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接了“爛攤子”的王健林,在各方輿論一邊倒的情況下,不願意放棄到手的生意,最後還是決定放手一搏。
對於所有涉及到利益的問題,他的打算是:待房子改造好,一平方米多賣幾百塊錢,所有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就這樣,他帶領著西崗區住宅開發公司的員工迎難而上,他安慰手下員工:“如果我們能把房子賣到每平方米1500元,我們就可以掙錢了.”
在改造舊城的過程中,公司員工散發出的朝氣、活力令王健林十分欣慰,而他也明白,經過自己大刀闊斧的改革後,公司的員工早已一改原來懶散的習氣,變得更加勤奮、努力。
面對王健林丟擲的“每平方米1500元”的價格,不少員工紛紛表示質疑,王健林卻很樂觀,稱只要動動腦筋,想辦法讓價格“飆”到那個位置就可以了。
緊急情勢之下,王健林和他的團隊在一起反覆探討,在研究了房地產方面的知識後,最終決定採用四個小小的創新:第一,推出“大高層概念”。
當時在大連市根本沒有“高層”的概念,所以西崗區住宅開發公司想要在這一點上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建起了30層的高樓。
這些高樓後來被稱為“萬達高層”(西崗區住宅開發公司後來改名為大連萬達股份有限公司)。
第二,在設計上創新。
公司不僅推出了130多平方米的大戶型,還率先在屋中設計了明窗大廳,更採用了鋁合金窗。
在當時,幾乎所有的房地產公司都沒有推出過大戶型,更沒有明窗與暗窗的概念。
20世紀80年代前開發的類似棚戶區的房子都是沒有明廳的,而按照王健林的設計思路,進門後就是一個大明廳,並且帶有窗戶。
因此,西崗區住宅開發公司在做了這種設計上的創新後,很快就吸引了消費者的注意力,房子銷售一空。
第三,為每套房子建造大約5平方米的洗手間。
在當時,不是所有的普通住房都配備洗手間,大多數人只能捏著鼻子忍受公用衛生間裡難聞的味道,而唯有那些有身份——比如縣團級領導,才能住上帶洗手間的房子。
在這方面,王健林仍是走在了前頭。
不過,這個創新還引起一點波瀾。
房子建成並被售賣出去後,紀委方面的有關人員讓王健林提供買房人的身份,看看他們是否有資格來買這些帶洗手間的房子。
不過,王健林拒絕了紀委的這一無理的要求。
第四,安裝防盜門。
時值“盼盼”防盜門剛剛出現,每扇只不過八九十元錢,王健林認為它比木頭門結實,成本卻並未增加太多,於是給每家每戶都安了一扇防盜門。
安上之後,整個房子觀感完全不同,這也是當時最大的創新。
除了這“制勝四點”,在市場營銷這一塊,王健林也展現出了獨特的思路。
他首先想到打廣告,但一開始遇到了挫折。
那時候,大連市還沒有可隨意打廣告的都市類報紙,整個城市只有兩份官方報紙,廣告版面非常有限。
幾番思量,王健林思路一轉:幹嘛不去跟電視臺洽談合作呢?當時港臺電視劇方興未艾,若是能在電視劇前頭和中間插入廣告,相信效果肯定不錯。
就這樣,他積極與電視臺取得聯絡,並獲得了插入廣告的時段。
隨後,電視劇播出來,眾多市民都看到了王健林的房產廣告。
在20世紀80年代的大連,住房條件普遍較差,王健林開動腦筋,只是改動了幾處小地方,卻極大地改善了居住質量,受到了市民的歡迎,王健林也因此獲得了預想的利潤。
這中間,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反映了王健林誠信為本的經營理念。
1989年上半年,王健林接手西崗住宅開發公司後,第一次開發專案時,他親自去公司的銷售部瞭解情況,銷售經理向他彙報:“副總經理讓我在賣房時,每套房子多算一些面積.”
王健林一聽這話,頓覺十分奇怪,忙問原因。
這位女銷售經理解釋說:“如今的土地銷售市場就是這樣,相對於其他的公司而言,我們公司加的面積還算是少的,其他公司加的面積更多,反正也沒有機構來管這些事.”
