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異的案發現場
宋慈接到報案時,天空飄著細雪。他登上聽雪樓,站在案發的書房內,只覺一股莫名的寒意直透心底。
死者倒在書案前,雙眼睜得極大,彷彿死前看到了什麼極為恐怖的事情。面容雖平靜,但脖頸間有一道細如絲線的紅痕。
“這是絞殺的痕跡,”宋慈輕輕觸控屍體,喃喃道,“但力道如此均勻,兇手究竟用的是什麼手法?”
書房內的陳設一如往常,沒有破壞的痕跡。宋慈注意到,窗戶雖關閉,但四周的雪地上,卻沒有任何腳印留下。
他心中疑惑,“既無人闖入,兇手是如何做到的?”
黑色玉印之謎
黑玉印的出現,更讓案情撲朔迷離。宋慈將其託在掌中,細細觀察,發現玉印底部刻有三個極小的篆字:“寧國府”。
“寧國府?”宋慈眉頭微皺。寧國府位於汴京東南,距離此地有數百里之遙,這枚玉印為何會出現在一名文士的書房中?
他翻閱死者的遺物,在一本未完成的手稿中,找到了隱約的答案。手稿中提到,死者是汴京一名知名的詩人,近期正在整理一本古籍,名為《蟒山密記》。
“蟒山密記……”宋慈將這個名字記在心頭,“玉印上的蟒蛇圖案,與這本書是否有關?”
前往寧國府
為了查清玉印的來歷,宋慈帶著證物趕赴寧國府。寧國府以山勢雄偉、風景秀麗聞名,尤其是府城北側的蟒山,傳說中曾是某位叛王的藏寶之地。
抵達寧國府後,宋慈發現,城中百姓對蟒山的傳聞諱莫如深。無論他如何探問,得到的答覆都是模稜兩可。
“此地的氣氛,與江州漕運案有幾分相似,”宋慈心中暗想,“看似平靜的表面之下,暗藏洶湧。”
蟒山古廟
宋慈聽聞蟒山中有一座古廟,廟中供奉的是一條巨蟒的石像。據傳,石像是用來鎮壓埋藏在山中的某種不祥之物。
他決定深入蟒山調查。
夜入蟒山時,月色如水,周圍一片死寂。宋慈在山道上行走數里,終於看到了那座古廟。廟宇雖然年久失修,但香火卻未曾完全斷絕。
進入廟中,他立刻被祭臺上的石蟒吸引。這條石蟒雕刻得栩栩如生,蛇眼中鑲嵌著兩顆紅色寶石,正與玉印上的蟒蛇雕刻極為相似。
宋慈在石蟒下方發現了一條密道入口,入口處的石板上刻著一行小字:
“貪者入,兇險至。”
密道的真相
宋慈藉著燈火,緩緩走進密道。密道四壁繪滿了蟒蛇的圖騰,而地上散落著一些古老的器物和文書。
在密道深處,他發現了一口石棺。石棺上放著一本古籍,正是那位死者提到的《蟒山密記》。
宋慈翻開書頁,書中詳細記錄了寧國府的一樁隱秘往事:數十年前,這裡曾發生過一場驚天動地的叛亂。一名叛王為了保護自已的財富,將金銀珠寶藏於蟒山,並用一種極為罕見的毒霧作為保護手段。凡是試圖奪寶者,都會被毒霧無聲無息地殺死。
而那塊黑玉印,正是開啟毒霧的關鍵物品。
幕後黑手
宋慈意識到,死者的研究觸碰到了某些人的利益,那些人為了掩蓋真相,不惜派人遠赴汴京將其殺害。而這場陰謀,背後或許牽涉到更高層次的權勢鬥爭。
他將黑玉印和《蟒山密記》呈交朝廷,並秘密調查寧國府的官員,終於揪出了幕後的主謀——寧國府的一名富商,他不僅參與了叛王寶藏的盜掘,還與當地權貴合謀,試圖利用毒霧的秘密控制山間財富。
富商被押往京城後,宋慈收到了朝廷的密令,要求他即刻返回汴京,有更重要的任務等待著他。
京城風雲再起
在返程的途中,宋慈忍不住回頭看了一眼蟒山的方向。那裡,籠罩著一層淡淡的薄霧,彷彿有無數秘密尚未揭開。
汴京的天空依然飄著雪,寒意刺骨,而等待宋慈的,是一場更大的風暴。
錦繡迷局
宋慈回到汴京後,尚未來得及脫去風塵,便接到一封特殊的密信。信是用華貴的錦緞包裹,信紙上筆鋒遒勁,只寫下寥寥數語:
“三月初三,金雀坊,紅樓燈下。識錦者生,誤錦者亡。”
金雀坊是汴京著名的繁華街市,以錦繡商行和綢緞作坊聞名。然而,這封信為何點明“紅樓燈下”?“識錦者生”又藏著怎樣的玄機?
