改,藉助雪花鹽店,把糧食也送進去?”

宏豐帝想了想,最後點了點頭。

全國糧倉的儲存量不少,重新開糧店,肯定是來不及。

剛好,雪花鹽店目前在全國範圍內大面積推廣。

唯一受阻的方向就是江南,而江南剛好也是全國最不缺糧食的地方。

湖廣熟,天下足!

江南六道,富戶最多,存糧也最多,產糧也最多。

“陛下,沿海地區,可打造大船,入海捕魚,汪洋大海之中有無數的漁業資源。”趙清虎道。

趙清虎記得,華夏開國之初,曾經的困難時期,有愛國魚。

大黃魚,這種鮮美的海魚,曾經就因為捕撈量太大,導致滯銷。

最後是官方出面,號召全國,吃大黃魚,支援漁民,這才有了愛國魚這個稱呼。

從這一點就能看出,大黃魚的產量著實驚人。

太子殿下的曬鹽場已經遍佈沿海,海鹽產量驚人。

而且,這一次雪花鹽業截留了四百萬兩銀子,有這筆銀錢,完全可以在沿海,繼續開設曬鹽場。

有了曬鹽場,就能大量晾曬海水,得到海鹽。

有了海鹽,就能醃製海魚,即便是炎炎夏日,有醃漬燻乾的辦法,也能得到美味的魚乾。

缺糧的時候,魚乾總比觀音土、草根樹皮好吧?

開啟了這個思路,趙清虎提到了不少海產品。

汪洋大海之中,可是無數的資源。

不僅有海魚,還有海蝦、海帶,這些東西晾曬成乾貨,儲存期不短。

只要運輸路線規劃出來,以海洋資源反哺大淵皇朝不是問題。

大淵皇朝沿海城鎮也有不少,讓居住在沿海的百姓多吃魚,少吃糧食,也能節省一些糧食。

似乎,肚子裡面沒有油水,吃多了海鮮會傷身體?

腦中念頭一閃,趙清虎搖了搖頭,算了,他也不是神,管不了太多。

宏豐帝對於趙清虎的建議很感興趣。

太子不就在天津衛嗎?

從回報的訊息來看,天津衛靠海的地方,已經大量開闢曬鹽場,都是雪花鹽業的產業。

太子去了,海鹽產量不會低。不僅是曬鹽場,有了無煙煤,還可以海水煮鹽。

剛好,他們又在打造船隻,準備遠洋,出海捕魚,還能借此讓水手練習練習。

“這個辦法不錯,值得期待。”

宏豐帝當即讓隨侍的翰林下旨給太子,讓他負責此事。

“愛卿,胡志英來了摺子,提議修建一條馬路,從京城到房山煤礦,有三十多里,你怎麼看?”

“陛下,這是朝政,臣就不參與了吧?”

這種具體的事務,趙清虎頭疼。

他要是願意參與進來,那上奏摺的就不是胡志英,而是他。

“他讓國庫出錢。”宏豐帝笑了,也提到了關鍵。

“國庫有錢!”趙清虎立馬補了一句。

基礎建築,沒道理讓皇家煤炭銀行承擔啊,這是朝廷的職責。

朝廷從萬民手上收取稅賦,修橋鋪路,就是朝廷的責任。

總不能,讓煤炭商會出錢修建道路吧?這水泥大馬路,跟那木軌可不一樣。

從房山煤礦,修建兩條木軌連線通州碼頭,當初還是南王拍板,花了不少銀子呢。

如今有了董事會,皇家煤炭的股權拆開,再要花大力氣,去修橋鋪路,董事會那些傢伙也不幹啊。

到時候,股價快速下跌,誰也受不了。

見宏豐帝,似乎也有意,讓煤炭商會出這筆錢,趙清虎不幹了。

到時候股價下降,你們可別來找我。

解釋了一番後,宏豐帝震驚,就修一條路,還會引起股價下降?

“那煤炭商會不能出錢。”

開玩笑,煤炭商會,最大的股東可是皇家,是宏豐帝。

別說是股價下降,就是煤炭商會的利潤,其中六成多也是他宏豐帝的。

出錢修路,從京城到房山礦場,戶部測算過,至少五十萬兩白銀。

國庫又不是沒錢,憑什麼讓煤炭商會出啊?

陸幀有點懵,他費盡唇舌,才說動宏豐帝,讓煤炭商會出錢。

煤炭商會的賬本他都看了,就一個冬天,全國匯總上來的利潤,足足有三百多萬兩。

這麼多錢,拿一筆出來,修建一條几十里的水泥路咋了?

接下來一段時間,陸幀在煤炭商會見到趙清虎,那是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弄得趙清虎是莫名其妙。

這位戶部侍郎也算是有本事,沒能從煤炭商會拿到錢,他硬生生,從宏豐帝的內庫,拿到了五萬兩銀子。

“老爺,南方來了訊息,土豆成熟了!”

三月份的時候,顧凌軒給趙清虎傳遞了訊息。

土豆生長期短,最快的兩個月,南方果然是土地肥沃之地,算算時間,這也才兩個多月啊,就成熟了?

飛鴿傳書,傳遞訊息也有四五日啊。

“工匠院怎麼說?”

“已經上奏朝廷,六成收穫往北方送,四成留在南方,往各府分配。”

“好,這種事情咱們知道一下就好,接下來讓工匠院去推廣就好。莊子上如何了?”

“已經全部開凍,暖棚內第二批土豆也要成熟了,馬上就能收穫。京兆尹已經去了好幾次,看樣子是早就準備好了,說是整個直隸都在等著這批土豆成熟。”

“看來陛下給他的壓力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