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遠地,就能看到大壩上“金山鎮水庫”幾個白色大字,車輛從壩體的一側盤旋向上,來到堤壩上,被幾個大石墩擋住了去路,堤壩上不允許汽車透過,歐陽和陳平只得下車。
早晨的堤壩上人不多,或是三三兩兩地走著,或是靠在石欄杆上欣賞水庫的美。金山鎮水庫是一個狹長的湖泊,準確來說更像是一條河流,長二十多公里,最寬處便是堤壩處,也只有二百餘米,兩邊是連綿起伏的群山,蒼翠茂密,再看這湖水也是清澈無比。堤壩的斜坡上是那幾個表明身份的白色大字,在這草木繁盛的夏季,雜草已經將這幾個字圍繞,從斜坡上的視角看不到這幾個字。斜坡有幾處又長又直的階梯通向下方,在堤壩的東南角是兩道寬大的閘門,一條長長的斜渠直通下方的河流,開閘放水時那種奔流而下的磅礴氣勢每每震撼每個人的心。從堤壩向下看,整個金山鎮盡收眼底,密密麻麻的房屋佈滿了整個河谷。歐陽想象著二十多年前李子劍和鄭丹帶著李姝彤來此遊玩的場景。
“歐隊,您知道金山鎮名字的由來嗎?”
“不知道,說說看。”
“據說,百年前,那時候還沒有這個大壩,這也不是水庫,河水順流而下,灌溉著下游的土地。有一天,有人在河流兩邊的山上挖樹根,意外挖到了金子,這個訊息不脛而走,迅速傳到了所有人耳中,大家紛紛拿著鋤頭鐵鍬來到這淘金,兩邊的山越挖越矮,可是大家到底有沒有挖到金子卻不得而知。因為這個故事,後來把這裡稱為金山鎮。大概過了幾十年,人們發現無論是這山中還是河裡,都淘不到金子,但是金山鎮人們對金子的渴望讓他們遠走他鄉,繼續尋找著黃金夢。終於,第一批在外地淘金致富的人衣錦還鄉,這裡的人們為之瘋狂,這種熱情感染了周圍的鄉鎮,並使得淘金熱蔓延到整個縣,於是這個縣後來被稱作金都縣。金都人去外地淘金的熱情不斷上漲,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達到頂峰。”
“真是一個瘋狂而神奇的地方!陳平,你是金都人嗎?”
“不是,不過我媽媽是金都人,就在隔壁的金橋鎮,我小時候在外婆家待過一段時間,聽我舅舅講了不少金都的傳奇故事。”
“你剛剛說的也是你舅舅跟你講的?”
“是的,我舅舅讀書不多,但是講起故事來繪聲繪色、栩栩如生,不過,往往也會添油加醋,真實性就難以考證了。”
“那你舅舅跟你講過李子劍的故事嗎?”
“李子劍?就是您前幾天剛過來時我們吃飯的那家金都飯店的經理嗎?他的故事我倒是沒聽我舅舅講過。”
“那劉家棟和張梁呢?”
“棟樑礦業!在我們這家喻戶曉,不過張梁並不是金都縣本地人,據說是外省的,他們兩就是透過棟樑礦業起家的,不過,聽說就在事業蒸蒸日向的時候,張梁卻在礦場發生了意外,張梁死後,劉家棟一個人創立了大名鼎鼎的金都集團。”
“關於張梁的死,你舅舅跟你說過什麼嗎?”
“我舅舅告訴我,有人說劉家棟為了獨吞棟樑礦業,殺了張梁,也有人說是張梁想要獨吞,在準備殺劉家棟的時候被劉家棟反殺,也有人說張梁是命不好,死於意外。不過這些都是民間猜測,莫衷一是,一直也沒有確定的結論。”
“關於劉家棟,你知道什麼?”
“據說,劉家棟發財後,回到家給街坊鄰居每個老人都發了一百塊錢的紅包,出錢給看不起病的人治病,送讀不起書的孩子上學,後來,還建了所小學。他的生意現在做得很大,縣城的金都酒店和金都飯店……”
“這些我知道。”歐陽打斷陳平。“劉家棟是金都哪裡人?”
