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5章 專項督導(三)

“城西希望小學……”

這句威脅讓博源瞬間警覺。他立刻調轉調查方向,發現那所由當地知名企業家“捐贈”的希望小學,建設質量存在嚴重問題:鋼筋粗細不達標,牆體水泥標號不足,整個教學樓如同危樓般矗立在孩子們頭頂。而這家企業,正是此前特長生舞弊案中某位權貴的關聯公司。博源意識到,自己面對的不只是一所學校的腐敗,而是盤根錯節的利益網路,稍有不慎,就會引發更嚴重的後果。

但博源沒有被嚇倒。他悄悄啟用了模擬場景中的“行為映象與未來推演”功能,將收集到的碎片化線索輸入系統。意識回溯艙中,一幅幅觸目驚心的畫面徐徐展開:如果希望小學倒塌,數十名學生將被掩埋;如果特長生舞弊案不了了之,更多寒門學子將失去公平競爭的機會;如果職稱評定的腐敗持續,整個教育系統的人才培養機制將徹底崩壞。

這些場景化作一股強大的力量,支撐著博源繼續前行。他決定採用迂迴戰術,從外圍突破:透過模擬古醫術為希望小學的師生進行免費體檢,以健康問題為切入點揭露校舍隱患;利用模擬美食術接近涉案企業的廚師,從日常閒聊中套取關鍵資訊;藉助模擬洞察術,精準鎖定利益集團內部因分贓不均產生的矛盾點,分化瓦解對方陣營。一場驚心動魄的正邪較量,才剛剛拉開帷幕。

博源的迂迴戰術初見成效,卻也徹底激怒了利益集團的核心人物——市教育局副局長周振國。這位表面上溫文爾雅、熱衷教育公益的領導,實則是整個利益鏈條的關鍵樞紐。每當夜幕降臨,他都會在自家別墅的密室裡,透過加密通訊裝置與各方勢力商討對策,別墅地下的保險櫃裡,塞滿了用精緻牛皮紙包裹的現金和名貴字畫。

周振國深知博源是個難啃的硬骨頭,決定使出“釜底抽薪”之計。他先是以最佳化教育資源配置為由,強行將博源負責的調查專案拆分,調走核心組員,隨後安排親信散佈謠言,稱博源在調查中存在主觀臆斷、濫用職權的行為。更過分的是,他利用職務之便,篡改了希望小學的建設審批檔案和質檢報告,將原本存在嚴重質量問題的校舍,包裝成“模範工程”。

面對重重阻力,博源沒有慌亂。他注意到周振國與特長生舞弊案中某權貴之子的私人關係——兩人經常在週末相約高爾夫球場,舉止親密。博源利用模擬網路術,黑入球場周邊的監控系統,擷取到他們私下交易的畫面:權貴之子將一個塞滿現金的公文包交給周振國,周振國則遞給他一份密封檔案,上面赫然印著“重點中學特長生招生名單”的字樣。

就在博源準備將這份關鍵證據提交時,意外發生了。他的電腦突然遭到不明駭客攻擊,所有資料被加密鎖定,備份硬碟也不翼而飛。博源意識到,對方在技術層面的手段同樣高超。他迅速啟用模擬網路術的防禦功能,反向追蹤駭客的ip地址,發現攻擊源頭來自一家名為“星辰科技”的網路公司——而這家公司的法人,正是周振國的外甥。

與此同時,周振國加快了報復的步伐。他指使手下舉報博源的妻子何雲所在學校存在大問題;又安排人在博源女兒就讀的幼兒園製造輿論,聲稱教師體罰學生,將家長的怒火引向學校管理層,而博源作為教育系統工作人員,自然也被推上風口浪尖。

面對家人的擔憂和外界的壓力,博源反而更加冷靜。他透過模擬洞察術,感知到周振國陣營內部並非鐵板一塊——周振國的外甥因分贓不均,對舅舅心生不滿;財務室主任孫麗也在趙剛的高壓下瀕臨崩潰。博源決定抓住這些裂縫,秘密接觸孫麗。

