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05章 御三家

袁翰書是古生物學的研究生。

平時工作學習之餘,看看徐老溼的直播,彌補自己沒時間玩遊戲的遺憾。

塔羅娛樂的遊戲出一款,他買一款,但很少有時間真正上手去玩。

有些高難度的動作遊戲他玩不來,但看著很喜歡,就買下來收藏。

以後說不定還能留給自己孩子玩。

有些遊戲他能玩,但又沒太多時間。

平時工作和學習佔據了他大部分的時間,能夠分配給遊戲的時間很少很少。

這也是他為什麼選擇開徐老溼直播的原因。

直到他發現了《模擬地球》這個遊戲。

古生物作為各種營銷號的取之不盡的經典選題,各種亂七八糟的錯誤認知充斥整個網際網路。

受限於時代和個人能力,就連一些早期的科普書籍也有不少錯誤認知。

袁翰書最開始得知《模擬地球》帶有這方面內容時,還有些擔心會不會看到各種錯誤內容。

沒想到《模擬地球》在專業內容方面竟然出奇地好。

除了將生物進化是【被動選擇】,變成了【玩家主動選擇】,這點無可厚非的遊戲化改動外,基本沒有明顯的原則性錯誤。

玩家選擇帶來的改變都經得起推敲。

一些學界沒有定論的爭議性假說,大都作了規避。

這個遊戲簡直就是生物演化方面最好的興趣教材。

對於一些觀眾讓他開直播的要求,袁翰書並沒有拒絕。

他也想看看《模擬地球》到底能做到什麼地步。

袁翰書的小直播間只有幾百個人。

他對此並不在意。

只在讓他開直播的那條留言後面回覆了一句:

“行!”

沒有多說其他。

未經他人允許,從人家的直播間給自己引流,多少有些不道德。

袁翰書只想有人見證他的驗證過程,不想跟徐老溼搶粉絲。

他的網速不錯,解壓完早就買好的遊戲。

袁翰書正式開始遊戲。

他最佳化了徐老溼的開局,節省時間,加快生物演化進度。

“徐老溼應對測試的選擇沒錯,我這裡就不改動了。”

“他演化出來的幾個物種,最高只有紫色品質,說明上面一定還有更高的品質。”

對此袁翰書心中已經有了猜測:

“將選擇的生物演化成一個時代的霸主,佔據最多的生態位,大滅絕後能成為紫色品質的物種。”

“用一些小說裡的話說,就是成為‘一代文明主角’。”

“諸如:寒武紀的奇蝦,在寒武紀,水裡最多的不是魚,而是佔據了各種生態位的奇蝦,或者說放射齒目。”

“類似的還有奧陶紀的角石和海蠍,泥盆紀的魚類。”

“都是那一個化石地層年代,長達幾千萬年漫長時光中的絕對主角。”

“在這個基礎上想要繼續做出突破,就只有度過生物大滅絕,沒有被一鍋端,種族繼續綿延不絕,甚至更加繁盛。”

直播間中的幾個觀眾對袁翰書的猜測倒是沒有太多意外。

按照大家平時玩遊戲的習慣。

任誰都覺得紫色之上,應該有更高的生物品級。

唯一的問題是,做不到啊!

《模擬地球》的遊戲體量雖大,但操作並不複雜。

操作玩法是回合制。

時間以萬年為單位自動流逝,玩家只需要在生物演化的關鍵階段,選擇進化方向即可。

許多人都是一邊看直播,一邊玩遊戲。

袁翰書下載遊戲的這段時間,不少人都已經玩完一局了。

幾乎所有人的感覺都是,這玩意兒太不講道理了。

大家平時玩策略遊戲,初期比較艱難的情況大多是你一個種田民族往外探索的時候發現,自己家旁邊刷了一個戰狂遊牧民族。

有事沒事就南下打草谷拆家。

面對這種情況。

有經驗的玩家不是造個長城,繼續苟住,種田發育。

就是原地化身更極端的戰狂,全民動員一波流,主動北上打草谷。

總體來說,是有一個應對方式的。

《模擬地球》不一樣。

除了正常的物種衝突之外。

每隔一段時間,所有生物都需要面對統一的生物大滅絕。

以寒武紀滅絕事件為例:

當前學界對寒武紀滅絕事件的成因有三種主流的假說:

