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外界丟擲“為什麼萬達的跨海要從院線開始,為什麼是a”的疑問時,王健林給出的解釋是,因為在全國各地都已經初具規模的萬達廣場一般都需要配置一間電影院,最初萬達跟美國華納院線洽談,但由於兩方面原因,雙方沒能繼續合作。
一是中美o談判中明確規定,不允許外資控股中國影院,而華納將始終保持大股東的地位不變;二是出於華納自身的原因,當時中國的電影票房僅有1億多美元,所以華納認為此時投資不划算——其實他們對中國電影市場做出了錯誤的判斷。
與華納分手後,萬達也曾將眼光放回中國本土,當時,各地做影院的都是國有的廣電集團,萬達先後和上海、江蘇、廣東、北京等地的廣電集團洽談合作,萬達做業主,廣電經營。
不過,因為這些廣電集團都屬官辦且缺少賺錢的動力,最終沒有談攏。
然而,上海廣電集團總裁與華納的想法截然不同,他覺得這是一筆相當有潛力的買賣,於是與萬達達成協議,而且還交了數目不小的保證金。
但是,半年後卻產生了變故,上海廣電集團換了新總裁,新總裁完全反對這個協議,堅決不履行。
被逼無奈,萬達只得自力更生。
而中國電影也恰恰從2005年開始騰飛。
王健林感嘆道,在今後,中國電影市場如若可以保持年25%的增長速度,到2018年,將會把北美市場甩在身後。
隨著網路和智慧手機的出現,王健林雖然也承認傳統的影視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衝擊,但這並不表示人們已經不需要到電影院裡去觀看電影了,而從近年來美國大片以及國產大片備受追捧的現狀來看,未來影視業依然有很廣闊的發展空間,但必須要在管理和團隊以及經營理念上做出相應的改革。
正是基於對影視業未來的發展潛力的信心,以及a自身所具有的優勢,王健林最終下定了收購的決心。
a在全球共有346家影劇院,是全球最大的3d螢幕運營公司;a作為一家電影院連鎖機構,僅僅其在北美地區的數百家影院所處的位置就可以看出——其影院都選擇在城市的中心地帶,有其他任何影院都無法替代的作用和影響。
因此,無論是從a所具備的硬體裝置來看,還是從公司所擁有的軟體條件來講,其在同行業間所佔據的地位都是不可動搖的。
這也正是王健林不惜耗時兩年時間與a不斷接洽和談判收購事宜的主要原因。
中國不斷崛起,經濟發展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勢頭,在日漸被全球矚目和重視的同時,影視文化也成為其中不容忽視的一種交易手段。
這也就意味著,中國電影和中國足球一樣遲早都會衝出國門,走向世界。
從這個角度看,美國a公司具備了這一有利條件。
王健林曾深入分析,萬達收購a公司其實和當年紅杉資本投資雅虎沒有本質上的差別,畢竟a與雅虎一樣有著良好的發展潛力,並且a在本行業具有的優勢絲毫不遜於計算機行業的ib
萬達希望藉助a這一渠道開啟美國市場。
王健林表示:“中國影片一定會走向世界,這是不可逆轉的大趨勢,進入美國市場是早晚的事,但中國影片很快、大量進入美國市場不現實,需要一個過程。
其次,萬達集團併購a後,進不進中國影片、進什麼影片、進多少影片,由a管理層根據美國行業規則、市場需求自行決定,萬達集團不干涉.”
透過本次海外收購,萬達一舉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影院線運營商,至此,萬達擁有428家影院,5758塊螢幕的控制權。
不過,王健林仍不滿足,他坦言,萬達會不斷調整企業戰略,以適應市場發展,由此將跨國發展進行到底。
在a以外,萬達對歐美等國的大型院線也有著濃厚的併購意向,萬達集團的目標是:到2020年,佔據全球電影市場約20%的市場份額。
同時,針對如何管理海外併購,以及企業如何在海外的不同地區都能獲得成功,王健林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他說,據他多年的觀察,那些在中國本土收穫頗豐的外企,多數都只安排少數核心高管來華,其他大量高管都是從中國本土挑選的。
而那些幾乎清一色海外高管的企業,在華則無一成功。
“我們在準備收購美國a院線時,也曾考慮是否安排中國高管去參與管理.”
