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3章 斬殺滿寵,劉禪也瞞不住了(求票)

“機不可失。”

劉封沒有多作解釋,只是淡淡的回了四個字。

自古以來。

大戰用兵,大抵以正合,以奇勝。

兩軍對壘,規規矩矩,你攻我守,你守我攻。

沒有新的花活兒就只能對峙拼消耗,直到一方先耗盡而出現頹勢。

想取勝,就得用奇。

用奇就得犯險。

就如曹操會在官渡親自帶著騎兵去偷襲袁紹的囤糧地烏巢一般。

假使許攸是來詐降的,曹操這一去直接就自投羅網。

擒了曹操的袁紹都不用打進許縣了,天下都得望風而降。

然而。

曹操依舊去了。

因為曹操很清楚,不冒險,就贏不了。

同理。

劉封也很清楚,不冒險,就奪不了壽春。

以江東諸將那養成了習慣的各自為戰,破個合肥都得劉封帶著三十萬匹蜀錦親上。

破壽春?

太抬舉眾人了。

戰場就是賭命的地方。

賭贏了,就是戰神。

賭輸了,有死而已。

顧慮太多的人,是很難抓住戰場上稍縱即逝的戰機的。

陸遜欲言又止。

內心翻滾的話到了嘴邊又縮了回去。

勸?

劉封若是輸了,還能勸。

劉封贏了,還怎麼勸?

教一個打了勝仗的如何避免打敗仗?

想想都離譜。

隨著時間的流逝,宮樓的戰鬥也到了尾聲。

小小的宮樓,根本擋不住如狼似虎的漢軍。

尤其是劉封的嫡系,更是悍勇非凡。

不僅宮樓上的魏卒生出了懼意,還連帶著震懾了江東的將士。

“將軍,快逃吧!”

滿寵左右親兵,心急而勸。

卻見滿寵一把推開親兵,喝道:“逃?我乃陛下任命的徵東將軍,自兗州時我就跟著先帝,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兵敗士城有死而已,豈能言逃?”

滿寵是個很執拗的性子。

昔日在樊城時沉白馬誓與將士同存亡,讓關羽無功而返。

劉備打樊城時也是堅持到了最後才與曹仁一同被俘。

那次被俘,也成了滿寵一生的汙點。

如今。

壽春失守,若再棄城而逃,滿寵自己都瞧不起自己。

親兵無奈,只能奮力護住滿寵。

滿寵要報曹操曹丕父子之恩,親兵同樣要報滿寵之恩。

人活一世,當有所為而有所不為,如螻蟻偷生之舉,非滿寵所願。

即便要死,也要死得堂堂正正。

既然入戰場,就隨時要有馬革裹屍還的覺悟。

隨著親兵相繼戰死,滿寵陷入重圍之中,手中的長矛被鮮血和汗水浸染。

看著周圍凶神惡煞的漢兵,滿寵自知今日在劫難逃,不由放聲大笑:“大魏徵東將軍滿寵在此,誰敢上前與我決一死戰!”

身雖老,驍勇猶在。

嶽舉正欲向前結果了滿寵的性命,方月卻是伸手攔住,然後派人通知宮樓外的劉封。

若滿寵在亂軍廝殺,方月自然不會傻到去阻攔嶽舉。

一個阻攔就可能導致己方一個悍卒殞命。

可此刻滿寵已經身陷重圍,周圍也沒了親衛,註定插翅難逃了,方月的想法自然也就不同了。

方月需要清楚的知道,活著的滿寵是否比死了的滿寵有價值。

不多時。

劉封策馬而來。

看著被圍困的滿寵,劉封的語氣卻彷彿見故友一般:“滿伯寧,你無生路了。”

滿寵赤紅著眼,如困獸般的低吼:“劉封,與我一戰!”

劉封輕輕搖頭:“孤乃大漢燕王、當朝的大將軍,就算孤願與你一戰,孤的將士們也不會讓孤犯險的。念你對曹氏父子的忠勇,孤賜你全屍。”

滿寵悽慘一笑。

隨後竟然直接持矛就刺向劉封,大呼而吼:

“我乃大魏徵東將軍滿寵,只可死於敵手,豈能自毀身體髮膚。劉封狗賊,受死!”

