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5章 二子想當家臣

不提李靖這位軍神,二代軍神已經冒頭。

有次跟人二子聊天,知道了有關劉仁軌的訊息。

現在劉仁軌人在左武衛,程咬金麾下參將。

要不是李二惡劉仁軌,他早冒頭了,哪輪得上他。

可李靖的話,李勉終是聽在耳裡,記在心裡,到時去了安南,見機行事就是。

從衛國公府離開,李勉回了公主府。

在出徵之前,自已要跟兩女說明清楚,好好安撫安撫,還要回李家莊一趟。

在後院找到兩女,李勉把自已出征安南的事,跟兩人說了。

“哪能這樣,你才剛從倭國回來,還沒好好陪陪我們,又要出征!”楊秋兒道。

臉上帶著驚愕,又不捨的表情。

長樂公主倒是沒說話,但眼中的不捨,還有生氣的表情,無一不說明,對李勉出征安南,心中非常不願。

沒說是因為,她知道,父皇對做出的決定,沒有更改可能。

就算進宮,去找父皇鬧,也於事無補。

“聖旨以下,改不了的,抱歉。”

李勉歉意看向兩女,尤其是長樂公主。

自從兩人結婚,就沒過多久二人世界,便要出征。

如今好不容易回來,又要出去。

最抱歉的,還是兩女都沒能懷上。

雖說在李府,沒有母憑子貴一說,可李勉知道,長樂公主一直渴望,能懷上她們兩人的孩子。

楊秋兒沒有表露出來,顯然也是想的。

因為心存歉意,李勉對兩人百依百順。

好不容易制止住,楊秋兒想進宮找陛下的心思。

這事才告一段落。

“秋兒姐,長樂,我準備去李家莊住段時間,你們要跟我一起嗎?”

“要,你去哪我也去哪。”楊秋兒立馬道。

長樂公主拉著李勉的手,附和點頭。

知道李勉要出征,兩女不想錯過,陪李勉的日子。

去李家莊,當然要跟著。

不過,長樂公主想得更多,她問李勉:“離出征,還有多久?”

李勉想了想,說:“七天左右,具體時間,需等兵部通知。”

從集齊糧草,再到調集兵馬,中間總得要個七天左右。

包括通知趙佗,接應朝廷大軍。

長樂公主聽後,點了點頭,叫來貼身侍女,開始收拾細軟。

楊秋兒也一樣,叫來侍女,幫著一起收拾。

她們準備今天就趕回李家莊。

見兩女這麼急,李勉想反對,想了想止住了。

正好今晚去找師父孫思邈,商討下南疆怎麼處理瘴氣。

現在的南方,可不是後世開發完成的南方,山高林密,多有瘴氣。

人進去,不用多久,就會生病,從而失去戰鬥力。

既然已有預計,李勉當然不允許有這事發生。

想處理瘴氣,最好取經物件,非孫思邈這位神醫莫屬。

李勉雖有所瞭解,卻不精通。

人們稱瘧疾為瘴氣,在義大利語中,瘧疾叫“陰風”,可謂如出一轍。

在這古代,要感染上瘧疾,相當於判了死刑。

西雙版納有幾句民謠:“十人到勐臘,九人難回家;要到車佛南,首先買好棺材板;要到菩薩壩,先把老婆嫁”。

瘴氣說到底,也是一種傳染病,是物體腐爛後,由蚊子攜帶病菌,導致傳染。

古代防瘴氣醫方,早就有了。

李勉的目的,就是拿到他,再去太醫院,找人配好帶去南方。

由十輛馬車組成的車隊,很快弄好,駛出公主府,出城前往李家莊。

這次回去,李勉特意拉了一車銅錢隨行。

徵高麗,還有徵倭國,陪著他去的府兵,受傷的,需要去安撫,金錢最為直觀。

他準備當一次散財童子。

這同時,也是一種馭人手段。

更是心中良心使然。

車輛上印有公主府標誌,加上有侍衛隨行,城衛連檢都沒檢,便直接放行。

一個半時辰後,李勉回到李家莊。

李家莊。

得到訊息的莊戶們,等在村口,迎接公主一行。

“恭賀侯爺,晉爵縣公。”

村口眾人齊齊下拜。

李勉跳下馬車,扶起打頭的長者。

“各位都是我長輩,勉怎敢勞您們親迎,折煞我了。”

一位年逾七十的長者,笑說:“我們受侯爺恩榮,應該的。”

李勉是從李家莊走出來的,他們身為李家村莊戶,與有榮焉。

在這附近方圓百里,沒人不知,李家莊出了位侯爺。

在外面,李家莊人出去,都挺起了腰板。

說話也變得硬氣。

沒人敢跟李家莊的人嗆聲,紛紛選擇避讓。

眼看著李勉,爵位越來越高,附近已有李家莊是風水寶地的說法傳出。

讓李家莊眾莊戶,更是心中得意。

主家仁慈,待人隨和,加上作坊,每個莊戶如今都小有家產。

成為附近百里,最富的村子,沒有之一。

許多外村的人,以嫁進李家莊為榮。

李家莊的人出嫁,那更是抬頭挺胸,在婆家說話硬氣。

這一切改變,歸根到底,都是李勉帶來的。

莊戶們怎麼不心生感激。

發生在李家莊的事,深刻說明了那句古話。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李勉在李家莊的威望,如日中天。

如今家主回來,豈能不迎。

李勉親和的跟這些人聊了會天,才好不容易送走了他們。

到了李宅門口,侍女僕人們安排卸車,李勉則找來二子。

“二子,這一車銅錢幫我給兄弟們發下去,受傷的多發三成,不能讓兄弟們流血又流淚。”

看著那一車銅錢,足足五千貫,二子紅了眼眶。

見李勉如此捨得,二子內心更加堅信,想一生跟隨李勉的心。

另一種衝動,衝上二子心田。

想成為李家的家臣,尊李勉為家主的心,再也抑制不住。

“諾,我代兄弟們,謝侯爺。”

“少說些見外的話,去吧,順便跟他們說聲,好好休息,一週後,要跟我去趟安南。”

二子一聽要去安南,眼睛不禁大亮。

這時代,府兵最看中的是什麼,無疑是軍功。

那可是能傳給後代的好東西。

就像這次,出征高麗和倭國,每人身上都得了不少軍功。

其中二子,更是軍功九轉,成為軍官,有品的親衛隊長。

這可是從民到官的巨大身份轉變。

現在又要出征安南,在二子看來,那是閃亮閃亮的軍功,在等著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