冰河作用

海水缺氧

超新星爆發

大滅絕的形式從三個當前主流的假說中任選其一。

要是隨機到前兩個倒還好說。

玩家可以提前主動選擇抗寒抗缺氧的演化方向。

唯獨這個超新星爆發,那真是完全不講道理。

超量的粒子風暴降臨地球,隨機挑選50%以上的物種開啟九族消消樂。

其他兩個也沒好到哪去。

威力最小的一個,也會一段時間內帶走46%以上的物種。

就算這樣。

寒武紀滅絕事件在茫茫多的滅絕事件裡,甚至都排不上號。

有進度快的玩家見識了一波赫赫有名的二疊紀末大滅絕。

全球火山噴發,大地裂開猩紅的裂縫,全球95%以上的物種,直接變成了玩家的進化點,部分地區甚至直接回到了藻類和細菌的遠古時代。

面對如此高的遊戲強度。

玩家別說讓自己選擇的生物類群繼續繁榮昌盛了,能多苟過幾次生物大滅絕就是謝天謝地。

除了生物大滅絕。

許多玩家面對各種選擇,也多少有些手足無措。

生物演化並非文明科技樹。

演化帶來好處的同時亦有代價。

選擇發展抗寒屬性,對於高溫的耐受度就會降低。

身披甲殼外骨骼,體型增長就會受到限制。

前期猛猛爆發,後期就很容易演化潛力不足的窘境。

玩家必須在這些讓人眼花繚亂的演化方向中做出選擇。

好在玩家前期對種族的選擇相當寬泛,旗下生物種類眾多。

哪怕一些支系滅絕了,也總能剩下一些,倒也玩得下去。

袁翰書選擇蟲族作為主體種族。

蟲族、軟體生物、脊椎生物。

屬於遊戲推薦的御三家之一。

不想選御三家也行。

遊戲還有各種各樣的種族開放給玩家選擇,不同時代有一些專屬的特殊種族。

種族不同,遊戲難度各異。

要是有玩家真選了個【棘皮動物】,演化出來一堆海星、海膽、海葵什麼的。

估計這輩子也就跟時代霸主無緣了。

蟲族主要包括古異蟲、古蠕蟲、螯肢動物等諸多生物類群。

作為御三家之一,蟲族的遊戲難度評價是【低】。

不過袁翰書的這個選擇,還是讓一些觀眾感到不解。

有一定古生物學知識的玩家都知道,寒武紀的霸主奇蝦就是古異蟲中名為放射齒目的生物類群。

奧陶紀雙雄爭霸的海蠍子,則屬於螯肢動物。

選擇蟲族等於白嫖了1.5個霸主之位。

只要不點一些特別逆天的演化路線,基本都能安穩度過前幾個演化紀元。

即便如此,真正選擇蟲族的玩家卻沒有多少。

除了少數玩家屬於“蟲恐患者”,一看見蟲子就害怕得渾身起雞皮疙瘩。

更多原因是因為:

“蟲族”是個典型的前期種族。

前期幾乎爆發了全部演化潛力的蟲族,在競爭烈度較低的遠古海洋中,還能稱王稱霸一段時間。

越往後競爭壓力就越大。

哪怕是沒有太多生物演化專業知識的人,只要往自己周圍看一看就知道。

沒有哪種頂級獵食動物是蟲族。

因而在許多人眼裡,選擇蟲族等於自掘墳墓。

“古生物學研究生就這?”