看著衝殺而來的滿寵,劉封左右的將士紛紛向前,數柄長矛刺穿了滿寵,又有數箭射穿了滿寵。

“雖是敵將,猶可敬之。傳孤令,厚葬滿寵。”

自上庸起兵救荊州開始,這是劉封頭一回在戰場上擊殺曹魏大將。

以往會因各種各樣的原因,而選擇生擒然後去跟曹丕交換利益。

而這次。

劉封並沒打算生擒滿寵來跟曹丕交換利益。

一個死去的滿寵,比一個活著的滿寵更有利於北伐。

以劉封如今的威望和大漢如今的聲勢,已經不需要再去跟曹丕談利益了。

斬盡曹魏老將,震懾曹魏小將,才能在軍事上獲得更大的優勢。

隨著滿寵的覆滅。

壽春城內的戰鬥也趨近於尾聲。

到了黃昏。

城內負隅頑抗的魏卒也被盡數剿滅。

而得知滿寵被斬的王凌、鄒岐、賈逵、臧霸等人,更是驚得紛紛逃竄。

鄒岐運氣差了點,直接被生擒。

王凌、賈逵、臧霸跑得快,追之不及。

“徐州刺史鄒岐,倒也算是條肥魚,伯言,交給你去審訊了。”

鄒岐沒有如滿寵一般求死,劉封也沒有殺鄒岐。

一者是鄒岐稱不上曹魏大將,二者是鄒岐徐州刺史的身份。

似這種刺史,在任期間必定會任命門生故吏在徐州諸郡擔任要職,留著鄒岐的命比殺了鄒岐更有價值。

誰必須死,誰可以不死,劉封分得很清楚。

當夜。

壽春大擺筵席,以犒三軍將士。

翌日一早。

劉封留下陸遜守壽春,又挑了孫桓和朱桓二將及其軍卒一萬人,和嫡系數千人返回平春。

之所以挑二將的軍卒,是因為二人的軍卒在江東諸將士中也稱得上悍卒了。

劉封不會是個丟芝麻撿西瓜的人,芝麻要,西瓜也要。

而在另一邊。

與劉禪在魯陽對峙的曹叡,也得到了“平春城破,于禁死戰被擒,拒不投降而被劉封斬殺”的軍情。

在場眾人,皆是駭然。

司馬懿更是臉色慘白。

因為前來報訊的正是于禁的親兵。

此刻。

于禁的親兵正在用憤怒的眼神仇視著司馬懿,一邊向曹叡陳述軍情,一邊向曹叡控訴司馬懿貪功。

“殿下,前將軍會失城被擒,皆因司馬懿貪功帶走了平春城的精銳!前將軍以三千老弱苦守平春城十日,最終死戰殉國,前將軍死得冤啊!”

親兵一把鼻涕一把淚,添油加醋的控訴司馬懿。

說司馬懿貪功帶走平春城的兵馬,還有些道理;可說于禁只有三千老弱,就顯得沒道理了。

不過親兵現在只想保于禁的命、保于禁兒子的命,壓根不管添油加醋的控訴司馬懿會有什麼後果。

總不能看著自家將軍頹廢餘生還要擔心家眷安危,然後去幫司馬懿說好話?

對於禁的親兵而言:司馬懿是誰啊?算個什麼勾吧啊!

看著親兵越控訴越來勁,饒是司馬懿心性沉穩也忍不住了,喝問道:“我是跟著關興關平的兵馬來魯陽的,何來貪功之心?

前將軍有三千勁卒在平春,誰有這個本事十日破城?你敢謊報軍情?”

于禁的親兵聞言反喝:“我沒有謊報軍情!是劉封,是劉封親自領兵攻城!”

話音一落。

眾人更是駭然。

蔣濟也不由喝問:“為何你方才不提?”

于禁的親兵杵著脖子,理直氣壯:“方才若提,我還如何控訴司馬懿貪功害了前將軍?你們會聽嗎?”

