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 44 章 查驗證據真偽

在那威嚴莊重的朝堂之上,隨著武則天一聲令下,三位德高望重的大臣領命前去查驗關乎劉府命案的關鍵證據。

這本該是一場彰顯公正、揭露真相的嚴謹調查,卻不想,黑暗的陰影早已如鬼魅般悄然伸出了罪惡之手。

負責查驗證據的官員們,初時還懷著一腔公正之心,踏入那存放證據的密室。

密室中,燭光搖曳,映照著一箱箱承載著無數秘密的檔案與證物。

然而,就在他們開始仔細甄別之時,詭異之事接踵而至。

其中一位年事已高的大臣,在歸家途中,被一群神秘的黑衣人悄然圍堵在一條昏暗的小巷裡。

黑衣人個個身形矯健,眼神冷酷,他們將大臣逼至牆角,為首之人壓低聲音,卻透著十足的威脅:“大人,您在朝為官多年,當知有些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才是明智之舉。若是您在查驗證據時,敢說出半句不利於某些大人的話,您的家人,可就難保平安了。”

大臣驚恐地瞪大了眼睛,他深知這些人背後勢力的強大與狠辣,額頭瞬間冒出豆大的汗珠,身體也不由自主地微微顫抖。

另一位大臣,在自家書房中,發現了一封匿名信。

信上只寫著寥寥數語,卻字字如刀:“查驗證據,莫要較真,否則,後果自負。”

那字跡歪歪扭扭,似是刻意為之,卻散發著讓人不寒而慄的氣息。

大臣拿著信的手,不禁有些發抖,他在官場沉浮多年,自是明白這其中隱藏的兇險。

這些被暗中威脅的官員們,內心陷入了極度的掙扎與恐懼之中。

他們既想秉持公正,完成陛下交付的使命,又擔心家人的安危與自身的前程。

於是,在彙報查驗結果之時,他們支支吾吾,言辭閃爍,不敢如實說出證據的真實情況。

蘇辰在大理寺中,聽聞了查驗過程中的種種異樣,心中頓時氣憤不已。

他深知這背後定是那些涉案高官在搗鬼,企圖透過威脅查驗官員來掩蓋自已的罪行。

蘇辰心急如焚,當下決定進宮面聖,向武則天稟明一切。

皇宮內,蘇辰恭敬地跪在武則天面前,言辭懇切,眼中滿是憤怒與堅定:“陛下,臣聽聞負責查驗證據的官員們似被人暗中威脅,以致不敢如實彙報。如此下去,這劉府命案的真相將永遠被掩埋,朝廷威嚴何在?臣懇請陛下換人查驗,以確保公正。”

武則天坐在龍椅之上,臉色微微一變,她沒想到竟有人敢在她的眼皮子底下如此膽大妄為。

她微微眯起眼睛,眼神中透露出一絲威嚴與憤怒:“蘇卿家所言之事,朕自會查明。既有人妄圖干擾查驗,那換人之策,倒也可行。朕會另選賢能,重新查驗證據。”

得到武則天的應允,蘇辰心中稍感寬慰。

然而,他卻未曾料到,那些涉案高官並不會就此罷休,新的查驗過程依舊是波折重重。

新選派的查驗官員們剛剛開始著手工作,便遭遇了一系列莫名其妙的阻礙。

他們所需的一些參考典籍與過往類似案件卷宗,竟在存放的庫房中離奇失蹤。

負責管理庫房的小吏一臉惶恐,聲稱前夜庫房並未有任何異常,可這些重要資料卻不翼而飛,彷彿被無形之手悄然抹去。

而當他們想要傳喚一些與案件相關的證人時,那些證人不是突然失蹤,便是被人恐嚇,不敢出面作證。

一位本已答應前來作證的商人,在即將踏入大理寺的那一刻,被一群凶神惡煞的大漢攔住去路。

大漢們手持棍棒,惡狠狠地威脅道:“你若是敢踏進大理寺一步,就別想活著走出洛陽城!”商人嚇得屁滾尿流,連滾帶爬地逃離了現場。

更有甚者,在查驗官員們仔細分析證據之時,他們的辦公場所竟莫名起火。

火勢兇猛,瞬間吞噬了大半間屋子,若不是眾人反應迅速,奮力撲救,那些尚未查驗完的證據恐怕也要毀於一旦。

蘇辰看著這一幕幕鬧劇般的阻礙,心急如焚卻又無可奈何。

他每日在大理寺中踱步,絞盡腦汁地思考著應對之策。

他深知,時間拖得越久,那些涉案高官就越有機會銷燬證據或者謀劃出更多的陰謀詭計。

“大人,如此下去不是辦法啊。我們必須主動出擊,找出是誰在背後搗鬼。”一位大理寺的衙役忍不住向蘇辰進言。

蘇辰微微點頭,他又何嘗不知。

然而,那些幕後黑手隱藏得極深,且在朝中勢力盤根錯節,想要找出他們談何容易。

但蘇辰心中的正義之火從未熄滅,他決定從那些受到威脅的證人入手,試圖尋找突破點。

他親自帶領手下,暗中保護那些有可能再次出面作證的證人,同時,在洛陽城中展開了一場秘密調查。

他們走訪大街小巷,詢問每一個可能知曉線索的人,不放過任何一個細微的線索。

而在皇宮之中,武則天也對這接二連三的阻礙感到震怒。

她下令加強對查驗過程的保護,增派御林軍在大理寺周圍巡邏,同時,責令內廷侍衛徹查那些威脅官員與干擾查驗之事。

然而,那些涉案高官們依舊在暗中蠢蠢欲動。

他們見硬的不行,便開始謀劃起軟的手段。

他們買通了一些朝中的小人,在朝堂之上散佈謠言,詆譭蘇辰與大理寺,聲稱這一切都是蘇辰為了邀功而故意製造的混亂,目的是為了陷害忠良。

一時間,朝堂之上流言蜚語四起,一些不明真相的官員開始對蘇辰產生懷疑,甚至有人上書武則天,要求暫停蘇辰的職務,重新審視整個案件。

蘇辰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他不僅要應對證據查驗過程中的重重阻礙,還要在朝堂之上為自已與大理寺正名。

他深知,自已此刻就像是在狂風巨浪中的一葉扁舟,稍有不慎,便會被黑暗的洪流所淹沒。

但他心中的信念無比堅定,那就是無論如何也要揭開劉府命案的真相,讓那些貪官汙吏受到應有的懲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