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二十五章三鎮十二旅將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薛浩然便開始忙碌的奔波於各個科室瞭解情況,特別是在檔案室裡面,一待就是半天時間。

當然,薛浩然並不是有關於“破星”的頭緒而展開相應工作的——人家蘇國師愛女蘇鎮督,在南濱秘密調查了三個多月都沒有任何頭緒,薛浩然這個外來人來到南濱都還未滿兩個月,怎麼可能看完資料就馬上找到線索呢?

現在薛浩然也只能夠從邊軍的架構、邊軍的金字塔體系入手,從大將軍薛義再到南濱三鎮的旅將資料做個徹徹底底的研究,包括他們的背景、功績、洗好……也許那位旅將也喜歡喝龍鱗茶,那可就功夫不負有心人了!

只是,這種機緣巧合的可能性還是相當渺茫的。

所以薛浩然那叫一個後悔:還在柳相權公公那裡時,怎麼就不順便將密探部設在南濱的資訊網路給瞭解清楚呢? 事實上,薛浩然當時就算好奇的詢問柳相權公公,這位密探部在大漢帝國的最高負責人也不會將南濱的臥底網路告訴他的。

原因倒是很簡單:知道得越多,接觸得越多,就越危險!

因為洪武先皇這個大局佈下至今已經太多年了,南濱又遠離權利中心,是一處野蠻生長的“三不管”地帶。連柳公公這個最高負責人,都很難分辨得清在南濱哪些是完全靠得住的人,要是讓薛浩然與南濱的臥底接觸,那很可能將薛浩然牽扯進無妄之災。

甚至乎,這會兒柳相權公公要是在薛浩然身邊,他老人家也會阻止薛浩然去接觸“破星”這名潛藏在邊軍多年的臥底。

但薛浩然畢竟只是一個還不到二十歲的青年,並沒有柳相權公公那種“犧牲他人,成就大業”的鐵石心腸與大局觀,他更希望的是在保住自己的同時,將南濱的臥底同僚都給保住。

為了儘快將同為大商臥底身份的“破星”找出來,告知其在密探部中樞要職有著大漢臥底,然後再一同想辦法將潛藏在南濱的臥底同僚們的真實身份隱蔽好,所以,薛浩然就算再怎麼一頭霧水,那也得絞盡腦汁,竭盡所能的去摸索。

在薛浩然看來,此時自己就是在跟時間賽跑著,甚至是一個自己壓根就無所預測的時間——只要潛藏在密探部中樞位置的“烏鴉”,哪天發現了自己的臥底身份,將訊息傳回到杭京總署,那自己的下場可就不是蹲黑牢這麼簡單了。

儘管大商帝國密探部的規矩,那都是臥底檔案只留代號不留真實身份的,但是,自己所執行的任務,以及自己是“儒帥”宋遠星義子的身份實在是太招人耳目。

雖然薛浩然相信,義父宋遠星肯定會幫自己找到一個離開得堂而皇之的名目向外界公佈,但離開的時間點呢?這個時間區間就算怎麼去偽造,怎麼去掩飾,那不可能完全洗脫嫌疑的。

最重要的還有自己在大商帝國與大漢帝國都用著“薛浩然”這個名字! 至今薛浩然都無法理解,義父為什麼非要讓自己用真實姓名潛入大漢帝國呢?這會兒要是改了個名字的話,薛浩然至少會安心得多——“烏鴉”總不可能為了辨認自己這個小臥底,刻意從爬模打滾了十多年的密探部中樞要職離開,回到大漢帝國一張一張臉的辨認吧?

