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天花,十死無生。
雖然李勉當著眾人面,說起牛痘效用,可以防治天花,依舊讓大家難免心生忐忑。
但李勉對整個李家莊有恩,沒李勉就沒李家莊的現在,莊戶們知好歹,二子等人再難,都不會退縮。
暗中,更有李家莊老人,告誡二子三毛等人,寧可死,也要保證李勉安全。
儼然把李勉,當作了李家莊的天。
為李勉赴死,心甘情願。
李勉對此,心生感動。當自已做的事,被人認同,相互成就的心,那種成就感,讓李勉很享受。
人心都是相互的,誠不欺我焉。
翌日上午,李勉集合村中府兵一百人,會合孫思邈,踏上去長安的路。
村口送別人群中,李家莊的人都出來了。
其中楊秋兒和長樂公主二人,站在最前面,已是淚流滿面。
昨晚李勉也醉了,是二女衣不撇帶,照顧半夜。
今早起來,又千叮嚀萬囑咐,生怕李勉不回來。
沉醉在溫柔鄉里的李勉,差點脫口而出,自已不去了的話。
幸好李勉還有自制力,要不然,非鬧笑話不可。
就算這樣,李勉也逃也似的離開的。
他怕,怕敵不住楊秋兒,那帶淚的眼,不捨的眼神。
他怕,怕長樂那雙清澈的眼睛,裡面裝的都是他。
李勉更怕離別,因為傷悲使人心變得柔軟,變得不想外出,怕在外時,他會硬不起心來。
所以,李勉只有逃,用空間和時間,來武裝自已,不讓自已墜入溫柔鄉中,不可自拔。
“徒兒,要不你別去了,師父我代你去就行。以我的身份,就算陛下知道,也不會怪罪於你。”
“不,”李勉收拾好心情,堅定的搖頭,否定了孫思邈的這個提議,“我終究是要出來的,不是現在,也會是不久的將來。”
“再說了,離別又不是生死離別,而是為了下次更好的相遇,挺好的。”
一句離別是為了下次更好的相遇,周圍府兵裡,聽到的人,不禁紛紛臉帶微笑。
是啊,又不是再也不見,今天的離別,是為了下次最好的相遇,傷感什麼。
城門口,一名御醫,兩百名玄甲軍,等在那。
御醫孫興生問玄甲軍統領,“李統領,我們真要在這等李縣男嗎?為什麼不派人催催?”
救命如救火,耽擱不得。
李統領看了眼孫興生,冷聲道:“急什麼,李縣男會約定時間之前到來,有何可催。”
孫興生氣急,無奈搖頭。
這次去河南道,孫興生是自告奮勇去的,而不是逼迫。因為他有一顆良心,還有一顆善心。
這是他偶像孫思邈帶給他的。
醫者,懸壺濟世,救萬民。
是他的宗旨。
他到長安當御醫,也是師門所命,而非他本意。
相比給達官貴人治病,孫興生更喜歡且中意的,是像孫思邈一樣,遊走於鄉野,給百姓們治病。
奈何人生軌跡,形勢比人強,如何只能混跡於御醫之中,偶爾休沐,才會下鄉給百姓們義診。
這次去河南道治理天花,被他當作一個機會,逃脫牢籠的機會,於是他義無反顧的報名了。
不僅如此,他自告奮勇,還有個原因,那就是他相信,孫思邈與李勉製出的天花防治之法。
別人或有疑慮,不敢輕試。
但他敢。
一切都來源於那個製出藥劑的人,叫孫思邈。
至於李勉,被孫興生無視。
嘴上無毛,辦事不牢。
一個十六歲不到的縣男,聰明歸聰明,就算他是孫思邈的學生,那又如何,能有多大本事。
天花神藥一事,孫興生把所有功勞,都歸結於孫思邈身上,而李勉,則被當作孫思邈的提攜。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師父為弟子正名,提名,是應該的。
城門口,聚集了不少長安民眾。
他們都聽聞,河南道出了天花,朝堂派了人前去治理,而且那個人還是在長安,被傳得沸沸揚揚的李勉,李縣男。
烈酒天仙醉,肥皂洗衣身,琉璃照衣冠,白紙文采顯。文能安天下,武能定乾坤。
一朝成名天下知,李勉在長安百姓心中,是神秘的。李家莊的富庶,是他們所羨慕的。
對李勉,在這次天花之變中,能挺身而出,自薦前往,百姓們就高看一等。
認為李勉是英雄,更何況,在李勉身上,還有著孫思邈孫神仙徒弟,和軍神李靖弟子,雙份光環加身。
種種因素下,百姓們自發為壯士送行,聚集到了城門口,目測已有萬人。
遠遠的,李勉一行人看到城門口,有如許多人,被嚇一跳。
待到近了,才知道,這些人都是來送他們的。
大家心中,頓時生出一股豪氣。
雖千萬人,吾往矣的豪氣。
對天花下意識的懼怕,都衝散了幾分。
孫興生和李統領,見到一行人,待看清一行人中,孫思邈身形時,身體不由一震。
孫興生更是眼前大亮,不顧是在人前,提起衣襬,便向孫思邈迎去。
“後生末進孫興生,見過孫神仙,孫神仙萬福。”聲音因為激動,變得顫抖。
李勉看著眼前的孫興生,有些發愣。
孫興生臉上的狂熱,嚇到了他。
看了眼師父孫思邈,笑了,這怕最早的粉絲了吧。倒是他忽略了師父在民間,那崇高的威望。
不只如此,一眾長安百姓,見到孫神仙也隨行前往河南,頓時歡聲雷動,紛紛上前見禮。
“見過孫神仙,孫神仙萬福。”
聲動九天,名震雲霄。
萬人齊聲喚名,這一幕,把李勉震得目瞪口呆。
心中嘆息一聲,若是自已有些一幕,怕不是不悔此生了吧。
這便是孫思邈,這便是自已師父。
身為弟子,李勉與有榮焉。
另一邊,李統領與李勉兩人碰上,相互見過後,對完行程,兩人將三百名軍士,編成了一隊。
一百名在前,兩百名在後,將李勉與孫思邈兩人一車,夾在中間。
對孫思邈的出現,李統領壓力山大。
如若孫思邈在他護送下,出了什麼問題,傷到或者身死,他這一輩子就毀了。
不但毀了,祖宗及後代定受萬人唾棄。這個險,他擔不起,也不敢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