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章 田展的玉子燒

很快門外傳來了一個聲音打斷了尷尬:“我來的不是時候嘛?”

“咦,這不是那天晚上的食客小哥?”

田展一臉驚訝地看著創真:“幸平小哥,你還記得我?”

創真很確定地點點頭:“要是記不住食客地長相,那小店可就完了,小店鋪可沒有號碼牌。”

創真轉頭一問:“你們這是?”

田展當然不能說徇私舞弊啦:“如你所見,老朋友敘舊。”

第一面當然是陌生人,第二面就是熟人老朋友了。

繪里奈很快一臉正經地宣佈:“既然你們兩個想參加考核,那麼題材隨意,只能用現場食材,兩個小時滿足我的味蕾。”

繪里奈像是想到了什麼:“那就開始了,新戶,計時!”

“是,繪里奈大人!”

新戶緋紗子很快從哪裡找到一個鬧鐘定時兩小時。

創真呆滯了:“這麼快??”

田展走過去,拍了拍創真的肩膀:“等下試菜你就知道了,還有更過分的!”

不理會幸平,田展開始準備自己的料理,算了,還是做蛋料理吧,這個方便。

當然是玉子燒,年前過年回老家給老家的北白川家嘗試過,都是一臉震驚的模樣。

在田展心目中,好吃的關東玉子燒具備幾個條件:

溼潤、細膩、鬆軟,綿密,以及甘甜的味道。

隨著時間的推移,烹調技藝的發展,東京人也自然地開始改良玉子燒了。

將魚糜與蛋液混合,是東京早有的古法。

但是魚糜的配搭,卻各有不同。

以前的壽司店,主要使用白肉魚。

田展在跟隨母親學習料理,學的傳統東京派做法的玉子燒。

後來經過了自己的改良,才使其口感變成超過北白川家的這種綿密口感。

這個改良其實很簡單,就是加入大量的對蝦泥。

以前的壽司店,幾乎都使用白身魚(鮭魚)的魚糜來製作玉子燒。

不管調配得再好,田展都覺得魚糜的那種腥味難以消除。

但是,對蝦不會,而且,蝦肉比魚肉更柔軟,也更容易做出口感細膩的玉子燒。

小當家的灌湯包特意將肥肉、瘦肉加上蝦泥,就證明當初自己選擇的不錯。

在以前,也有使用對蝦泥的壽司店,也不是沒有嘗試過。

但是這些店做一鍋玉子燒的蝦泥用量,不過在200g~250g左右,而“自己改良的玉子燒,一次會用到整整400g的對蝦泥。

一鍋玉子燒的食材重量,大約是800g。食材的選擇方面,田展選用了三河地區產的對蝦。

在對蝦限購的季節,自己也會因地制宜也會將對蝦換成小斑節蝦。

替換後,製作出來的玉子燒在色澤上無須擔心,而且其香氣也比對蝦好。

但是,小斑節蝦加熱後會變得比較硬身,做出來的玉子燒口感相對也沒那麼鬆軟。

雞蛋玉子燒,自然是離不開雞蛋了。

因為季節和產地不同,雞蛋所含的水分也會不同。

成品的狀態,會隨著大量雞蛋中所含有的水分因砂糖和味醂的新增量不同,而有所改變。

這次田展挑選的是本州島茨城縣北部,奧久慈地區緒川村產的雞蛋。(奧久慈地區的肉雞很有名)

除了必不可少的蝦肉和雞蛋,為了增加食材之間的黏合度,還會加入日本本土產的大和長芋(日本山藥)。

這種山藥與東煌的山藥的不太一樣,去皮後不容易發黑,可以生吃且不發麻。

田展特意帶了自己的玉子燒鍋

店裡的玉子燒鍋,採用的是訂製的銅鍋。

這口鍋是按照:玉子燒入口時的厚度、倒入蛋液後的受熱程度,來訂製的。

再加上長期使用後,油會粘附在鍋子上,出現一層厚厚的垢漬。

這層垢漬,使得蛋液難以煎糊。

當然,煎鍋的木蓋也是訂做的。

要配合鍋子的大小,有合適的尺寸。

爐火在鍋子底下均勻地加熱,爐頭火苗不會串到鍋邊外沿。

在調整火力時,整個爐頭的火苗大小,是一起變化的。

大號日式研磨碗(帶搗杵)用於研磨調配蛋液的所有食材,最好足夠大、足夠重。

田展擁有氣能力後,相信自己的手更勝過機器。

畢竟機器的引數是恆定的,但食材可不一樣。不會有食材從頭到尾的水分含量一樣。

紗布(細孔)用於給鍋子抹油的乾淨紗布,有助於控制用油量。

不讓玉子燒顯得油膩的同時,也不容易煎糊,神之舌的要求太高了。

鐵釺子(粗的燒烤鐵釺)用於將玉子燒與煎鍋分離的工具。

扁筐就是筲箕一類的物件,平底、下面有編織孔透氣的那種用於放置完成後的玉子燒,不容易讓水蒸氣堆積。

田展準備材料雞蛋8個、對蝦約800g~900g(去殼後400g)、大和長芋、砂糖、鹽、味醂、油.

田展對蝦去殼後,先在篩網上,用木鏟搗碎,再盛至大型的研缽中。之後將山藥在研缽中,用內壁直接磨成泥。

等到兩份食材都研磨完畢後用搗杵將蝦泥和山藥泥混合,加入糖、鹽,繼續研磨。

田展看到肉泥研磨已經很細膩了,之後打兩個雞蛋進入研缽中,用搗杵繼續研磨。

混合均勻、研磨細膩後,加入第三、第四個雞蛋繼續研磨、拌勻。

再加入第五、第六個雞蛋,繼續研磨、拌勻。

待混合物的黏度變稠後,最後加入的第七和第八兩個雞蛋,研磨拌勻。

全部完成後,混合物的顏色,是淡黃色的。

田展長舒一口氣,食材“玉子”的準備都已經完畢,最重要的就是“燒”了。

田展開始熱鍋,先用紗布抹油,塗抹均勻,用臉感受鍋子溫度,不能太熱(測溫的方法,看自己習慣就好)。

田展將蛋液倒入煎鍋,動作緩慢,同時輕輕搖晃鍋子。

扽到蛋液坦平,這是為了避免出現氣泡。

將蛋液鋪滿,與鍋沿平行,用微火煎制。

二十分鐘後,蛋液開始膨脹,田展用鐵釺在蛋餅與鍋邊之間輕輕挑動,這是讓蛋餅底部有一定空氣進入,方便稍後翻轉。

再過使分鐘後,在玉子燒和煎鍋之間,插入三根長筷子,挑起玉子燒,將其翻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