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十二章 境界細分

顯而易見的是,水源論一般見於瀕海文明,而既然有了承載一切,包容一切的大海,就必定會建立起“上下”的概念——然後自然不可能建立起“混沌”的印象。如果大家在閱讀這些神話的時候發現“混沌”一詞……基本上都是翻譯的鍋,他們翻譯外國神話的時候,直接用了這個詞,但其實這裡說的混沌跟我們說的混沌是不一樣的。

與此相比,中國神話則屬於氣源類,也就是認為宇宙萬物起源於氣,進一步則是起源於虛空,起源於道。具體……不多說了,相信大家都知道。

所以這裡要說的是大家不知道的部分,比如,盤古開天闢地,女媧造人這些神話,或許只是“東方大陸系神話”中的一支,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各個民族幾乎都有各自的創世神話,而且跟“盤古開天闢地”比起來,有很多類似之處,簡直就是親兄弟。

比如白族的創世神話中:盤古有一個兄弟叫盤生,兄弟倆一個造天,一個造地,結果天造小了,不能完全罩住大地,於是盤生把大地扯得皺起來——就成了山。

又比如傣族史詩《巴達麻嘎捧尚羅》,講述風與水誕生太空神和大神魚,太空神用自己的汙垢創造了地球和大象,隨後又創造了神與人。

還有電影《阿詩瑪》中,阿黑與阿支賽歌,裡面就提到遠古云兩片,重雲降下為地,輕雲升空為天,這個就是彝族的故事(好吧,這個故事裡也出現了明確的上下概念)。

總之,在這些神話中,很少能看到“海”的元素,即便有,海也不過是諸神的造物之一,沒什麼了不起。而既然沒有能讓上下明確的“海”,自然就會出現“混沌”的概念……才怪!這些神話,基本都無法描述天地誕生前的宇宙狀態,如果說到了,那就一筆帶過。像道家一樣,明確提出“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極”,並且能明確闡述這些狀態的區別和演變過程的,一家都沒有。

道教真的是個很奇特的宗教。

——————

“是啊,不可能想象得到,”九素輕輕嘆息了一聲,“我第一次進入混沌的時候,也被那種古怪的狀態嚇了一跳,不敢相信,平日習慣的上下遠近等概念,居然變得不再有意義。世界上其它文明的神話中沒有混沌這種宇宙形態,是因為他們的文明沒有誕生過混元境……起碼也得是大羅境,他們自然也就無從知道混沌這種形態。”

稍作停頓,她才又繼續道:“混沌是生命的禁區。哪怕是大羅金仙,進入混沌也是有性命之憂的,所以大羅金仙要進入混沌,一般是以大法力在自身周圍構建一個跟地球上環境類似的區域,以保證自身安全——跟人類建造潛艇以進入深海差不多。

但是這種強行構建出來的環境每分每秒都在極大地消耗法力,所以大羅金仙也不能長時間呆在混沌中;

但是混元大羅金仙可以。

混元大羅金仙在混沌中能持本元,意思是即便不做什麼,也能保證不流失法力和生命,所以呆多久都沒事。所以我們才說混元大羅金仙是不死不滅,因為,除非是整個宇宙毀滅,否則哪怕是單個星球的毀滅,對他們來說也毫無影響——大不了換個星球生活就是了,只要他們願意,他們隨時都可以把一個星球改造得宜居……甚至乾脆造一個星球出來居住。”

——————

聽完九素老師的話,魏承恭只覺得震撼。

再想想這可能就是自己未來所要見識的世界……激動不已。

不過在激動之後,他強行壓制著自己的激動,開始回覆理性的思考:“兩位姐姐應該已經是混元大羅金仙了吧?”

“嗯。”九素簡單地點頭回答。

“果然!”魏承恭也絲毫不意外,所以他立刻又問道,“姐姐你剛剛說,混元大羅金仙在混沌中能持本元,但這裡的混沌僅僅是一般的宇宙空間吧,如果遇到宇宙中那種特別危險的地方,你們會不會也有危險呢?比如伽馬射線爆,比如中子星爆炸,比如……黑洞。”

“你擔心這些東西?”九素笑了,笑容中微微透著得意,“只要到了混元后期,這些東西就統統沒有威脅了。”

“混元后期?”魏承恭下意識重複道,“混元境界還要再細分嗎?”