在一家不起眼的咖啡館裡,博源向孫麗展示了她參與貧困生補助造假的部分證據,但語氣卻十分誠懇:“我知道你也是被逼無奈,只要你願意配合,爭取立功贖罪,我會盡力為你爭取從輕處理。”孫麗握著咖啡杯的手不停顫抖,淚水在眼眶裡打轉。最終,她交出了一份記錄著多年來學校財務黑賬的u盤,裡面不僅有貧困生補助的挪用明細,還有周振國與各方利益輸送的關鍵證據。

手握鐵證的博源,在省廳高層的支援下,聯合紀檢、公安等部門,對周振國等人展開收網行動。當執法人員衝進周振國的別墅時,他正對著密室裡的保險櫃發呆,保險櫃裡的財物還沒來得及轉移。在確鑿的證據面前,周振國等人不得不低頭認罪,整個利益集團終於土崩瓦解。

這場驚心動魄的較量過後,博源並沒有停歇。他推動建立了更完善的教育資源分配監督機制,將模擬系統的部分功能融入到日常監管中,讓教育公平不再只是一句口號。而那些曾經被掩蓋的真相,那些為了利益不擇手段的人,最終都受到了法律的嚴懲,還給了教育界一片清朗的天空。

隨著周振國等人的落網,這場教育領域的腐敗風暴看似平息,但博源敏銳地察覺到,更深層的危機正在醞釀。在對涉案人員的審訊中,他發現一個頻繁出現的神秘代號——“園丁計劃”,據交代,這是一個由校外培訓機構、教育諮詢公司與部分在職教師組成的地下聯盟,專門為權貴家庭提供“私人定製”升學服務。

某天深夜,博源在整理案件資料時,突然收到一封匿名郵件。開啟後,只有一段模糊的監控影片:畫面中,一輛黑色商務車駛入郊外廢棄工廠,幾個戴著兜帽的人正在搬運印著“xx教育集團”字樣的紙箱。憑藉模擬洞察術的直覺,博源斷定這與“園丁計劃”有關。

第二天,博源以教育調研為由,來到影片中出現的教育集團總部。剛踏入大廳,模擬洞察術便發出微弱的警示。他佯裝參觀,實則利用模擬網路術侵入集團內部系統,很快發現驚人線索——集團資料庫裡存有數千份“特殊學生檔案”,詳細記錄著學生家庭背景、成績短板,以及針對每個孩子設計的“升學補救方案”。

正當博源準備深入調查時,一名西裝革履的中年男人攔住了他。“博組長對我們的業務很感興趣?”男人露出意味深長的笑容,自稱是集團副總裁劉德銘。劉德銘邀請博源進入會議室,茶桌上早已擺好精緻的禮品盒,開啟竟是一張價值百萬的銀行卡。“教育改革需要各方合作,博組長不如睜隻眼閉隻眼?”

博源冷笑著拒絕:“教育不是交易的籌碼。”然而,他剛離開集團,手機就收到了一段女兒在放學路上的實時監控畫面,威脅資訊隨之而來:“有些事,別查得太透。”

面對威脅,博源反而加快了行動。他透過模擬場景功能,對“園丁計劃”進行推演:如果放任這個地下聯盟,未來三年內,全省重點中學的自主招生名額將被權貴壟斷,寒門學子將徹底失去上升通道;更可怕的是,他們還在研發“記憶植入”技術,試圖透過篡改學生競賽經歷、學術成果等資料,製造虛假“學霸”。

為了獲取關鍵證據,博源決定冒險潛入郊外工廠。憑藉模擬體藝術,他避開安保系統,在倉庫深處發現了令人震驚的一幕:數十臺高階印表機正在批次偽造各類獲獎證書,牆上的電子屏實時滾動著各地學校的教師名單,標註著不同的“合作等級”。

就在博源收集證據時,警報突然響起。劉德銘帶著一群打手包圍了他:“博源,你太不識時務了。”千鈞一髮之際,博源啟動了模擬場景中的“緊急求援”功能,提前設定好的定位資訊與證據備份,自動傳送給了省廳和紀檢部門。

激烈的對峙中,博源利用模擬擊技術與對方展開搏鬥。關鍵時刻,警笛聲由遠及近——原來,省廳早已暗中關注到博源的調查,安排了支援力量。劉德銘等人被當場抓獲,“園丁計劃”的核心成員也在後續行動中全部落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