王健林說,“但一家企業究竟經營得好不好,你要做分析,不是看產品,而是看人。
a裡面有很多哈佛、沃頓商學院的人,難道我們萬達在這點上比他們更傑出?並不是。
a曾有20%的基金投資,當初是沒有主人的一家公司,此前大家都不努力,所以導致虧損。
現在,萬達收購了過來,我們只派了一個聯絡員.”
王健林的觀點是:外資企業要對當地消費者加以重視。
2013年6月,王健林受邀參加《財富》全球論壇活動之“全球商業轉移”時,曾用自己收購a的案例來表達觀點:“不要像《鋼鐵俠》電影中的雙重標準那樣,到當地市場去叫當地人打醬油,不要到美國一個標準,印度一個標準,到中國一個標準.”
“再比如,一輛汽車,本來就是同一個品牌、同一個車型,用不同的標準來執行是很愚蠢的.”
王健林表示,商人追求利益最大化,但也要尊重市場:“據我所知,一些日本車企一直在中國使用雙重標準.”
他認為,美國、印度以及歐洲都要使用一個標準,不要使用不同的標準,“這種事情我們見得多了:賣汽車的(出了事),消費者在當地可以索賠,中國消費者則不能索賠。
這就是不尊重市場的表現。
不管什麼行業,一定要把當地市場、當地消費者看成所在國市場一樣尊重,這才能獲得成功.”
在著手進行跨國收購的同時,萬達在文化產業的投資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對《華夏時報》的投資,包括另外一項業務嘗試:成為美國電影廣告的中國代理。
2013年,《華夏時報》將nc國客戶的獨家代理授權收入囊中。
作為美國最大的電影廣告公司,nc有北美排名前三的院線約1600家,控制著19000多塊銀幕。
由此,中國廣告主可以透過萬達享有北美電影廣告市場的資源,這可謂是萬達旗下媒體公司的又一重要突破。
在萬達與a就收購案進行洽談時,《華夏時報》便開始與a針對中國客戶代理權的事宜展開磋商,但是由於北美市場與中國市場存在差異,導致合作難以推進,只好改變思路,藉由a廣告代理商nc
2011年6月,《華夏時報》正式成為萬達影院映前廣告業務的獨家代理,步入電影廣告領域。
經過近兩年的耕耘,以平面媒體經營為基礎,《華夏時報》彙集電影、戶外大屏及廣場展覽展示等媒體資源為一體,實現了多元化經營佈局。
《華夏時報》總編輯水皮曾介紹說,近兩年《華夏時報》透過代理萬達影院映前廣告營收達到億元。
作為美國最大的影院廣告媒體公司,nc有美國a、regalcine和cinerk前三大院線電影廣告業務的獨家代理權,廣告年收入高達4億美元,擁有23的市場份額。
萬達作為a的金主,在《華夏時報》與nc合作中起到了橋樑的作用。
二者達成合作後,《華夏時報》不僅可以獲得nc線的廣告投放收益,還可以直接接觸中國客戶,而nc藉機在技術、營銷、客服等方面為《華夏時報》提供專業的培訓。
此時,王健林對萬達文化產業的佈局才剛剛開始,對於海外擴張,他的野心也不止於此。
在王健林看來,目前,中國企業走出國門去收購、併購海外企業雖然僅僅是一個開始,但作為一名優秀的企業家,只要懂得資本運營——縱使有些時候就像萬達收購a一樣,屬於是跨行業、跨領域的行為,並不一定就非要交學費。
王健林對a未來的預期很大,在他的預期中,在未來5~10年間,萬達旗下的新a影院公司將會在全新的經營理念下,成為全球最大的影視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