要真出現這種最極端的情況,那自己直接舉雙手認栽得了……

用了近半個月的一絲不苟的調查閱讀,薛浩然總算對南濱邊軍的體系有了一個大概的瞭解。

邊軍這一食物鏈的金字塔頂端者,自然是“國姓王”薛名器的侄子薛義了。

薛義現年三十五,十年前以優秀畢業生的生分從講武堂武堂中畢業,其武藝之精湛也算是在薛家中屬出類拔萃的存在了。

在跟著自己的親叔叔薛大元帥往江淮平原前線歷練了三年後,年不到而立的薛義便被奉為鎮南大將軍,由元帥府安排其接管南濱三鎮的邊防工作。

如此一來,薛義也成為了南濱這塊“三不管”地域有史以來最年輕的邊軍總指揮。

由於薛義武藝確實是薛家出類拔萃的存在,所以在來到南濱這塊一切以拳頭大小說話的地方後,他可以說是將南濱三鎮的十二名旅將挑戰了個遍,最後是在世人的見證下,取得了十二戰全勝的傲人成績。

這個全勝戰績可不是邊軍為了弘揚鎮南大將軍的美名生造出來的,而是在鬧市裡面直接搭的比武臺,真刀真槍的切磋。

當然,十二路旅將們也不會因為薛義為“國姓王”薛名器的親侄子,便手下留情估計去輸給他,在大漢帝國這塊狂熱崇尚武藝的土地上,所有人都渴望與強者對戰。

薛義掛著武堂優秀畢業生的光環空降南濱,十二路旅將就算心甘情願的臣服於薛家,那他們也得好好檢驗一下,薛家安排到南濱接管十二路旅團的大將軍成色如何,不然怎麼知道以後該聽這位不到而立之年的大將軍多少份量的話呢? 說到底,在南濱這種野蠻生長的地方,哪怕你有著雄厚的背景空降任職,那也得用拳頭去為自己的前景打出一條光明大道,不然可就各種舉步維艱了。

但薛義確實不是紙老虎,十二路旅將無不是完敗於其手下,薛義算是將薛家秘傳《山海決》習得爐火純青的地步了,而十二路旅將各家各功夫,對上薛家這門流傳了上百年的絕學確實是難以招架得住。

可以說,薛義在南濱這“土皇帝”一般的地位,那完全是自己靠雙拳一畫戟打出來的,這麼多年來,壓根就沒人撼動得了其地位。

不僅如此,薛浩然意外的發現,在陵署中關於薛義的檔案裡面,在抗倭戰役上那是給予了這位鎮南大將軍高度的讚譽,甚至是用上了大漢抗倭第一人的美譽——薛義與其十二路旅將在近來十年的抗倭戰役中,無不是勢如破竹的將抗倭浪人一波又一波的趕回瀛洲島上,甚至乎因為薛義的存在,近些年南濱沿海浪人的據點也是罕見的少。

要知道在差不多一百年前,南濱沿海浪人多得比那因為海水退潮留在海灘上的魚蝦蟹還要再多,甚至在大漢的史書典故中還批判了當時南濱沿海的邊防:差點兒就將南濱三鎮拱手相讓與東瀛浪倭,若不是當時的薛大元帥親自南下出徵平定倭寇之亂足足十五年,此時大漢帝國估計早就吊著膏藥旗了……

當然,這份史書典故是不是當時薛家的幕僚所寫,這個就不知道了。

然而,薛義在南濱的胡作非為也是歷任邊軍大將軍中,作為出位的一任——可以說是無惡不作,不僅是放縱邊軍騷擾南濱老百姓,甚至還讓邊軍暗地裡參與到商貿活動中,利用朝廷的錢財資源與東瀛人做交易,從東瀛換來美女寶物無數,還不斷的剝削邊軍的軍伍糧餉,導致邊軍中怨聲不斷,老百姓叫苦不迭。

可以說,薛義是一位功過各半的將領,關鍵時候不會掉鏈子,但胡作非為起來也沒有尺度可言。

其三鎮十二旅將,同樣是魚龍混雜,有著像廣府的關雲宇這般豪傑人物,也有著像南閩上官霸乙這種堪稱地方惡霸的存在。

這三鎮十二旅將的資料在廣府陵署檔案室裡並沒有過於詳細的資料,畢竟在桂西、廣府、南閩,邊軍各留著四路旅團坐鎮,自然廣府陵署也只有著留守的這四位旅將的資料,而其他兩府的八位旅將則只有個最基本的資料——名字、年齡、籍貫,履歷。

但薛浩然暫時也沒有打算去把桂西、南閩的八位旅將的資料找到手。

既然線索總署是直接下達到廣府陵署的,那麼,這“破星”很大機率就是潛藏在這廣府!

所以,對著這四大旅將先下手調查就是。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