蔣濟頓時啞然。

于禁的親兵說得沒錯,倘若一開始就說來攻城的是劉封,眾人絕不會耐心的在這聽。

抓大放小,一向都是宏觀調控的慣用方式。

先解決主要矛盾,將次要矛盾丟在一旁。

劉封奇襲平春斬殺于禁是主要矛盾,司馬懿貪功害死於禁是次要矛盾,孰輕孰重,一看便知。

司馬懿的臉色更是慘白。

雖然內容都是一樣的,但順序的先後會導致責任的劃分不同。

于禁的親兵這麼一講,責任就全在司馬懿了。

甚至於。

還會影響到魯陽的戰事。

事後一追責,都是司馬懿的錯。

若不是司馬懿貪功,平春就不會丟,于禁就不會死,曹叡在魯陽就不會陷入被動。

倘若司馬懿知道劉封更是趁機奇襲破了壽春,估計當場都能暈過去。

不帶這麼坑人的!

戰場勝敗,本就難料。

按矛盾論的觀點:有勝就一定會有敗。

而現在。

矛盾的焦點都聚集在了司馬懿身上!

倘若再有政敵推波助瀾,甚至於都可以將司馬懿貪功的過失上升到馬謖丟街亭的程度。

單論損失,這次曹魏的損失是大於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的。

曹叡看向司馬懿的目光也有了幾分責備。

對曹叡而言,司馬懿是否貪功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能替司馬懿擦屁股。

本來在魯陽抵禦劉禪就已經很令曹叡心煩了,現在又多了個劉封破平春斬于禁,這煩心程度可不小。

“前將軍忠勇,孤會奏請父皇為前將軍追封,前將軍之子,孤也定會善待。”

曹叡許了諾,打發于禁的親兵退下。

隨後。

曹叡又看向劉曄、蔣濟、陳泰、曹爽等人。

“諸位,看來我們又被劉封給欺騙了。”

曹叡徐徐開口,語氣中有凝重也有怒意。

“只是不知,劉封是在跟劉禪搶功還是在跟劉禪故意裝成不和。”

不同的答案,會影響曹叡接下來的應對。

若劉封只是在跟劉禪爭功,曹叡完全可以無視掉劉封破平春斬于禁這事,只要擊敗了劉禪,曹叡反而還能得到更高的威望。

有了于禁的對比,才更凸顯出曹叡的睿智。

可劉封跟劉禪故意裝成不和,那就不一樣了。

意味著:劉封隨時都可能走平春殺向魯陽,亦或者直接破義陽三觀走汝南迂迴攻擊潁川,給曹叡來個前後夾擊。

眾人紛紛低頭沉默。

這要是判斷錯了,影響的不僅僅是曹叡的前途,還是進言者的前途。

見狀。

曹叡的語氣也有些不善:“諸位都是大魏的英才,怎今日遇到難事,竟也一言不發了?”

見眾人依舊不肯開口。

曹叡直接看向了司馬懿:“司馬撫軍,你且說說,劉封是在跟劉禪搶功還是在跟劉禪故意裝成不和?”

曹叡直接點名詢問,司馬懿不得不硬著頭皮道:“殿下,劉封一向奸詐。不論是搶功還是故意不和都有可能。”

這模稜兩可的回答,讓曹叡很是不爽:“司馬撫軍,這不是孤想要的回答。”

司馬懿也很無奈。

現在自個兒都還沒想明白為什麼劉封會出現在平春還斬殺了于禁,又怎麼可能猜得明白劉封是在跟劉禪搶功還是在跟劉禪故意裝成不和?

“殿下,請容我三思。”司馬懿硬著頭皮道。

曹叡不由拍案而起:“三思?于禁都死了!平春都丟了!爾等一個自詡才智之士竟然連劉封的意圖都還猜不到,豈不知羞?”

被曹叡一通劈頭蓋臉的喝罵,司馬懿低著頭不敢發言,劉曄、蔣濟也是紛紛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不想摻和。

畢竟這事兒,也不是能輕易判斷出來的。

這時。

曹爽進言道:“殿下。我認為當務之急不是去追究劉封的意圖,而是要儘快與劉禪決戰一場。

不論劉封是爭功還是與劉禪裝作不和,只要殿下擊敗了劉禪,劉封就必然會功高蓋主!

