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9章 書房對策

一番恭維之語,卻說得沮授微微動容,涕淚交加。

果然,和張塵猜想的一樣,沮授這樣的人,便是需要適時得到肯定,方能受到激勵。

張塵又問道:“公與,依你之見,欲要施行此政,該當如何行事?”

沮授淡然地說了一句。

“此事之難,不在政令本身,而在如何推行。”

張塵聽罷,若有所思。

東漢傳承至今,朝政已極為腐朽,世家豪強兼併土地早就數見不鮮,若要推行新政,少不得便得從他們嘴裡將土地給挖出來。但這樣一來,那些世家豪族如何肯幹?

張塵正自思索,沮授卻又問道:“不知主公對那些世家持何態度?”

張塵聽罷,不禁輕嘆一聲。

他不得不承認,打土豪,分田地,放在當下這個時代並不合時宜。

東漢時期未行科舉,入仕為官走的還是察舉制。顧名思義,就是根據皇帝詔令規定的科目,由中央或地方官員在民間以考察推薦的方式來選拔官吏。

雖然古有祁黃羊“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的美談,但這終究只是少數。由於入仕為官者多為豪門士族,自然察舉的名額也大都落到了世家子弟的頭上,世家門閥盤根錯節,庶姓寒族則幾無進身之路。

因此,縱觀三國曆史,多少名人,尤其是那些頂尖的謀士,都是出身世家,真正的白身又有幾個?

清河崔氏、潁川荀氏、吳郡陸氏、南陽諸葛氏……

這些世家門閥的子弟人才濟濟,若是觸動了他們的利益,日後還有誰再來投效自己?

如果這些世家都站在自己的對立面,那日後還何談大業?

張塵不得不權衡這其中的利弊。

見張塵眉頭緊鎖,沮授微微點頭道:“看來主公心中已有權衡。”

“公與,世家門閥實力雄厚,日後欲成大事,還需借其之力。這其中的利害得失,我自是明瞭。”張塵嘆道,“可是,百姓生計亦是大事。這其中該當如何權衡,還需公與教我。”

“主公能知道‘權衡’二字,屬下便沒有看錯人。”沮授微微笑道,“民心固然重要,但士子之心更重要,因為士子之心往往便可聚起一片民心。這也正是為什麼,‘黃巾之亂’聲勢浩大,卻不到半年即被鎮壓。因為他們只得民心,而未得士子之心。”

“公與所言甚是。”張塵不住點頭。

“黃巾之亂”時,黃巾兵四處劫掠,尤其是很多豪門貴族都遭了殃。於是,那些世家門閥為了保護自己的土地、財物,或招募私兵抵抗,或出資支援官軍,對黃巾軍造成了不小的衝擊。

沮授又說道:“主公若只想在廣平推行新政,廣平百姓自然樂見,四方流民也會聚攏而至。可是,廣平百里小縣,又能容納多少流民?又有多少耕地呢?一旦新政推行,主公仁義之名必然不脛而走,可是世家門閥和豪門士族又該如何看待主公?”

張塵微微皺眉,道:“必然人人自危,絕不甘心在我治下,到時要攻略四方,只怕阻力頗多。”

“主公英明,正是如此。”沮授道,“若主公並無一定的實力,而去挑戰舊制,必會引來世家豪族的抵制。即便是主公想關起門來,只在廣平推行新制,也會被人說成是大逆不道之舉。”

“那依公與之見,該當如何?”

“屬下以為,在主公未取得一郡之地前,仍需沿用舊制。拓荒之田為公有,鼓勵百姓耕種,同時減少糧稅,使百姓手有餘糧,衣食無憂。”

“如此,雖不能徹底改革,但能使百姓恢復生計,我心稍安。”張塵沉吟道,“不過,世家門閥與豪門士族握有大量土地,百姓可耕之地實是太少。且有些豪強仍然貪得無厭,無休止的兼併土地,若不制衡一二,長久下去,終是大患。”

“自是要制衡。”沮授應道,“但豪門士族、世家門閥盤根錯節,主公此刻不宜輕舉妄動,還需緩圖。”

“屬下以為當分三步。第一便是‘撫’,主公如今羽翼未豐,不可硬來,當與豪門士族交好,切勿動其利。在這期間,主公可廣募人才,積蓄力量,韜光養晦。這個‘撫’字,請在主公取得一郡之地之前,務必遵守。”

張塵聽罷,不禁微微點頭。

“第二便是‘弱’。主公取得一郡之地,有了一定的實力之後,便不必一味逢迎,而是讓其為我所用。”

張塵不禁奇道:“如何為我所用?”

“可用者,籠絡之。或許之以利,或許之以官,各取所需。不可用者,則弱之。或分化,或孤立,挑起利益之爭,主公則坐收漁人之利。”

張塵聽罷,不住點頭:“公與之言甚妙。”

“第三,便是‘聯’。主公若取得一州之地,割據一方,則免不了要與州內的世家門閥打交道。世家不似豪強貪圖小利,其眼界更遠。世家不但家資豐盈,而且世代入仕,族中人才濟濟,勢力強大。主公欲成大業,必須與其交好。我看主公青春正盛,到時,便是聯姻也未嘗不可啊!哈哈!”

沮授說著,捋了捋頜下鬍鬚,看著張塵,微微笑道。

聯姻?

嗯,這倒是個不錯的主意,這冀州有清河崔氏,還有中山甄氏,都是頂級的世家名門。

三國史上,崔氏女嫁與曹植為妻,而那甄氏更是不得了,一門五女,俱是一等一的美人!

最有名的,自然便是甄宓。曹植曾為她,作《洛神賦》一首,傳承千載。

要是能將甄氏……嘿嘿……

思及此處,張塵瞥了沮授一眼,發現對方正在意味深長地看著自己,不禁會心一笑道。

“公與之言,深得我心吶!”

二人秉燭夜談了許久,直至戌正時分,沮授方才告辭離去。

張塵伸了個懶腰,心中暗自感嘆。

有個謀士就是好啊!很多事情都不用耗費自己的腦細胞了。

而且,這沮授實乃大才,方才所言,句句切中要害。

張塵決定就照此方略行事。

之前政令已經頒下,無需更改。廣平縣內,只有富戶,並無豪族,局面已在自己掌控之下。

那接下來,便是廣募人才,積蓄力量。

張塵心思一動,隨即便在紙上下寫了幾個人的名字。

顏良、文丑、張合、高覽、田豐、審配、逢紀……

郭圖?嗯,這是個坑貨,不要!

淳于瓊?嗜酒貪杯,容易誤事,不要!

至於許攸……這傢伙背叛袁紹,獻計曹操偷襲烏巢,才致使官渡大敗。可是他的智謀的確不弱,若袁紹能善加利用,也不至如此。

罷了,先寫上吧。

對了,還有趙雲!他這會兒八成還在山中,跟隨童淵老爺子學藝吧?

行了,先寫這些吧,明天就派人出去打探打探這些人的下落。

河北豪傑俊才,我要盡收囊中!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