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李家莊的李勉,在家休養三日後,便在學堂與家兩點一線。
正式開啟了教學生涯。
這一天,李勉沒去,因為有一個人出事了。
那個人就是朝廷重臣,本應早就死去的杜如晦。
李勉曾去看過,屬於藥石難醫,無藥可救。
瀕死原因是器官衰竭。
今天的杜府,一片愁雲慘淡。
李二歇了朝,也來了杜府。
跟著一起的,還有房玄齡等人,基本上,朝堂上的人,都來了。
“李勉,真的無藥可醫了嗎?”
李勉搖頭,“陛下,請恕我無能為力。杜公器官已衰竭,非醫石能救。”
李二當即紅了眼睛。
喘著粗氣問李勉:“還有多少時日?”
李勉嘆氣道:“就在今日。”
李勉說這話的時候,杜荷及杜崔氏等人也在,聽完響起一片懊哭聲。
李二強忍悲痛,對杜夫人說:“能否讓朕,見如晦最後一面?”
杜夫人含淚點頭,帶著李二踏進臥房。
走到門口,李二回頭對李勉說道:“李勉,你跟朕來。”
李勉愣了愣,看了眼杜荷幾人,跟在李二身後,走進臥房。
一進到房間,一股濃重的藥味,撲面而來,差點讓李勉暈過去。
除藥味外,還被掩蓋住一股黴味,很明顯,房間已很久沒有通風,那味道都是被閉出來的。
臥室床上,杜如晦躺在上面,已氣若游絲。
身體瘦到已經脫相。
瞧見李二進來,杜如晦雙手撐床,想坐起來。
被李二發現,及時制止。
“如晦,都這時候,就不要在乎這些君臣之禮了,快躺著。”
或許是因為李二的到來,杜如晦精神好了不少。
雙眼中,多了絲精光。
李勉見到後,心中一咯噔,完了,這是迴光返照。
忙走到杜夫人身邊,低聲囑咐道:“讓人準備一下,杜伯這是迴光返照。”
杜夫人身體一僵,望了李勉一眼,轉頭出了房間。
“陛下,微臣看來,只能先別於您了。請恕臣,不能再陪伴陛下。”
李二坐到床邊,輕輕扶起杜如晦,讓他倚靠在拿來的枕頭上,帶著哭音說:
“你我君臣,何論這些。放心吧,沒事的,李勉在,孫國師也在,你會沒事的。”
說完,轉頭對李勉吩咐說:“李勉,給你杜伯把脈。”
李勉應了一聲,走上前去,剛要伸手,被杜如晦抬頭制止了。
“不用了,微臣自已身體自已知道,這一次,臣已油盡燈枯,是撐不過去了,就不用勞煩李勉來給我醫治,徒花費時間。”
說完,杜如晦看著身前的李勉,雙目中,現出追憶神情。
“勉哥兒,你杜伯我還記得,你父李一當時在生你時,歡天喜地的來告訴我,說生了個大胖小子,當時我還取笑他,如今看來,是我著相了,你很好。”
“杜伯有一事,不知你是否能答應?”
李勉指了指自已,再看了眼李二,李二微微點頭。
“杜伯請說,您是我長輩,請儘管吩咐。”
杜如晦臉上,露出一絲笑意。
“好,好孩子,生子當如李勉,只可惜,我家那些不孝子,不及你之萬一,唉!”
“勉哥兒,如晦別無所求,但求今後,你能多多關照下小荷他們。”
這是託孤?還是託給自已?
李勉愣了愣,怯怯點頭。
他屬實沒想到,杜如晦臨終,竟給他拉來如此一件禍事。
那杜荷可不是什麼好人,歷史上,涉入太子李承乾謀反當中,連帶著杜府滿門遭殃。
李勉不知道,等到那時,自已受了杜如晦所託,救還是不救。
另一邊,杜如晦見李勉答應,一口氣頓時像被洩了。
費力轉頭,看向李二,聲音嘶啞著說:
“陛下,微臣此生陪陛下征戰萬里,受封國公,已了無遺憾,陛下,保重。”
說完,杜如晦閉上眼睛,氣喘如牛,眼看著,出氣多進氣少。
李勉見狀,知曉杜如晦,已到了最後階段。
小跑到門口,李勉朝杜家子弟們喊道:“快,大家都進來,快點。”
杜如晦是他們父,祖父,作為後輩總要見他最後一面。
聞聽李勉急驟聲音,杜荷等人,忙衝進房間,趨進床前。
此時的李二,已自動讓到一邊,淚水糊了滿臉。
見到家人進來,杜如晦奮起最後一點力氣,聲竭力施喊道:
“你們今後要多聽陛下的,還有李勉你們要當我來聽,萬事遵從他,我的喪事,無需大辦,即刻起靈,埋進……土……裡。”
最後幾個句,用盡了杜如晦全身力氣,之後手臂跌落,聲息全無。
不知是不是錯覺,李勉總覺得在最後一句時,杜如晦神奇渴求的望了他一眼。
李勉定定神,三步竄到床前,伸手往杜如晦頸間搭去。
“氣息已失,杜伯好走。”李勉面向杜如晦,跪倒在地。
此時房間裡,一時之間,哭喊聲,叫爹聲,叫阿爺聲,鬧作成一團。
房間外,眾大臣或真心或假意,盡皆落淚,送這位同僚一程。
李二淚沾衣襟,當即宣佈罷朝五日,杜如晦陪葬帝陵,諡號“成”。
貞觀十年,十月初三,唐初名臣,“房謀杜斷”之一的杜如晦,殯天。
作為後輩,杜如晦生前倚重,李勉沒回李家莊,而是陪著杜家人一起,給杜如晦守靈。
杜構拉著李勉的手,連聲感謝。
“別,世兄,別這麼說。之前多虧伯父幫襯,否則哪有我今日。”
“這都是我這當後輩的,應該做的。”
遵照杜如晦遺願,他的靈柩,在家停留三日後,就被葬在了帝陵旁。
累了三天,李勉回到李家莊,狂睡了一天才恢復。
回家後的第三天,一早李勉就起來了,和兩女一起吃早餐。
二子來報,“公爺,陛下來了李家莊。”
李勉一愣,長樂公主更是驚訝反問:“你說什麼,我父皇來了?怎麼來得這麼突然?”
李勉打斷道:“行了,現在不是說這些的時候,二子,立刻吩咐下去,開中門。”
李家莊的莊子,在李勉出戰安南時,由長樂公主主持,進行了擴建,現在的李宅,成了一個四進院的大宅。
待李勉走到前院,站在門前迎接時,恰好李二剛到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