“就這,他就是金都縣金山鎮人,他老家從這就能看到。”陳平指著成百上千的房屋中的某一棟,“不過,他把老家這地捐出去,房子拆了,出資建成了小學,起初叫金山鎮小學,後來鎮政府為了表彰他的善舉,將名字改為家棟小學。”
“看來他的確為家鄉做了不少貢獻!”
“據說,鎮中心的那個廣場也是他出錢建的,政府打算命名為家棟廣場,被他給拒絕了,最後還是叫金山廣場。”
“也算是名人的家鄉,等會我們去鎮上轉轉。”
歐陽向右轉,視線離開了金山鎮的方向,他不斷環顧四周,尋找參照物,以便確定當年李姝彤案中發現相思子的地方,可是堤壩改造過了,歐陽只能根據地圖上標註的位置,尋找大概的地點,他試圖在腦海中復原李姝彤中毒的場景。他看到一個穿著紅色衣服的小姑娘在地上發現了兩顆紅色的果子,她高興地一把撿起,放了一顆到嘴裡,她咬了幾口,果子咬破了,裡面的味道滲出來,也許是不好吃,她將果子吐到了地上,被咬破的果子滾了一段距離後,停在後來警察發現相思子的地方。她又把另一顆放入嘴裡,想著這一顆會不會甜一些呢?她又咬了幾口,卻還是一樣難以下嚥,於是又吐了出來。不遠處,孩子的媽媽和舅舅靠著欄杆在聊著什麼,完全沒有注意到這個孩子的一舉一動。但是這兩顆相思子是誰扔在這個地方的,歐陽卻想象不出來。他又看了看遠處層巒的山峰,他想起地圖上標註的發現相思子植株的地方,顯然沒有去檢視的必要。
“這個地方景色那麼漂亮,視野又好,應該很多人來玩吧?”
“是啊,這兒算是金山鎮人們的休閒勝地了,夏天的傍晚,這裡的風很涼爽,很多人來這乘涼玩耍,游泳的人成群結隊。”
“那9月的傍晚呢?”
“游泳的怕是不多了,但是來這玩的還是很多。”
“你之前也來這玩過嗎?”
“小時候沒這個條件,雖然我舅舅家離這應該不到十公里,但那時候交通不便,沒來過,後來長大了回來看我舅舅,順便來過幾次。”
“山清水秀!好地方!”歐陽感慨道。
來到鎮上,歐陽走在街頭,發現相比於勞動力流失嚴重的其它鄉鎮,金山鎮的年輕人算是比較多的,看來金山鎮的經濟發展還不錯。道路雖然不寬,但是商業極其發達,擺攤設點的很多,開館營業的更是數不勝數。他來到鎮中心的廣場,發現廣場非常寬闊,各種體育運動場地、小公園、遊樂場,應有盡有。
“金山鎮搞得不錯!”歐陽對陳平說。
“是,我要是劉家棟,我也會把家鄉建設得很好。”
歐陽和陳平逛遍了金山鎮的大街小巷,去了家棟小學,中午在一家粉面館吃了一碗羊肉粉。吃飯的時候,歐陽想起李子劍的檔案上寫的老家地址是金山鎮李家村,雖然李子劍和他的家人早就搬離了李家村,他還是決定去看看,便對陳平說:
“下午再陪我去一趟李家村。”
“沒問題,您要是不嫌棄我不是這兒本地人,我給您當導遊。”
“這當然好,不過我先宣告,你這導遊的工資我可不付!”歐陽吃了口粉,“不過,這碗粉我請了。”
陳平被逗樂,低頭笑著。
李家村並沒有留下任何李子劍的痕跡,彷彿李家村從沒有李子劍這樣一號人物存在過,問起村民李子劍家的老房子時,他們只說是前兩年搞農村宅基地登記和土地勘測時,由於李子劍家的房子長期沒有人居住,破舊不堪,沒有登記在冊,給拆除了,他的堂兄李子鋒情況也一樣。關於他們兩兄弟的事,村民也僅知道他們在縣城的大酒店管事情,由於李子劍二十年沒回老家,同村的人就算見到他恐怕也未必認識他了。歐陽明白要想了解更多李子劍的資訊,得從其他地方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