擊敗了劉禪,殿下就可以當上太子,相對而言,丟個平春死個于禁只是小事,不需要殿下分心。”

若於禁在這裡,必然要氣得拔刀砍人。

瞧瞧。

這說的是人話嗎?

我死了只是小事?

蔣濟也趁機勸道:“殿下,曹參軍言之有理。當務之急是擊敗劉禪,其餘諸事皆可暫時擱置。”

劉曄則是直接獻策:“可故意派人去劉禪軍中散佈流言,稱劉封爭功奪了平春,如今更是想要奇襲潁川。

假如劉禪與劉封是真的不和,必然會心急而求戰;假如劉禪與劉封是假裝不和,必會驕矜而疏忽了戒備。

殿下則可集中精銳,與劉禪決一死戰,定可擊敗劉禪!”

劉曄也是個狠人。

管你劉封用什麼招,我只管助曹叡擊敗劉禪。

只要擊敗了劉禪,曹叡就能當上太子,曹叡當上了太子,一切都可以再想良策應對。

可曹叡當不上太子,那丟不丟平春對曹叡而言真沒啥影響。

就比如曹植一直都不關心曹丕丟了多少城池,只關心能不能離開封國再次出仕;曹彰被重新啟用後也不關心能不能擊敗劉封,只關心能不能擁兵自重而不會再回到封國。

大族出身的,基本都是這個想法。

國家如何,不重要。

我如何,才重要。

且這些人都有個共性:只要我上,我就能行。

哪怕有袁紹劉表的豚犬兒為前車之鑑,也改變不了曹家兄弟攘外先安內的秉性。

劉曄的進言,得到了眾人的支援。

若於禁在這裡,必然會心涼。

哪怕親兵都調整了說話的先後順序了,也沒人真的去問責司馬懿,甚至都不去調查下於禁是否真的死了,似乎于禁的死毫無價值一般。

司馬懿躲過了一劫,暗暗擦了擦冷汗,又硬著頭皮請命道:“殿下,不如我引兵去平春方向牽制劉封,以免劉封坐收漁利。”

曹叡卻是冷哼一聲:“現在去平春,又有什麼用?只要孤能速敗劉禪,就算劉封想當漁翁又有什麼用?

眼下正是集中兵力與劉禪一戰的時候,你若能將功贖罪,孤會替你遮掩,你若不肯盡力,休怪孤奏你一個貪功冒進之罪。”

司馬懿連忙發誓,會盡心盡力的助曹叡擊敗劉禪。

只是這內心,司馬懿又感到一陣憋屈和惱怒,礙於曹叡是準太子又無法宣洩出來。

回到營帳後。

得知詳情的司馬師,也是驚愕不已。

“這怎麼可能?劉封怎麼會出現在平春?阿父分明已經很謹慎了!”

司馬懿在去魯陽前,還專程催促了細作彙報劉封在江陵的詳情,如此謹慎竟然還著了劉封的道,這讓司馬師感到驚愕的同時也感到了一陣忌憚和疑慮。

“阿父,我以為劉封的意圖必定不在平春,打個平春完全沒必要如此的大費周章。”

司馬懿在返回的途中也在仔細思考劉封的意圖,此刻聽到司馬師的判斷,對心中的猜測也有了更多的肯定。

“我亦有此擔憂。”

司馬懿語氣沉重。

“劉封一向善詐,上回就是讓劉備和劉禪當疑兵,他跑去奇襲了長安。

這次又故技重施的奇襲了平春,平春後方的義陽三關估計也保不住了,我猜測,劉封極有可能是想走汝南迂迴去打許都。

也唯有打下許都,其戰略價值才能跟長安相提並論。”

司馬師卻是搖了搖頭:“我與阿父的猜測不同。許都的戰略價值雖然跟長安能相提並論,但劉封若打許都只是孤軍深入,假使劉禪真的與劉封不和,劉禪未必會救劉封。

自孫權徹底投降後,劉封的根基就轉移到了江東,孫權的舊部幾乎都為劉封所用,劉封的兒子劉林也被封了吳侯,劉封實質上相當於替代孫權成了新的吳王。”

司馬懿心驚:“子元之意,劉封打平春是為了取壽春?”

