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9章 開國功臣們的結局

正所謂,知女莫若母。

同樣身為女人,長孫早發現麗質身上的不對勁。

尤其是上次燈會之後,每每總唸叨起李勉。

這讓長孫心中原本的想法,得到改變。

在她預想中,麗質未來的夫婿,是自家侄子長孫衝,目的是親上加親。

兄妹二人自從父母逝去,就一直顛沛流離,最後在舅舅家,方才穩定下來。

二人相依為命,向來親厚。

除了麗質對李勉的青睞,導致長孫態度改變,還有另一件事。

從太醫院傳出一則訊息,三代血緣內結婚,會生出畸形兒。

而侄子長孫衝,恰與麗質在三代血緣內。

女兒日後幸福,可當不得隨便。

長孫不得不鄭重考慮。

這個也是要去李家莊,需要確認的。

太醫院中傳出訊息的來源,有人說來自於孫神仙的關門弟子李勉之口。

不管目的如何,事情就這麼定下。

翌日一早,李二夫婦倆在宮中侍女陪伴下,坐馬車出城,去往李家莊。

剛一出城,車隊前方就發生了意外。

車隊被人堵了。

“怎麼回事?”

有侍衛來報,“陛下,前面有房相和杜相二人攔路,請聖裁。”

李二心中吃驚。

這次出來,雖不是秘密出行,但也並未張揚。

兩人公務繁忙,如何得知。

“讓他們過來,朕親自問他們。”

“諾。”

一聲令下,房謀杜斷兩人,被送至李二馬車上。

“臣杜如晦(房玄齡)見過陛下,見過娘娘。”

李二盯著兩人,“你們為何要攔朕?”

房杜兩人對視一眼,相視微笑。

房玄齡道:“陛下是否要去李家莊?如是,還請帶上臣等二人隨行。”

“朕你們作甚,正務繁忙,你們不做了?”

“臣等已做好安排,晌午回去,並不影響。”

“那也不行,朕是去散心的,你們陪著做甚。回去。”

李二不允。

房杜兩人,齊齊看向長孫,眼露哀求。

長孫掩嘴輕笑,勸道:“二郎,既然房相與杜相已做好安排,不如隨著一起,去李家莊就是。”

“想來兩位,也是饞那李府美食而去的。”

目的被戳穿,兩人臉上不禁一紅。

李二看得一樂,敢情兩人,也是吃貨。

“觀音婢難得為你們說項,那便一起吧,跟在車後便可。”說完,把兩人趕下了車。

等兩人出了馬車,李二對著長孫吐槽起二人,“堂堂相國,竟棄不掉那口腹之慾,真是……”

長孫笑著攙起李二手臂,“如晦他們二人,每日忙於公務,去放鬆下也好。”

李二點頭笑說:“說起來,那李勉與往常讀書人,大不一樣。儒家不是講究,君子遠庖廚,他李勉為何偏偏鍾情於美食,實在費解。”

長孫笑說:“非常人行非常事,李勉雖有大才,卻長於鄉野,有些愛好算正常。”

兩人一邊談論,一邊隨著馬車,去往李家莊。

李家莊裡,李勉早得通知,帶領府中人,已早早等在路邊。

“秋兒姐,這陛下為何要來李家莊?莫不是嘴饞,又想來蹭飯?”

楊秋兒見李勉說得好笑,拉了他一把,嗔怪說:“少說幾句,那是陛下,我們不能無端枉測聖意。”

楊秋兒不讓說,李勉只好住嘴。

李家莊環境靜幽,小河繞莊而過,白水青山。

春日的風,有些寒冷,吹在身上,李勉忍不住打了個哆嗦。

麻衣與絹綢穿在身上再多,也無用。

李勉有些懷念棉服。

不知道什麼時候,能把它弄出來。

越想,神思越加發散。

李勉陷入似真似幻中,時間悄然流逝。

“公子,來了。”

耳邊傳來秋菊的聲音,將李勉喚醒。

抬眼望去,三輛馬車,在兩列佳衛簇擁下,往李家莊駛來。

當先一輛馬車,隱隱已能看見上面懸掛的皇室標誌,後面兩輛,不知是誰,太遠看不清。

李勉想當然以為,今天李二來,必定拖家帶口,倒也沒太過在意。

臨到近前,李勉才驚愕發現,後面兩臺馬車上,掛著的家徽,竟是房家與杜家的家徽。

‘難道今天陪李二來的,還有房玄齡和杜如晦?’

對這兩青史留名的人,李勉可是記憶頗深。

只要寫貞觀朝的,這兩人是避不開的人。

一個妻管嚴,另一個則是短命鬼。

從兩人身上,再想到日後,李勉忽然發現一個事實,好像這些開國功臣,後代結果好像都不怎麼好。

魏家就不提了,房家房遺愛,因高陽捲入謀反案,最後一半抄斬,另一半則被連累,而放逐嶺南。

杜家是最早沒落的國公之家,杜荷捲入李承乾謀反一案,身死。杜家家道中落,族人流散,被放逐嶺南。

柴家好點,因為有前代長公主的餘威,沒大出息,卻也壽終正寢。

皇室李家就更別提了,整個李家,差不多被武則天殺盡,最後傳到唐玄宗手上,變得分崩離析。

安史之亂雖然平定,但令不進河北。

最後成為五代十國。

五代十國中的國,很多都來自河北軍閥。

這麼一想,李勉被早早薅起來,等待李二降臨的起床氣,瞬間少了不少。

馬車停下,李二最先下來,接著是長孫,最後竟是李麗質下了馬車。

後面兩輛下來的人,果然是房玄齡與杜如晦。

今天蹭飯的,一共有五個。

“臣李勉,參見陛下,娘娘,公主殿下。”

“李勉見過杜相,房相。”

雙方見完禮,李勉將五人迎進府中。

“李勉,跟我來,我們去書房。”李二拉著李勉,突地轉身,朝房玄齡和杜如晦兩人說道:“如晦,玄齡,你們兩個也來。”

李勉就這麼被拉著,無奈帶路前往書房。

作為一府之重地的書房,倒成了李二熟門熟路,考校和問詢的熟地。

楊秋兒剛想要跟著,被長孫一把拉住。

“他們男人的事,我們別摻和。走,陪我去後院走走,我們說說體已話。”

在長孫提議下,三位女眷去了後院。

秋菊分派出人,跟著楊秋兒。自已則是守在書房院外,並安排人周圍戒備,不讓人靠近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