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2章 決裂

才剛踏進門的鐘銘弘臉色大變。

這和他事先的想法是截然相反。

這不怪他的想法幼稚,他這樣的人想法是不存在幼稚的,他只是沒想到孫幼娘手段是這麼的狠,能讓被抓的人失去心裡防線。

鍾銘弘想到了要跑,可在所有人的目光下,他能跑到哪裡去。

“休得含血噴人。”鍾銘鐵骨錚錚道。

事情總要講究個真憑實據,被抓的人不管怎麼的叫喊,只要自己矢口否認,在沒有真憑實據下,又能奈自己何。

在這個時候,鍾銘弘就需要表現出鐵骨錚錚,告訴別人,自己是被冤枉的。

坐在位置上的孫幼娘開口了:“龔家發生了的事情,想來大家只是聽說了卻不知實情。”

“兩個歹人夜闖了龔家,把龔家的一處倉庫給燒了。”

“燒的可是一個準,正好把存放有白糖的倉庫給燒了。”

“這可是白糖啊,竟被火燒了,一想到損失的錢,就是讓人痛心。”

“這卻不是真正的關鍵,真正的關鍵是,這批白糖是官商大人訂購的,這是要追究責任的。”

“錢什麼的,是身外之物,沒了以後賺就是,可官商大人卻是得罪不起的。”

“我誠惶誠恐的把事情如實的告訴了官商大人,好在官商大人是通情達理的人,說事出有因,能夠諒解,可有的人就不能諒解。”

“竟敢毀了訂購的白糖,這就是在挑釁朝廷 ,必須一查到底。”

“官商大人一插手,事情的性質就不一樣了。”

“我想著事關重大,就先通知大家,看看大家是作何打算的,免得到時蒙受沒必要的損失。”

“大家也都聽到了,他們二個說了,事情是鍾會長指使的。”

“這樣的事情,我一個人說了是不算的,可我不妨做個假設。”

“這事真要和鍾會長有關,到時官差大人追究起來,是追究鍾會長個人?還是追究整個商行?這才是我通知大家的本意。”

鍾銘弘一句休得血口噴人說的是鐵骨錚錚的,可在孫幼孃的一番話後,就變成了軟綿綿,一點實際效果也沒有。

大家只知道龔家出事了,可沒想到出了這麼大的事情。

存放白糖的倉庫被火燒了,這批白糖還是官商大人訂購的。

官商大人已經發出了話,要一查到底。

這樣的事情,別說大家沒想到,鍾銘弘也沒想到,甚至是被抓的人一樣是沒想到。

他們二人也就是到倉庫裡一探究竟,沒想到就失火了。

這真的和他們二人無關,純屬是意外。

可他們二人已是百口難辯。

在孫幼孃的一番話後,大家才知道面對的是什麼情況,已經自己接下來會面臨的處境。

一句追究個人,還是追究商行,就是最好的總結了。

個人犯錯,自然是個人接受懲罰,憑什麼讓其他人陪葬。

正常人都會是這個想法。

而作為追逐利益的商人,更會是這個想法。

事情真要是鍾銘弘指使的,就該一人做事一人當,不該讓自己蒙受損失。

但是,要知道,鍾銘弘是商行會長,這樣一個身份,註定他要是出事,商行的其他人也會受到牽連。

有人開口了,說道:“鍾會長,這件事情到底是不是你指使,若是你指使的,就莫要把我們害了。”

有一人開口,其他人也紛紛開口。

“是啊,若不是你,你就拿出證據來啊,光說休得血口噴人有何用。”

“鍾會長,不是大家不想幫你,可你這樣做,實屬太過分了。”

大家你一句我一句的。

鍾銘弘卻是一句也回答不上來。

事實就是,事情就是他指使的,可他沒想到會發生這樣的後果。

自己是可以矢口否認,只要沒有真憑實據就奈何不了自己。

可要是有官商大人插手了。

官商大人是什麼人。

沒有真憑實據是吧,就給你找出真憑實據。

為官之道。

只要想對付某個人。

就算你沒犯錯,都能把錯按在你身上。

更不用說,你本來有錯在身,只要一查,你就是逃無可逃。

鍾銘弘是一個擅長做表面功夫的,可眼下,他的臉色透著蒼白慌張。

這樣一副表情,就是做賊心虛的表現。

在場的,或多或少對鍾銘弘是瞭解的,看著鍾銘弘的表情,就知道事情是八九不離十了,真的是鍾銘弘指使的。

這就真的讓人坐不住了。

沒有人想被別人連累,在這樣的情況下,就需要撇清關係。

可商行的存在,就讓雙方逃脫不了關係。

除非是有一方和商行無關。

其他人自然是不願意脫離商行的,那麼脫離商行的就只能是……

“鍾會長,你還是退位讓賢把,這會長的位置該換人了。”

這是要逼宮了。

有人起頭,就有人附和。

“真要成了禍害,就該離大家遠遠的,大家沒有對不起你,你也莫來連累大家,好聚好散是最好的結果。”

“鍾銘弘,你還是遲疑什麼,卸下你會長的身份,走出商行的門,從此井水不犯河水。”

一個個人在指責著鍾銘弘,誓要劃清和鍾銘弘的關係。

也只有這樣做了,官商大人追究起來,自己才不會陪葬。

一個個人的指責,這其中有一部分是早有預謀的。

而另一部分是孫幼娘說的話起到了作用。

孫幼娘說的的話裡有一句是這樣說的。

“事關重大,就先通知大家,看看大家是作何打算的,免得到時蒙受沒必要的損失。”

這句話就是變相在鼓動其他人和鍾銘弘決裂。

通知其他人,鍾銘弘要遭殃了,不做出選擇的話,就要蒙受損失了。

之前說過了,孫幼娘在商行的影響力逐漸取代了鍾銘弘。

可還是有些人是站在鍾銘弘一邊的。

孫幼娘說的這一句話,就是對著這些人說的。

要是繼續站在鍾銘弘一邊,就準備和鍾銘弘一起遭殃把。

有句話叫做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

夫妻都如此。

何況是商人。

會選擇和鍾銘弘繼續站一邊,是覺得鍾銘弘還有利可圖。

真到發現跟著鍾銘弘,只會一起遭殃了,這些人自然是毫不客氣的拋棄了鍾銘弘。

這就是現實。

而現實就是。

在指責鍾銘弘的人裡,就有之前一直站在鍾銘弘一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