信末並無落款,卻帶著一縷若有若無的香氣,宋慈立刻察覺,這不僅僅是個尋常案件,而更像是一場精心設計的引誘。
紅樓燈下的指引
三月初三這天,金雀坊果然熱鬧非凡。夜幕降臨時,燈籠高掛,街上人流如織。宋慈易容混入人群,來到信中提到的紅樓。
紅樓是一間豪華綢緞店,外牆通體塗成硃紅,裝飾著金線織成的錦繡花紋。樓前掛著一盞特別的燈籠,上面繡著一隻栩栩如生的金雀,燈光映襯下,雀羽閃耀著金光。
宋慈站在燈下觀察許久,發現這盞燈籠的金雀羽毛呈現奇異的排列,似乎暗藏某種圖案。他從腰間取出隨身攜帶的放大鏡,終於辨認出羽毛圖案中隱藏的四個字:“乾坤錦圖”。
乾坤錦圖的傳聞
乾坤錦圖,傳說是大宋御用織造司的鎮司之寶。這幅錦圖據說不僅是世間織工巔峰之作,還隱藏著某種無價的秘密,許多人為之追逐,卻始終無人得見。
而今,這傳說中的瑰寶,竟然出現在了一盞燈籠上?
宋慈心生疑竇。他假裝是一名外地商賈,進入紅樓打探情況。紅樓內的綢緞商人衣著華貴,舉止優雅,迎來送往間,卻透著一絲不易察覺的警覺。
“這些人看似尋常,實則行事過於謹慎,紅樓背後恐怕別有隱情。”宋慈暗自警惕。
神秘的織工
紅樓的一名掌櫃向宋慈推薦了一款極為珍貴的錦緞,並自豪地說道:“此乃本店名師所制,若非大戶人家,恐怕難得一見。”
宋慈接過錦緞細看,只覺手感滑膩,織紋繁複,一片錦面竟藏著九種不同的圖案,宛如活物躍然其上。
“這錦緞的工藝,超乎尋常。”宋慈不動聲色地問道,“敢問貴店的名師是何人?”
