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4章 陽泉酒家的特訓

小當家跟隨後勤的師兄去領取他的被褥,而田展也是拉著唐三傑過來。

“菊下樓的掌廚?你找我有什麼事?”唐三傑一臉無所謂地走出來。

田展直接正視他:“你知道門規吧?”

唐三傑整個人汗如雨下,“現在就要離開?那為什麼不是···”

田展說:“你現在請辭,總比明天當眾讓你走丟臉好。”

陽泉酒家的定額制度也就是一個人入門,另外一個人就必須離開!!這是這家店書友素有的嚴格規定!小當家在加入之後,必須有一名四等廚師離開。

但離開的人選會在及第試菜後決定。

而唐三傑因為手臂的舊疤痕,就如同那位出車禍的醫生一樣,有著影響職業生涯的後遺症,吃飯沒問題,做飯,那就難辦了。

心理疾病是最難的,就像拖延症是絕症,為什麼?因為拖著不肯治療。

田展走過去,拍了拍他的肩膀:“我不想給小當家太過殘酷,他需要意志的成長,但絕不是眼前的排擠,哪怕門規如此。”

“你需要的從不是廚藝的提升,而是克服自己。看在四家廚房的面子上,我給你一封書信,來四川的菊下樓,那裡有你的試錯機會。”

“陽泉酒家,不太適合你。”

唐三傑還是緊緊攥住拳頭,似乎還是想不開。

田展繼續安慰他:“等到明天及第師傅喊你走人,嘟嘟看在眼裡那有多難受?你也不像雷恩難做吧!”

田展向唐三傑懷裡塞了五百兩的銀票,“窮家富路,一路順風。”

唐三傑連夜收拾了衣物,看著大家都在歡迎新人劉昴星,唐三傑留下一封書信放在桌子上。

走出門,背對著星光,面朝著陽泉酒家。

面上浮現著懷戀、感恩與痛恨:“我算知道雷恩師兄為什麼要離開陽泉酒家了,這樣腐朽的定額制,我一定要撕碎他!”

黑暗料理界!我來了!!

田展不清楚因為他的緣故,又一個少年在光明料理界成名的夢想破碎了,只有一個充滿改變世界的阿Q了。

田展還覺得他做了好事,劇情最後他也是回家,唐三傑反正也是家裡次子,日後也沒聽說他的廚藝名聲,早躺平早享受,生兒育女不是一件樂事嗎?

(新版的中華一番劇情只有到三傑回上海,我才用這個版本。)

這邊清早,及第師傅來給小當家上文化課,因為不是秘技,也允許田展旁聽。

“華夏的飲食文化,秦代已開始南傳。秦始皇派兵五十萬征戍嶺南,平定以後,大部分仍留駐嶺南各地,他們的飲食習慣以及割烹方法,“南蠻“或多或少都有學習。”

“趙佗的“南越”,在嶺南立國;劉隱據廣州;三國時虞翻在光孝寺設帳授徒,教廣州人以起居飲食禮節”

“唐代中葉,隴西,河西陷於吐蕃,對外交通只靠廣州的番舶,皇室視廣州為寵地,一切另眼相看。”

“宋、元、清時,不願被異族統治的中原漢人,一而再地逾嶺南徙各地,都挾華夏文化而來,政、經、文化中心之廣州,飲食文化發展,於是較很多地方優先。”

“換句話說,這也是食在廣州的由來。”

“清初,屈大均著的《廣東新語》曾說:‘天下食貨,粵東盡有之;粵東所有食貨,天下未必盡有。’其實屈大均出生以前,粵東已有不少中國以外的天下食貨。”

“近年,因洋人來華日多,清室增設洋務機構。廣州沙面為洋人特區,又多了洋行、買辦、冒險家,廣州商業,不會因番舶少來而冷落,反倒更為繁榮。所以有此現象,因洋貨﹑奢侈品以至殺人的槍炮,多以廣州為集散地,從縱橫交錯的水陸管道走私人境,故飲食也有畸形的發展。”

田展聽到這裡,這把一鴨打輸了說的真是和楊玉環養在深閨一樣。算了算了,繼續聽聽。

“因上述的原因,廣府飲食範圍闊而複雜,珍禽異獸,蛇蟲鼠蟻,都可做饌。”

及第看到小當家若有所思的點頭,決定教點乾貨,再來看看小當家的天賦。

一旁的嘟嘟這時候也洗漱完畢,換上輕便的衣服走過來,邊走邊唱:

“艇仔粥,艇仔粥,爽口清香唔使焗,一毫幾分有一碗,好味食到耳仔鬱~”

及第師傅難得露出微笑:“好,就依你的意思。”

嘟嘟看向小當家,也吐了吐舌頭!

粥屬於一種古老的美食,發展至今日,相信白水煮米,仍然是大多數人的選擇。

在北方,白粥以外,常見的是紅薯粥、小米粥、綠豆粥這一類穀物或者主食的不同搭配。

而來到南方,則粥呈現比較多的變化——砂鍋粥、粥底火鍋可謂是此類最極致的變種。

巨大的砂鍋煲中,精心熬煮或黃鱔、或鮮蝦、或螃蟹,輔以瑤柱、幹魷、蠔豉,在加上切成絲的新鮮生菜葉子,要多鮮美有多鮮美。

而最能代表廣府特色的,首先當推來自西關荔灣的艇仔粥。

艇仔粥是由昔日珠江三角洲的水上游民——疍民(又稱水上人家)創造的,其後又在廣州發揚光大。

舊時的荔枝灣邊,常有船家靠在岸邊,將漁船上捕撈出來的小魚小蝦烹調成粥,賣給來來往往的行人,這便是艇仔粥的來歷。

舊廣州,珠江西濠、沙基湧和荔枝灣一帶,入夜時分,一排排花艇靠向岸邊或大遊船,每隻艇的尾部都插著一支黃旗,上面有一個大大的“粥”字,那就是賣艇仔粥的疍家船。

艇家多是疍家女人,她們會向岸邊或遊船的遊客兜售艇仔粥。正宗艇仔粥,是水上人家用新鮮打撈的魚蝦蟹蜆螺等,雜七雜八,匯入一煲粥裡熬出來的,由於新鮮,粥水鮮甜無比。

最初的艇仔粥每天用料不盡相同,打到什麼就放什麼料,美味異常。

後來,艇仔粥逐漸形成一定的形式,以魚片、豬肚、蛋絲、花生、炸豬皮為主要輔料,配上蔥花、油條,變成了一份來廣必食的名小吃。

最後陸上店家也仿做艇仔粥,慢慢把它的配料固定下來,有魚片、燒鴨絲、海蜇絲、炸花生、雞蛋絲、魷魚絲、油炸鬼等,後來又增添了浮皮、炸薄脆等佐料。

及第吩咐幫廚不要忙,今天的早食他親自做。

聽到及第師傅要親自出馬,幫廚連忙去喊人學習及第師傅的廚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