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書記勸和促談之後,一段時間裡,這個和橋縣高層倒是確實平靜了,沒有再出現大的波折。
張縣長他們也學乖了,他們不再公開刺激徐浩飛徐書記,就是走過他辦公室的時候,都是靜悄悄地,一改往日的肆意喧譁吵鬧。
徐浩飛這裡也沒有啥變化,只是他出現了一個奇異的舉動,就是隻要上班之後,他就讓司機小毛開車去柳樹村工地,然後在那裡跟農民們一道幹活。
這個傢伙也是能堅持,從過年開始,他就真的這樣來來往往於和橋縣縣委和工地之間,半年來一直從未間斷過。
徐浩飛作為縣委書記,是和橋縣一把手,他這樣一下基層,而且是親自在修路和挖渠的工地上一干就是一天,風雨無阻。
徐浩飛這個行動可把張縣長他們給搞難為情了,他們不去效仿吧,人家縣委一把手天天去工地幹活,他們去效仿吧,自己又舒服慣了,吃不了這個苦,這傢伙可把張縣長和紀委王書記,尤其是大肚子的李副縣長給搞尷尬了。
他們幾個一商量,最後來了一個輪換制,一個人指定不可能跟徐浩飛一樣天天到水庫工地上去幹活,所以他們就來一個輪換制,他們四位領導,張縣長,紀委王書記,還有李副縣長和搞宣傳的馬副縣長,他們四個一人一天往工地上跑。
哎呀,您還不要小看這個領導同志的帶頭示範作用,沒有一個月,四里八鄉的老百姓都被感動了,他們都免費出工出勞力,自願到大壩工地上幹活。
大家都很佩服徐書記,他確實是一馬當先,自己搞了一套專門的幹活工作服,還有一個安全帽,一天到晚待在大壩工地上,就跟大家一起吃,一起幹活,泥裡來水裡去的,精神實在可嘉!
沒有幾個月,正好有一個地方電視臺的記者採訪了徐浩飛書記,那天他剛剛身穿一身滿是泥水的工作服,正在那個修路的工地上幹活。
地方臺的記者問他道:
“徐書記,聽說您一直堅持在工地上幹活,現在都有三個月了,我們希望你能給觀眾們講一講,您縣委書記親自幹活,有啥感想?!”
徐浩飛脫下安全帽,捋一捋被汗水浸溼的頭髮,幽默地說道:
“其實也沒有啥感想,就是我覺得,這個以前老失眠,睡不著覺,現在這樣一干活,好啦!從來不失眠了,一覺睡到大天亮,就只有這樣一個感覺!其他都沒有!”
那位電視臺記者高興地問道:
“徐書記,聽說您為了能讓一位女村官的願望實現,您不惜親自下放自己到工地,好幫助她呢能夠實現自己的偉大理想,是不是有這一回事啊?!”
徐浩飛急忙對這位記者說道:
“緋聞,絕對的緋聞!我下到工地上來幹活,不是為了啥一個女村官的個人利益,純粹是出於給大家做一個表率的作用,希望這個和橋縣的老百姓都不要顧及自己的私人利益,都能跟我一樣來這個地方免費幹活。”
記者剛要繼續問,徐書記又對著鏡頭說道:
“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就不需要國家掏錢,我們自己就可以完成引水工程,跟那個紅旗村水渠一樣,我們這個引水工程也是造福四方的偉大工程啊!”
記者問道:
“徐書記,那您是不是要一直這樣幹下去?直到這個引水工程完工為止?是不是啊徐書記?!”
徐書記樂呵呵地說道:
“這個還沒有完,這個引水工程還是一個基礎工程,幹完引水工程之後,我們還要在小幹山和烏雲山一帶搞綠色農場,綠色養殖業,綠色農家樂,比如啥怪味老餐館之類的,我們還要聘請白俄羅斯的服務員,還有俄羅斯的老闆來經營,知道嗎?!”
記者又問道:
“徐書記,我認為你們和橋縣是開創了一個全國先河,就是所有的領導們都一起下到工地上來幫助幹活,這樣您認為有效果嗎?有多大的示範效果?!”
徐浩飛點點頭,對記者說道:
“這樣的效果很明顯,第一就是那些官老爺的三高都沒有了,我不吃安眠藥都能睡著覺了,這對自身很有利,這是第一。”
記者又問:
“那第二呢?”
徐書記思考了一會兒,就對記者自豪地說道:
“第二是我們領導們一出面幹活,大家都開始踴躍參加。你看看,我們之前沒有錢,幹不了的事情,比如鄉村公路的建設,比如那些村口的垃圾臺,等等,現在都不是建設好了嘛?這個我們沒有掏一分錢,都是大家白乾的,厲害不?!”
