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勉沒有為那些上天的人,給予別人原諒的資格。有的只有更深刻,更決絕的還回去。
之後幾天,李勉一直待在李家莊。
並沒有去長安。
有關長安動向,經李靖的手,每天都有反饋回來。毫無疑問,文武之間,又開啟了新一輪對抗。
文官以長孫無忌為首,武官以李靖及程咬金為首,雙方你來我往。
大朝會,成了雙方罵戰的戰場。
吵得李二,很是頭疼。
“銀礦,那可是銀礦,他倭國怎麼有這國運,去呈託,必須歸我大唐。”下了朝,李二內心憤憤。
“該死的魏徵,你個田舍奴,遲早有天,朕要把你打殺了,哼。”
魏徵不愧是後世稱作“魏懟懟”的一方大佬,文武相對中,李二作為裁判,也被針對。
氣得李二不輕。
“演武只能最後說,現在先讓他們吵吧。”
想到提出演武的人,李二眼前浮現出,遠在李家莊的女幹滑小子。
“好小子,人不在朝堂,卻能攪動風雲。終是朕小看了你。”
“不行,你想逃脫朕的掌握,不可能。”
“得不到的,就毀去,希望你能審時度勢,別逼朕對你下手。”
李二咬牙切齒。
當然,對李勉,李二心思很複雜。
有感激,也有不忿,當然也有愛惜。
感激的是,李勉治好了皇后。
不忿的是,自已身為帝王,想讓李勉擋刀,李勉竟敢反抗,還成功了。
至於愛惜,不如說是惜才。
在他心裡,李二有大才。
這樣的大才,沒理由埋沒鄉野,在李二看來,李勉的舞臺,始終是朝堂。
最後還有一個,是三個之外。
那就是一個帝王的掌控欲。
李二不允許,有這麼一位大才,遊離於朝堂之外,脫離於他的掌控。
正在李二陷入心思湧動時,一陣環佩叮噹聲中,長孫皇后託著個托盤,進了御書房。
李二聞聲,朝門口望去。
見是長孫,心底憂慮盡去,臉上露出了笑容。
面對這個從14歲起,便跟著自已的“觀音婢”,李二每次看到,都能放下所有心事,變得輕鬆起來。
長孫無愧於賢良名聲,與李二相守相扶,無論是當初的玄武門之變,還是之後他所承受的罵名,長孫一直都在。
兩人相濡以沫,情感久愈彌堅。
李二也聽勸,長孫要保的人,他會放。
因此在朝中,長孫名聲比他李二都要高。
甚至有人傳言,如沒皇后,整個朝堂,現在還站著的還有幾人。
這話並非危言聳聽,君不見,自長孫皇后逝去,沒了制約的李二,甚至是作出過,魏徵死後被翻起戳屍的慘劇。
這不是一名千古一帝,應該做下的事。
“陛下,臣妾煲了蓮子羹,休憩會兒,喝完再批不遲。”長孫把托盤放到御桌上,對著李二微笑勸道。
一聽是蓮子羹,李二頓時喜笑顏開。
別的不論,單皇后這一手,便是極佳。
也是李二每日忙碌過後,最放鬆的時候,也是最歡喜時分。
“觀音婢,受累了。每天管理後宮,還要給朕煲羹湯。”李二接過羹湯,慢慢喝著。
味還是那個味,一直沒變過。
“二郎,這是我應該做的。”
長孫笑看著李二,一口一口地喝著。
“二郎,剛進來時,聽你說起魏徵,他又怎麼你了?”
“嘿,別提了。最近不是要徵高麗嗎,玄齡他們各抒已見,誰也不讓誰。”
“朕只不過勸會架,卻被魏徵盯上,被訓了一通,氣死朕了。”
一聽是徵高麗,長孫臉色一變,忙道:“當初聽說李勉不是說,現在不是出征的最好時機嗎?”
當初李勉詩和策論,曾引起過大轟動。
長孫雖身在內宮,也有聽聞。
對其中徵高麗一策,甚是認同。
記得當時,二郎回來後,也曾大為讚賞。
現在怎麼又要徵高麗?
“說到李勉,那小子一直縮在李家莊,不回長安。當初是當初,現在不行啊。新羅已派使臣進京,向大唐求援了。”說起李勉,李二沒什麼好臉色。
好好的繁華長安不待,偏喜歡待在李家莊。
對李勉,李二大有怒其不爭,恨其不幸。
哪裡會有好臉色。
長孫也知曉這點,沒提李勉,而是另闢蹊徑,轉而說起其它。
“魏徵說的,二郎能聽就聽,可千萬別與他置氣。氣壞了身子,那可不好。”
李二道:“我也不想,但奈何那田舍翁,非盯上朕,藉機說朕,朕有何辦法。”
“也不知道上次李靖,去了李家莊,都跟李勉說過什麼,這小子連與王家會面,都推遲了。”
話題,又被李二給扯回到李勉身上。
長孫見狀,索性道:“陛下,不如我們出宮,去李家莊一趟。臣妾觀那李勉,聰慧機敏,有大才,說不定會給陛下解憂。”
長孫不會說,是她想李府的美食了。
宮中也派人去李府,甚至是如家酒樓,學習做菜,奈何與李勉府上相比,總覺得差那麼點意思。
現在身體大好,又有些靜極思動起來。
李二聽得眼前一亮。
雙手一拍,“對哦,那小子不來長安,朕還不能去李家莊嘛。”
李府做出的美食,不但長孫懷念,李二也想。
自從鬧出天花一事,可是很久沒蹭飯,沒吃過美食了。
至於長孫說的,讓李勉給出意見,李二沒抱希望。反而是把它當做藉口,藉機出城散心。
兩人一拍即合,當下決定第二天一早,著便服去趟李家莊。
“不如帶上麗質,讓她跟隨我們一起去。”
“她老早就吵著,要去與小姐妹楊秋兒見面。”
“這次同去,不如隨了她心。”
長孫的提議,李二沒第一時間應下。
反而心中頓生不喜。
這種不喜,就好像李勉盯著她家閨女,想做壞事那種。
自從與李勉見過面,李麗質就多次在宮中,與人說起李勉,對李勉大為推崇。
這讓身為老父親的李二,怎能喜歡。
思來想去,李二還是同意了,明天去時,讓李麗質同行。
“如果麗質看上李勉,並嫁給他,也不失為一樁好姻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