“嗯,要細分一下,分為前中後三個階段,”九素答道,“混元前期,可以在宇宙空間中生存……但也僅僅只是生存,想要逍遙自在是做不到的。混沌何其廣大?用地球上積累的運動經驗,根本做不到有效活動。大羅金仙能朝遊北海暮蒼梧,這個速度在地球上是很快,但說到底,也不過是在地球上打轉,就算像孫猴子一樣,一天能跑五十趟取經路,也才兩三百萬公里,這種速度放在宇宙空間的尺度中,是不是就跟蝸牛打算周遊世界一樣可笑?”

魏承恭好玄沒笑出來,您這是賽博蝸牛吧。

“所以成就混元之後,就要著手解決活動能力的問題,”九素繼續說道,“而等到解決了這個問題,可以無視空間距離,在宇宙中自由活動之後,就到了混元中期——某種意義上,到這個地步才算是真正成就混元,而修真的旅途,也算是就此大成,畢竟,修煉到這一步,空間和距離就再也不會成為阻礙了。”

“……那麼混元后期就是要著手解決宇宙中的各種威脅嗎?”魏承恭問道。

九素點頭,說道:“其實到了混元中期,可以自由穿行於宇宙的時候,宇宙中就已經沒有威脅了——‘自由穿行宇宙空間’這個能力本身就是最好的應對手段,黑洞也好,伽馬射線爆也好,中子星爆炸也好,離著你260萬光年那也啥都不是,你完全可以在意識到危險來臨時遠遠躲開。”

魏承恭:“……”

“不過,這也就意味著,無盡混沌中有些危險區域是你不能涉足的,所以你並沒有真正獲得在混沌中的大逍遙大自在。而只有能無視這些威脅,能真正在這個區域自由往來,才算是到了混沌後期。”

——————

魏承恭低頭沉思不語。

片刻後,他抬頭問道:“如果是這麼說的話,假設宇宙中沒有這些危險區域,豈不是混元中期與後期就沒有區別了?”

九素點頭,這個學生確實很敏銳,他已經意識到了這番說辭中,值得推敲的東西。

不過並沒有說到點子上。或者說表述上有些詞不達意。

“我明白你的意思,”她說道,“境界是衡量人類在某個領域所取得成就的標準衡量系統。既然衡量的是個人成就,當然就只跟個人成就有關,而不應該摻雜外在條件的影響,不應該出現這種外在條件變化,個人境界跟著變化的的情況。”

“嗯,對,我就是這個意思。”魏承恭急忙道。

就比如說某人畫畫到了胸有成竹的境界,那麼不管在什麼環境中,不管他用什麼樣的畫具,都能胸有成竹——或許不同環境下的畫作會受到環境影響,但是境界是不變的。

“一般來說是這樣,”九素答道,“但修真跟這些其它領域有所不同。修真是為了求長生,求超脫,求得逍遙自在,而‘逍遙自在’總是在一定範圍之內的。

所以修真界在制訂……在‘約定’標準境界系統的時候,雖然也是以修真者本身的修為,把修真之道劃分為入門,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四個階段,或者說是入門,太乙,大羅,混元四個階段;但是在此之外,也可以用他們能取得多大範圍內的自在逍遙作為境界劃分標準——就像你之前隨口說的樹梢,空中,天頂,星海。

本身的修為法力是基礎,能獲得的逍遙範圍則是這個基礎能取得的對應成就,無非是同一件事物的不同表達方式而已。”

伴隨著她的說話,桌子上的3D影像產生變化,變成一根向上的箭頭,而在箭頭兩邊,則是標識了兩套境界名稱,大概是這個樣子:

星海個混元(煉虛合道)

天頂丨大羅(煉神還虛)

空中丨太乙(煉氣化神)

樹梢丨入門(煉精化氣)

“老師”趙毅指著示意圖問道,“這個煉虛合道是什麼呀?之前沒有聽您說過。”

“我們也不知道是什麼,”九素看著那個示意圖說道,“自從進入混元后期、達到目前所知的修煉終點之後,我們就找不到進步的方向了。實話說我們也已經近千年沒有修煉了。這裡標註的煉虛合道,不過是按照現在普通人的說法,隨手標上去的而已。”

趙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