掌櫃的神色微變,隨即恢復平靜,“客官有所不知,這位名師乃是隱居於此的織造大師,不喜拋頭露面。”
宋慈敏銳地捕捉到掌櫃語氣中的猶疑,心中更加確信,這位“名師”與乾坤錦圖必有關係。
意外的闖入者
當晚,宋慈悄悄潛入紅樓後院,希望一探究竟。然而,他剛翻過院牆,便聽到不遠處傳來一陣低語。循聲望去,只見兩名黑衣人正在用手勢交流,其中一人手中握著一封信,與宋慈收到的密信十分相似。
“又是信件?”宋慈心頭一震,立刻隱匿身形,悄然跟隨黑衣人離開紅樓。
兩名黑衣人行至郊外的一處廢棄民宅,取出一個錦緞包裹的盒子,交給一名等候已久的中年男子。
男子開啟盒子後,露出一抹冷笑,“好,很快乾坤錦圖就能大白天下,到時候……”
他的話戛然而止,似乎察覺到什麼,猛然望向宋慈藏身的方向。
意外的對峙
男子身手了得,輕功極為出色,與宋慈展開一場激烈的追逐戰。兩人一路從郊外追至一處樹林,最終男子不敵被擒。
宋慈搜查男子身上,發現他是一名落籍江湖的織造司叛徒,自稱章匠。他供述,自已曾經掌握織造司的絕技,但因不滿被排擠而出逃,隨後與一群江湖商賈勾結,企圖透過乾坤錦圖謀取巨利。
“但乾坤錦圖並不完整,”章匠冷笑道,“完整的錦圖只有在織造司深處才能找到,而紅樓不過是其中的一個開端。”
更大的陰謀
章匠的供述讓宋慈意識到,這不僅僅是一起簡單的貪財案件,而更可能牽涉到朝廷內部的派系鬥爭。織造司作為皇室供應的重要機構,其權力和財富足以引發巨大的爭端。
紅樓、乾坤錦圖、織造司……這一切似乎串聯成了一張複雜的網,而這張網的中心,正是隱藏在汴京深處的真正秘密。
汴京夜未央
宋慈帶著章匠回到汴京,將此案呈交給大理寺。然而,他心中卻隱隱不安。紅樓背後之人,並未真正浮出水面,而乾坤錦圖的秘密,也遠未解開。
翌日清晨,宋慈收到一封新的密信:
“識錦者生,誤錦者亡。織造司深院,夜半開天光。”
汴京的夜色愈加深沉,而隱藏在錦繡之中的迷局,正在悄然逼近……
織造司的迷霧
汴京的春寒料峭,冬雪未曾完全消融,街頭巷尾依然是陣陣寒氣襲人。然而,對於宋慈而言,真正的寒冷並非來自天氣,而是他心中那層厚重的迷霧。
自從接到那封“識錦者生,誤錦者亡”的密信後,他便深感案件背後隱藏的東西遠遠超出了他的想象。那幅“乾坤錦圖”究竟代表了什麼?織造司的秘密為何能夠引起如此大的波瀾?
宋慈的目光再次落在了章匠的口供上,然而章匠的死卻讓他無從進一步追問。他從章匠死前的言辭中拼湊出一個線索——織造司的深院,那座幾乎無人知曉的地方,或許就是一切的起點。
深入織造司
宋慈決定直闖織造司,但這座作為皇宮御用織造的機構,防守極為嚴密,不容許任何人輕易靠近。即便是朝廷內的權貴,也必須遵守諸多規則與流程。
他藉著一名商會的名義,巧妙地進入了織造司的外圍。走過寬闊的院落,宋慈注意到每一位織造師的神情都顯得極為凝重,甚至帶著一絲疲態。
“織造司之內,似乎藏著某種壓力。”宋慈暗自思索,“這些織工們並非全然是為了織錦,而是為了更深層的秘密。”
他隨即找到了與織造司掌印官有些許交情的王氏綢商,藉著王家名號的庇佑,順利進入了織造司的一處次要院落。
神秘的織造師
在這片幽靜的院落內,宋慈終於找到了那位據章匠所說的“名師”,一位年約五十的老人,名為柳青。柳青是織造司數十年不顯山不露水的高人,外界知之甚少。
宋慈小心翼翼地接近,發現柳青正坐在一個巨大的織機前,雙手熟練地操作著金絲與絲綢之間的變化。每一絲線都似乎在他的指尖跳動,宛如一幅活生生的圖案。
“這等技藝,確實不同凡響。”宋慈暗自驚歎。
柳青抬起頭,看似察覺到他在暗中觀察,便不緊不慢地說道:“你是來找‘乾坤錦圖’的吧?”
