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輪比賽,盲刺穴位,限時一分鐘,刺中多者獲勝。
第二輪比賽,難度提升,裁判隨機念出十個穴位,看誰最先找到這十個穴位,用時短者獲勝。
第三輪,難度再提升,裁判隨機說出一種病症,兩人在針灸銅人身上找到能治療這種病的穴位。
穴位尋找準確是第一判定標準,用時長短是第二判定標準。
裁判由趙天齊帶來的一個百草堂國醫館中醫擔任,蘇書賢也不怕他耍滑頭。
畢竟第一輪和第二輪比賽完全就是比手速,比認穴的準確度,結果一目瞭然。
第三輪根據病症選擇穴位可能會存在爭議,但是先不管這些,車到山前自有路,若真有爭議再想辦法解決。
“蘇伯伯,考慮到你年紀大了,反應可能沒有我們年輕人靈敏,我們這樣,三輪比賽你只要贏了一輪就算你贏,我三輪全贏了才算贏.”
趙天齊突然提議道。
“三局兩勝,不用你瞎好心,免得人家以為我以大欺小。
開始吧,我很忙的.”
施捨就是侮辱,蘇書賢如何肯接受。
再說了,他對自己的手法還是非常自信的。
“好吧,開始比賽,但我還是堅持,如果你贏一場就算你贏.”
蘇書賢戴上了眼罩,不再理會這小子。
說完話後趙天齊也戴上了眼罩。
他們的面前各有一個銅人,真人一般大小,體表穴位全塗了蠟。
蠟的顏色和銅人的顏色一樣,不仔細看還真看不出有穴位存在。
而銅人裡面中空,盛滿了水銀,只要用銀針刺破穴位中封堵的蠟,裡面的水銀就會流出來,然後就可以認為穴位找對了。
“準備好了嗎?”
裁判問道。
“準備好了.”
趙天齊說道。
而蘇書賢只點了點頭,連說話都懶得說。
兩人都一手拿銀針,一手拿針盒,蓄勢待發。
“開始!”
裁判員話音剛落,蘇書賢手中生風,迅速動作,一針對著面前針灸銅人的百會穴紮了下去,精準的刺破蠟脂,些許水銀流出。
第一個穴位非常重要,如果把人體比作座標的話,第一個穴位就是座標原點,然後以這個座標原點為中心,其他的穴位才有在施針者的腦海中形成座標位置。
蘇書賢不愧是老中醫,經驗豐富,雖然年紀大了一些,但是手法精準到可怕,他一針扎進百會穴中時,趙天齊才剛動手。
呲……趙天齊一針刺向同在針灸銅人頭部的絡卻穴。
這個穴位離百會穴並不遠,略略偏後,但是如果不是學中醫的,很少有人聽說,而且位置遠沒有腦袋頂部最中央的百會穴好認。
在場趙天齊帶來的小夥伴加上醫館裡的病人,一共有十來個人。
大家都摒住呼吸,沒有一個人敢說話的,靜觀兩個比試者的手中動作。
有醫館的病人在,蘇書賢也不擔心趙天齊的小夥伴使詐,比如偷偷摸摸幫趙天齊在針灸銅人身上扎針。
趙天齊第二針剛要紮下,蘇書賢第二針扎入了距離百會穴最近的四神穴。
四神穴以百會穴為中心,前後左右一共四個,蘇書賢找準了一個,其他三個自然也找到了。
趙天齊第二針刺中了後腦的玉枕穴。
接下來蘇書賢連扎三針,分別扎中另外三個四神穴,不過三秒鐘,刺中了五個穴位。
他的手法老道迅速,穴位全部瞭然於胸,全是一針下去刺中穴位。
趙天齊還是被他落下一個穴位,只刺中四個穴位,分別是絡卻穴,玉枕穴,天柱穴,大杼穴。
這個時候兩人的選穴特點已經可以看出來了,蘇書賢的目標點放在針灸銅人的頭部,而趙天齊卻在沿著人體後背從上而下選穴,雖然只有四個穴位,但是已經可以看出一些規律來了,足太陽膀胱經經穴。
剛開始幾針只是熱手,接下來兩人的速度都越來越快,三十秒的時候進入了白熱化。
沒有任何花哨可言,也看不出任何針灸手法,兩人就是單純的瘋狂的扎針,儘可能多的讓銀針刺中穴位。
三十多秒後,旁觀者們也數不清兩人紮了多少針,蘇書賢密密麻麻的全紮在了頭部,而趙天齊沿著足太陽膀胱經從上往下選穴,形成一條線性。
蘇書賢畢竟年紀大了,速度在三十秒左右到達一個峰值,之後慢了下來。
而趙天齊的速度卻是一直在往上升,四十秒之後他扎兩針的時間蘇書賢只能扎一針,手法如蜻蜓飛舞,蝴蝶穿花,有一種奧妙的美感在裡頭。
由於他們是蒙著眼,也不知道對方的速度,而觀眾們心裡漸漸有了一個答案。
“10,9,8……”當裁判倒計時到0的時候,兩人同時停下手中動作,摘下眼罩。
當看到趙天齊選的是足太陽膀胱經經穴時,愣了一下,因為從上往下選穴,施針者的身體要不停的下蹲,浪費時間。
他選擇的穴位全在頭上,除了手動外,身體完全不用動彈,可以節約時間。
臭小子難道在讓著自己?蘇書賢心裡突然生出一種古怪的感覺。
“蘇伯伯針法老道,天齊佩服.”
趙天齊假惺惺道。
蘇書賢冷哼一聲,道:“數針吧!如果我自己沒數錯的話,刺中了101個穴位.”
101個穴位,已經狠多了,蘇書賢以前最高水平也不過一分鐘盲刺108個穴位,現在年紀大了還能一分鐘盲眼找穴101個,很不容易。
對大部分中醫來說,盲眼找穴一分鐘能找到五十個就是不得了了。
趙天齊眼珠子動了動,抿嘴一笑。
自己紮了多少個穴位,他自己心裡當然有數,但是他沒說出來。
很快數針的結果就出來了,蘇書賢刺中了101個穴位,趙天齊108個穴位,多了7個,趙天齊勝。
這個結果,實處蘇書賢的預料之外。
“你怎麼可能這麼快?”
“我也沒想到會這麼快,平時訓練很少能超過100個穴位。
蘇伯伯,承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