記者問了最後一個問題,他問徐書記道:
“徐書記,請問您是不是一直打算堅持在工地上幹活?!不知道您能堅持多久?比如說一年兩年?!”
徐浩飛對記者斬釘截鐵地說道:
“這個問題很好回答,我可以明確地告訴你們,我不管別人能堅持多久,我自己是一定要堅持到底的,這個引水工程啥時候幹好,我就啥時候回去當官,知道嗎?!”
第二天,南部省的新聞上面就出現了這樣一條頭條新聞:和橋縣縣委書記成了真正的農民工,他整天吃住在工地,時長六個月之久,而且發誓要幹天鬥地!
沒幾天,就有中央電視臺和中央廣播電臺的記者都蜂擁而至,他們都要目睹一眼這個農民工縣委書記,報道報道他的感人事蹟。
……
張紅衛張縣長,他打死也沒有料到,這個徐浩飛能夠以這樣的方式悄悄火了一把,現在他一開啟網際網路,只要一輸入和橋縣三個字,農民工縣委書記這幾個字就會鋪天蓋地而來,大有把和橋縣整個給淹沒的姿勢。
張縣長心裡頓感有了不小的壓力,自己這才開始感覺,這個徐浩飛是一個不好對付的傢伙,自己一定要跟他學習,也要經常去柳樹村工地上幹活,這樣才能消除徐浩飛強加給他的不良影響。
結果是,奇怪的事情就出現了,只要一上班,和橋縣縣委縣政府裡面經常是人去樓空,那些領導幹部都去工地上幹活去了。
眨眼之間,這個以前不能完成的事情,或者說以前想也不敢想的事情,就這樣一件件給幹成了!
高堯鎮和其他鄉鎮的道路整修和環境整治問題,一直是和橋縣領導層的一塊心病,沒成想三個月之後,這些地方是來了一個大變樣。
這樣的變化,自清代以來,從來沒有出現過!
高堯鎮在沒有政府投資一份分錢的情況下,居然把二十多公里的都都修好了,都是水泥硬化的路面,而且是村村通,那個高堯鎮也沒有那樣髒亂差了,街道內外都是整整齊齊,乾乾淨淨的。
而且,最讓人驚喜的是,這個高堯鎮的幾個鄉鎮,都開始給農民們修建下水管道,把下水管道通到了家家戶戶,臭水從此不再在家家戶戶的門口流。
……
一位民營企業家被徐書記的精神所感動,他一下子就給高堯鎮捐助了三個億,然後在高堯河邊上修建了一個汙水處理廠,把所有鄉鎮的汙水都引到那個處理廠裡面,等待處理乾淨了之後,才讓排入高堯河裡面。
這個高堯鎮和小幹山一帶的鄉村裡面,空氣本來就很優異,這樣一建設之後,那個空氣和水,哎呀!簡直沒得說,不比那個聯合國釋出的最佳空氣和水質量差!
這樣一來,來高堯鎮和小幹山旅遊的人也日見其多,越來越多的北方市市民,週末都喜歡來這裡旅遊,高堯鎮的收入也很快好了起來。
這時候,大家才真正的佩服起徐書記的先見之明起來,可是現在的徐書記他在哪裡呢?原來,徐書記一個人在大壩上面,思考著該如何整治眼前的這個大壩!
自大徐浩飛在柳樹村蹲點以來,他心裡就一直唸叨著這個危險的大壩,他在這個大壩上來回走動,看著這滿滿的一水庫水,心裡就跟油煎一樣難受。
徐浩飛心裡清楚,這個大壩下游一共有十三個村莊,人口估計有十幾萬,可是,這個大壩就跟一顆炸彈一樣,懸在這些農民的頭上,時時刻刻有潰壩的危險!
但是,徐浩飛心裡也很清楚,要想重修大壩,那是何其之難啊,光修建一個專案,預計就要花費四五個億,這還不說拆除舊的大壩的費用。
如果算上拆除舊的大壩的費用,估計整個工程需要十個億,我的老天!我們從那個去找這樣多的錢?!
這個事情可把徐浩飛徐書記給愁壞了,他一邊在心裡琢磨著這個事情,一邊自言自語地對自己說道:
“十個億,不簡單啊,就算是國家給撥款一些,自籌一些,可是這個最多隻能有幾千萬,就連一個零頭都不夠啊,怎麼辦呢?這可是愁死人了!”
突然,他心裡就想起了一個人,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那個葉雨梅,對啊!我怎麼不去找她幫忙,她爸爸不是很有錢嘛,對了,我就找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