宋慈心中一震,面上卻不動聲色:“前輩言重了,所見只是巧合。”
柳青輕輕嘆了口氣:“你以為所有人都在追逐錦緞的美麗,但實際上,錦中藏的是天機。”
“天機?”宋慈心頭一緊,急忙詢問,“前輩可否告知,我所知的錦圖,究竟與織造司有何關係?”
柳青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情緒,他低聲道:“你可曾聽說過‘千年織法’?”
千年織法的真相
“千年織法?”宋慈心中暗道不妙,這個名字曾在幾本古籍中出現過,提到這門技藝極為神秘,流傳至今的只有寥寥幾句傳言:“千年織法,織出乾坤,得之者,可控天下。”
“千年織法的真正核心,不僅僅是織錦,更在於其中的圖案。”柳青的聲音低沉,“乾坤錦圖就是‘千年織法’的精髓,而這幅圖,只有在最精細的織造技藝中才能顯現。它所表達的,並非單純的圖案,而是一種可以影響未來的佈局。”
宋慈心頭一震,隨即問道:“這‘乾坤錦圖’到底藏著什麼樣的秘密?為何會引來如此多的爭奪?”
柳青沉默了片刻,才緩緩開口:“千年織法的傳承早已斷絕,但這一技藝在一百年前被一位織造師所復興。他在圖案之中埋下了巧妙的佈局,隱藏著一枚‘天命玉牌’。那枚玉牌,能影響王朝的興衰,更能掌控一國命脈。”
宋慈瞳孔一縮,終於明白了其中的含義。那枚“天命玉牌”竟是與整個王朝的命運息息相關的存在!
陰謀的深處
宋慈迅速將此情報傳回朝廷。幾日後,他再次回到織造司,準備進一步探查。這一次,他計劃藉著夜色潛入織造司的深院,揭開更多的真相。
正當他深入院內時,忽然傳來一陣輕微的腳步聲。宋慈迅速藏匿身形,隱約看到幾名黑衣人正悄然進入一座古老的藏書閣。閣門上掛著一幅極為精緻的繡圖,圖中正是“乾坤錦圖”中的一部分。
宋慈緊隨其後,終於在暗中偷聽到了一段對話。
“玉牌已經到手,接下來只需將織造的錦圖完成,便能完成‘天命’佈局,舉國之力,盡在掌控。”其中一名黑衣人低聲說道。
“只是……”另一名黑衣人猶豫道,“我們真的要將這項秘密交給朝廷嗎?萬一被他們識破,後果不堪設想。”
“放心,‘天命玉牌’的真面目還沒人見過,而我們的計劃早已無懈可擊。”黑衣人冷笑道,“一切,都在我們的掌控之中。”
宋慈聽得心頭一震,原來這些人早已佈局多年,他們的真正目的是藉助“天命玉牌”與“乾坤錦圖”,引導朝廷走向某種預設的結局。
決戰時刻
宋慈心中已經明瞭,不僅僅是織造司,整個汴京都已經陷入了這場精心佈置的棋局之中。他必須儘快揭露這場陰謀,並將其徹底粉碎。
他悄然返回朝廷,將事情的真相告知高層,並要求立即行動。與此同時,他也開始追查那枚“天命玉牌”的下落。
然而,隨著行動的展開,他漸漸發現,這場陰謀背後,似乎還有一個更大的力量在操控著這一切。
暗潮湧動
汴京的春日陽光逐漸灑滿大街小巷,然而在這片光明之下,暗流湧動,局勢依然危機四伏。自從宋慈揭開了織造司的陰謀,背後藏匿的勢力便顯得愈加複雜,朝廷中與這場陰謀相互牽連的勢力,逐漸顯露出來。
他意識到,這不僅僅是一場單純的權力鬥爭,而是某種更為深遠的佈局,甚至牽涉到國家命運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