司馬師點頭:“劉封一開始就是抱著打合肥取壽春的目的開啟的戰事,後來見壽春難取,就先平定了壽春以南諸縣,欲將壽春變為孤城。

而這個時候,陛下又恰巧對劉封用了流言計,劉封被迫返回江陵城。

我猜測,劉封回了江陵城後是故意與劉禪相爭,然後迫使劉禪親征魯陽,江陵城的流言甚至還有可能是劉封在推波助瀾。

劉封既在欺瞞我等也在欺瞞江陵城的百官士民,細作探得的劉封也可能只是個替身。

我又聽聞,劉備考慮到劉封這個燕王沒有實際的封地,就將新城郡直轄給了劉封,劉禪親征所用兵馬是不會調動劉封在新城郡的嫡系兵馬。

劉封也就有了奇襲平春的各種有利條件。

平春以北,又有淮水直通壽春,假使劉封效仿呂蒙白衣渡江,在奇襲了平春後又偽裝城運糧船入壽春,滿寵必不能擋!”

司馬師詳細的道出了對戰事的猜測。

後知後覺下,基本上也八九不離十了。

司馬懿聽得駭然起身:“倘若劉封取了壽春,淮水以南,將不復國家所有了!我得立即去找殿下商議。”

司馬師攔住了司馬懿:“阿父現在去找殿下,又有什麼用?殿下難道還會放著劉禪不管,去救壽春?”

司馬懿蹙眉:“即便不救壽春,也得趁機奪回平春。只要有平春在,即便劉封得到了壽春,也能對其構成威脅。”

司馬師嘆了口氣:“阿父,你難道已經忘記了來魯陽的目的?殿下當上太子,才是當前最緊要的事。”

來之前,司馬懿呵斥司馬師;來之後,卻被司馬師反勸,司馬懿一時之間有些愣神。

魯陽外。

隨著劉曄流言計的實施。

張飛也得到了劉封破平春的訊息。

只是與劉曄預料的不一樣,張飛的反應卻如“早應該如此一般”。

趙雲不解詢問:“益德,你是不是有什麼事瞞著我?”

張飛大眼珠子一轉,裝傻充愣:“子龍,你在說什麼?我剛才有些耳背,沒聽清。”

趙雲的臉瞬間一黑。

都認識幾十年了,糊弄鬼呢!

張飛哈哈一笑:“子龍,不是我有事瞞著你,是太子有事瞞著你。太子讓我保密,我也不能胡說啊。

不如這樣,我跟你一起去見太子,若太子說可以不用瞞著你了,我也就不瞞你了。”

趙雲狐疑的看著張飛:“當真?”

張飛一把摟住趙雲的肩膀,道:“子龍,我一個大老粗,難道還會騙人嗎?走走走,一起去見太子。”

原本劉禪應該待在宛城的,後來劉禪覺得來回傳訊不便利,於是也來到了前線大帳,不過具體的指揮依舊是張飛在負責。

劉禪只負責按照眾人的提議來下令。

“兄長破了平春?太好了!”

劉禪撫掌一笑,哪裡還有半分跟劉封不和的跡象。

看著張飛和趙雲投來的狐疑目光,劉禪又惡狠狠的一踹桌子:“燕王甚是可惡,竟來搶功!”

只是這蹩腳的反應,又怎麼可能瞞得住張飛和趙雲?

趙雲嘆了口氣:“殿下,你只給益德說不給我說,是怕我會洩密嗎?”

劉禪一愣:“孤沒給三叔說過啊。”

趙雲也是一愣,側頭看向張飛,若不是劉禪當面,趙雲都想錘人了。

說好的大老粗不騙人,又騙我?

張飛嘿嘿一笑:“果如我所料。

殿下,燕王既然都破了平春了,也就不用再藏著掖著了。

軍中的流言必定是曹叡派人來散佈的,我和子龍得知道更具體的,才能及時作出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