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直播間中。
觀眾們正在為江哲的話而瘋狂爭論。
“好像是這樣,不然根本解釋不通,絕對是他們看見了什麼。”
“不對吧?死而復生也有可能是他們超脫過?”
“超脫了,肯定是看過什麼才超脫的,不然你怎麼解釋?”
“死亡幻覺能解釋?”
“主持人都說了,瀕死才有死亡幻覺,突發性死亡是沒有死亡幻覺的!大腦是突然停止運轉的,又奇蹟復生的,懂嗎?”
“...”
直播間頓時熱議一片。
看著直播間爭論不休的彈幕。
江哲面無表情。
事實上,他的真正看法無非於以下兩個——
一:透過了黑洞奇異點,見證了平行宇宙的事物。
二:死後跨越了維度,看見了更高維度生命的美好,也知道肉體/言語暴力是最低階的行為,所以人才會變得更好!
正當江哲思索時。
一個彈幕進入了他的眼簾。
“死而復生有機率是這樣,但人類升維的關鍵,我還是不太明白,跟黑洞是一個巨大的資訊收集器,以及升維又有什麼關係呢?”
這個問題來自於一位生物學家。
江哲微微點頭,解釋著:
“我們首日科普所說過:世界是虛擬的。”
“正對應著不科學的:黑洞!”
“黑洞的存在,祂意味著宇宙的處理機制。”
宇宙就像是自然界,祂需要一個處理功能。
就像地球一般。
當地球難以容納龐大的人群時。
自然界將會透過連鎖反應,產生一種病毒,消滅大部分人類。
同理,也適用於宇宙。
“間接說明了,我們的地球,大自然也是一個無法理解的生命體,這部分內容我們稍後講述。”
“所以宇宙是自然界的過濾器!”
面對鏡頭,江哲神色嚴肅的解釋道:“如果我們世界是虛擬的,那我們地球,太陽,就相當於處於虛擬現實現實中。”
“眾所周知:一個多人網際網路遊戲需要運轉。”
“運轉,離不開空間記憶體。”
“一旦宇宙需要運轉,那祂就離不開黑洞。”
“就像人類需要活著,人類就離不開吃飯,排洩。”
而接下來江哲的話語,更令人後怕。
“宇宙如果是虛擬的,那麼祂將會透過黑洞進行回收垃圾資訊。”
“什麼是垃圾資訊?什麼又是有用的資訊?”
解說到這。
他轉身在液晶屏上寫上了:【升維】,【安於享樂】,【平凡後死去的DNA資訊】
“如果一個人犯了極大的罪過。”
“或許他能長命百歲,但他的死後...可能...並不會好過。”
講述到這。
江哲心中不是滋味。
同時,他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
一旦宇宙是虛擬的,黑洞是處理垃圾資訊的收集器。
那麼對部分人來說,這是不友好的。
譬如:...
“也因此,升維的關鍵——”
“每個人的靈魂最初都是純粹的,但由於各種影響...逐漸變得不純粹,導致升維途徑中的曲折磨難過多。”
“所以大部分人死後,都會進入黑洞——”
“即:輪迴。”
“輪迴的地點:天堂(高階維度),地獄(另一個平行宇宙的人間地獄)”
江哲講述的十分簡單。
黑洞的強重力,導致祂能穿透維度。
善良的,死後的人如果會去哪裡,那必定是天堂!
因為他這輩子的磨難已經經歷過了。
所以升級到下一個維度的天堂:四維空間。
當那些無惡不作的人,死後,定然會出現在另一個平行宇宙的人間地獄...重新洗刷靈魂,磨鍊心境。
也因此擁有了:輪迴假說。
話音剛落。
官方直播間頓時引起了觀眾們的深思。
“臥槽!我懂了!好人不長命,其實並非是不長命,而是他在人間地獄的歷練已經結束了?”
“細思極恐!人間地獄,是之前所有惡人待的地方,大家生來都是惡人,只有透過不斷的做好事累計善惡值,死後才能進入黑洞視界要麼升維,要麼去另一個人間地獄繼續磨練?”
“媽呀!好像說得通啊!”
“我雞皮疙瘩都起來了,難道我要多做好事了?哪怕不長命,其實死後會更美好?”
“很有可能是這樣!”
“...”
觀眾們忍不住心神震撼。
或許好人不長命,但人家死後可是很美好的啊!
為何要在人間地獄繼續受苦呢?
似乎這樣,就詮釋了“輪迴”假說。
而京都研究所中。
羅賓也是首次接受到‘輪迴’的詮釋。
只見羅賓雙眼火熱。
他竟然無比認同江哲的說法!
因為他是基督教徒。
基督教中就有這部分的神話理論,跟江哲所詮釋的如出一轍。
正當專家們為其驚歎時。
電視機中的江哲又丟擲了另一個解釋——
“我們之前說過,宇宙如果是活的,那麼祂在膨脹是沒錯。”
“可大家是否知道...”
“宇宙,其實也是在不斷的進化?”
聽到此處。
研究所的專家們忍不住眉頭一皺。
察覺到接下來的事情又要超出了眾人意料。
“正如之前劉月所說,除了黑洞不是起源,那之後的每一次宇宙大爆炸,都會爆出不同的物質,不同的物質又組成了全新的宇宙和更高階的生物。”
“每一次的生物,都將比上一個階段宇宙的生物更加高階?”
面對鏡頭,江哲神秘一笑。
“而宇宙在進化的契機,正是:黑洞!”
“我們這個宇宙的進化的生物,也很有可能不是宇宙最後一次進化!”
“當然,這也是我自己的一個猜想。”
這完全是江哲自己的猜想。
主要是根據黑洞奇異點而總結出來的其中一種可能性。
但萬物皆有可能!
作為超幻想學家,正是要敢想。
聽到這個答案。
研究所的全部專家忽然眼前一亮。
他們不約而同的被江哲大膽又驚了一回。
其實現場也有專家想過這個問題,但是並不敢開口。
“我能說我剛剛想過嗎?”
一個年輕的物理學家尷尬一笑。
本以為會面臨嘲諷,結果得到了全部物理,天文學者的贊同。
“不用不敢想,你敢想,但你要找到理論支撐它才行。”
“是的,我們就是不敢想,所以比不過江哲。”
“要是我能有江哲的敢想程度,光刻機早就被我國領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