袁翰書沒有理會彈幕評論的紛紛擾擾,專注於眼前的遊戲。

他沒有使用進化點,讓蟲族一上來就開始搶奪更多的生態位,而是任憑時代發展在關鍵的演化時刻作出正確選擇。

他當然知道奇蝦和海蠍能在遠古海洋早期登上生態鏈的頂端,更多是因為時代選擇。

一旦作為脊椎動物代表的魚類,完成關鍵的身體演化。

無論是奇蝦還是海蠍,憑他們老舊的身體架構只有乖乖退場的份。

時間彷彿一輛無情的列車。

無情的碾過一切時代的殘渣,只留下一點浮光掠影。

橫行大洋數千萬年的奇蝦,在寒武紀末大滅絕中被重創。

自此一蹶不振,在深寒的深海中勉強掙扎了幾個紀元後銷聲匿跡。

跟以角石為代表的初代目觸手怪雙雄爭霸了幾千萬年的海蠍,最終在有頜魚類無可爭議的碾壓下,被迫失去了海洋中全部的疆土。

海蠍登陸代表著海洋動物對登陸的第一次嘗試。

在陸地上幾乎沒有對手的海蠍,很快就演化成了一系列遠古蜘蛛蠍子等巨型陸地螯肢動物。

袁翰書此時終於開始投入他手中的進化點。

不過他的目標卻不是任何一種,在當前生態位中佔據一席之地巨型螯肢動物,而是一種體型微不足道,苟在泥土中吃微生物的小蟲。

這是未來昆蟲的祖先。

他幾乎用所有的進化點,強行推動“氣體交換”“體液迴圈”“神經傳導”方面的演化。

舞臺之上的巨型蠍子蜘蛛,還在進行著他們的表演。

只不過這一次,他們拿的是反派的劇本。

有頜魚類將海洋中的巨蟲吞噬一空後並不滿足,很快便有了登陸的趨勢。

隨著時代發展,兩棲生物出現。

隨之而來的,是蟲族的又一次大崩潰。

伴隨著石炭紀雨林崩潰事件,一場蔓延全球的野火,將一切紛紛擾擾全部吞噬殆盡。

海量的進化點入賬,卻沒人覺得袁翰書成功了。

沒有完整得到過時代霸主寶座,挺過了兩次生物大滅絕的海蠍,在生物圖鑑上的顏色變成閃耀著星光的深紫色。

同時這也代表著以蜘蛛蠍子為代表的螯肢動物,幾乎失去了競爭霸主寶座的機會。

它們沒有滅絕。

只是在未來的時代中,它們將會作為新一代霸主的背景板出現。

這是目前幾乎所有玩家能做到的極限。

石炭紀後,遊戲會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

時代越往後,玩家能選擇的生物類群就越小。

按照正常的歷史。

二疊紀之後,世界將是脊椎動物的舞臺。

玩家就不能選擇“脊椎動物”這麼寬泛的選項,作為自己的主體種族。

只能選擇“合弓綱(獸族)”或者“爬行型類(龍族)”這樣的細分選擇。

二疊紀龍、獸兩族的祖先即將登上歷史舞臺。

蟲族似乎再也沒有登上霸主寶座的機會了。

袁翰書沒有去看玩家在評論區說什麼,繼續專注著他的操作。

好在比較符合玩家印象的是:

蟲族雖然無法繼續與龍獸兩族剛正面,但作為遠古流傳下來的孑遺,總體上非常能苟。

袁翰書的加點選擇,進一步強化了這些特徵。

幫助這些微小的蟲豸,抗過了二疊紀末大滅絕。

在廢土上再次崛起。

這一次袁翰書得到的進化點雖然不多,但結合漫長時間的積累,足夠他將一直推進的三個演化科技樹,發展到新的階段。

“氣體交換”“體液迴圈”“神經傳導”

這三個都是制約蟲族體型變大的關鍵演化節點。

只有將這些底層的身體架構升級,才能讓蟲族的體型不受含氧量等外部條件的制約,擁有跟龍獸兩族一樣的體型。

袁翰書必須爭分奪秒。

趁著此時陸地生物的體型都不大,還沒有發展出未來恐龍那種龐然巨獸之前奠定勝局。

在他的強行推動下。

蟲族再一次在三疊紀乾燥灼熱的廢土上,與龍獸兩族展開爭霸。

袁翰書之所以選擇這個時代強勢發力。

一方面是節省進化點用在關鍵的地方,另一方面是在期待時代的助力。

他並沒有等待太久。

晚三疊世早期卡尼期,一場暴雨從天而降。

對於演化舞臺上的動物來說,一場暴雨沒什麼好在意的。

除非這場暴雨綿延了兩百萬年。

卡尼期洪積事件,超量的雨水將一整片大陸變成水鄉澤國。

牙形石、菊石、苔蘚蟲、綠藻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

蟲族卻在這場連綿不絕的大雨中受益,一舉在大雨過後的雨林中發展出了龐大的生物類群,佔據眾多生態位。

趁著這一波發展。

蟲族得以繼續壓制龍獸兩族。

直到那個命定的時刻。

植物開花了。

顯花植物的繁盛,從根本上改變了生態鏈中底層生產者的形式。

既能幫助植物傳粉,又能享受種子饋贈的蟲族。

從此與植物簽訂生死契約,成為生態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無論時代如何變遷,都不會從生態位上跌落。

袁翰書的蟲族至此終於在系統評級中變成“金色傳說”!

金色傳說的蟲族,演化潛力與普通生物截然不同。

袁翰書此時用蟲族發展文明,感覺更像科幻小說設定中的星際蟲族。

演化潛力爆表,可以肆無忌憚的推進科技樹。

很快就能演化成星際種族。

全程圍觀他操作的觀眾看到真有人發展出了金色種族,紛紛呼朋喚友。

袁翰書直播間中的人數迅速多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