聽到銷售經理這樣的解釋後,王健林立即制止了這一行為,他認為這屬於欺騙,這樣做是不誠信的,必須按照實際面積來賣房子,不能因市場上其他公司的不誠信行為就作出不誠信的舉動。
尤其是在土地銷售市場有些混亂的時候,更應該堅持誠信經營。
在當時,騙人的公司很多,被騙的人也很多。
王健林表示,做生意不能騙人,當然也不能被人騙,他提出了“老實做人,精明做事”的口號,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口號逐漸成為公司的核心理念。
“老實做人”,指的是企業要誠信,不能欺騙消費者;“精明做事”,則是指企業在經營過程中要謹慎,不能被別人欺騙。
顯然,從這句口號上就可以看出王健林對於誠信經營的重視。
王健林靈活而務實的經營理念,換來了不錯的成果,“棚戶區”改造專案順利進行,蓋的房子被一搶而空,公司盈利近1000萬元。
這是王健林在地產開發領域的牛刀初試,他獲得了成功,開啟了通向其財富帝國的第一步。
其實,在王健林接手“棚戶區”改造專案的那一階段,商品經濟的概念剛剛流傳不久,計劃經濟還是經濟的基本特徵,這就使得王健林的公司大受政策限制,他得拿到國家計委下發的配額才行。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他找到了往日的一位戰友,順利得到指標。
而資金方面,也一樣是他老戰友施以援手的。
雖說創業初期得益於各方的幫助,可卻需要明白一點,他緣何會得到幫助呢?這一切,自然要歸功他本身誠信待人、積極上進。
得到老戰友的幫襯,而一旦戰友有所需求,他亦是決不推辭。
後來,當王健林的萬達發展得越來越好時,先後共有至少20人投奔他,對曾經在一個部隊摸爬滾打的戰友,他以一種“求賢之心”容納他們,甚至於,會讓戰友們覺得,他是希望他們幫扶,而不是收容。
盈利1000萬元,毫無疑問,王健林接手的大連市第一個舊城改造專案大獲成功。
事實上,令他沒有想到的是,“棚屋區”改造後的800多套房子被標以1600元每平方米的“天價”後,竟然在一個月內便銷售一空,以致其不僅還清了以往的欠債,還有了盈餘。
更為關鍵的是,透過這個專案,王健林除了利潤上的收穫,還與政府締結了良好的關係。
見改造後的樓房全部售罄,業界的所有人士都對王健林刮目相看,也意識到了他的非凡能力,開始正視這個“初出茅廬”的房地產經理。
西崗區政府的領導也為王健林取得的成績感到驚訝且驕傲,畢竟是他們推薦王健林擔任經理的,王健林能打一場漂亮仗,他們臉上自然有光。
初嘗甜頭,王健林再接再厲,很快又拿到了新開路的一箇舊城改造專案。
有了“棚屋區”的改造經驗之後,對於新專案,王健林處處拿捏得當,沒用兩年時間,便完成了這個佔地20公頃、總建面積60多萬平方米、拆遷達4000戶之多的房屋改造工程。
在這次房屋改造專案中,西崗區住宅開發公司獲利過億。
此時,西崗區住宅開發公司名義上還是國有企業,王健林仍能利用政府拋給他的各種機會,不斷發展壯大公司的業務,擴大公司的規模。
不過,王健林很快就看到了國有企業體制的弊端,這促使他抓住了企業改革的機遇。
鑑於這兩次房屋改造取得的巨大成功,王健林知道,成功的背後有員工辛勤的汗水,雖然公司獲利巨大,付出了辛苦努力的員工卻無法分享這份豐厚的成果,畢竟當時的他還沒有權力獎勵員工,每每想到這些,王健林的心裡便有些苦澀。
不過,考慮到很多員工都想透過某種形式來釋放自己對公司所取得成就的喜悅之情,他決定“五一”組織員工進行一次旅遊。
“五一”期間,王健林租了兩輛車,帶領員工來到了一個有山有水的地方,以此來慶祝公司取得的巨大勝利。
在旅遊的這兩天裡,王健林和員工縱情于山水之間,內心激動不已,卻不知一股暗潮慢慢湧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