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勉聽著,心中念頭連閃。
“陛下,臣請出戰。”
“你想做什麼?”李二一愣,盯著李勉問道。
“臣以為,新羅必會出兵,之所以現在不出,那是出兵的籌碼不夠。”
心思電轉間,李勉已想好措詞。
“區區新羅,彈丸之地,也恨跟我大唐談籌碼。”程咬金大喝道。
“閉嘴,朕在問勉小子,有你什麼事。”李二瞪了一眼程咬金,目光看向李勉,“想來你說的籌碼,不是高麗,而是那百濟吧。”
“陛下英明。”李勉笑道。
李二沒好氣道:“少拍馬屁,你這小猴子,心裡想什麼,都說出來吧。”
李勉輕咳一聲,道:“臣是這樣想的。如今半島上,除高麗外,只剩下新羅與百濟。新羅不可滅,畢竟我們師出無名,但百濟可以。”
“百濟一向與高麗同氣連枝,之前與我們交戰的兵馬中,便有百濟人。”
“這正好給了我們斬草除根的機會。”
“它新羅不是不願意出戰,怕我們卸磨殺驢嗎,不如提議,共同瓜分百濟。”
百濟偏居一隅,根本無力應對新羅與大唐雙方夾擊,敗亡只是時間問題。
李勉話鋒一轉,又道:“至於平壤,臣以為只圍不攻,再聯絡城中權貴,許之以利,動之以情,久之必不攻自破,高氏可亡。”
“但圍城之前,周邊還有不少高麗軍隊,必須掃清,順便出兵滅掉百濟。”
“同時,滅掉這些人,也會給予高氏壓力,督促其降我大唐。”
“臣出戰,所請之兵,不動本部,只需張亮將軍所部即可。”
李二拍案而起,“好好好,果然是你,勉小子。”
李勉見狀,心中一喜,以為這次出戰有望。
誰料,李二話鋒一轉,“計策不錯,但你想出戰,朕不允。”
“為什麼?”李勉失望之餘,脫口而出反問道。
“朕說了不允就不允,少廢話。”李二道,再不看李勉,目光掃向長孫無忌。
“無忌,就按勉小子說的辦。傳朕諭旨,著李世績全權負責掃清高麗餘孽,並聯合張亮,聯絡新羅,滅掉百濟。其餘人等,隨朕一起,兵圍平壤。”
“諾。”
眾人對視一眼,心中對李勉的地位,再次進行了評估。
結果是不可得罪。
長孫無忌對此,咬牙切齒。
現在的李勉,反倒成了肉中刺,殺又殺不得,想和解根本沒可能。
現在李勉妻子長樂公主,可是他內定的長媳。
卻被李勉截胡。
雖說沒最終定下,毫無疑問,這件事在長孫無忌心裡記了一筆。
“好了,大家下去安排吧,立刻出發,希望下次能聽到你們帶回的好訊息。”
李二擺了擺手,今天遇到的事,著實讓他有些心力交瘁。
“對了,李勉留下。”臨了,李二留下了李勉。
眾人退出帥帳,走之前,長孫無忌嫉妒的看了眼李勉。
在以往,他才是皇帝最親近的人,他是大唐國舅爺。
可現在,相比之下,反倒李勉與皇帝更顯親近。
帥帳裡。
李勉這無形象的跌坐在案上,倚著身子,微笑道:“陛下,有事?”
李勉如此隨意,李二沒說什麼。
從案桌下,抽出一封信,朝李勉扔了過來。
“這是你家裡寫給你的信,你拿回去。”
“還有,你小子別打歪主意,說了不讓你領兵,就不能領兵。”
“須知未經允許,私自調兵,視作叛亂,記住了。”
到底是親女婿,看在女兒長樂面上,李二還是發出警告。
李勉捂住額頭,一臉無奈。
“陛下,能商量下不?”
“不行,沒得商量。你小子少起歪心思。”
李二的堅決,讓李勉耷拉下頭,原本有家信的喜悅,都沒保住,心底格外低落。
不行,得想辦法,必須能夠帶兵,倭國必須要滅。
好不容易出來一趟,李勉並不認為,下次還會有這樣的機會。
至少,在打下高麗之後,逗留半島,尋機拿下倭國。
李勉心思急轉,思量著,要以什麼方法,打動李二。
突然,李勉眼前一亮,臉上露出喜悅神情。
“陛下,如果我說,我能為大唐每年獲取超百萬兩白銀呢?”
“什麼?”驟聞訊息,李二猛地起身,目光炯然盯著李勉。
似乎想要在他臉上,看出是否玩笑之語。
“陛下,坦白說,我請出戰的目的,是倭國。”
“我要讓倭國,亡國滅種。”
李勉咬著牙,渾身散發出徹骨殺意。
這是除為華夏百姓,尋良種外,李勉最想做的事。
他要讓,在後世犯下累累罪行的倭國,失去作惡機會。
將浩劫,扼殺在源頭。
李勉濃重的殺意,驚到了李二。
讓李二驚詫莫名。
李二很少見李勉有如此失態,他好奇,倭國究竟與他有過什麼交集,才讓他說出要“亡國滅種”的話。
“勉小子,關於倭國,你能說說嗎?”
李二放低聲音,柔聲問道。
李勉點點頭,閉上眼睛,深吸長氣,努力壓下心中激盪。
“陛下,你信嗎,未來的倭國,將會是華夏大患,會讓華夏生靈塗炭?”
聲音平靜,但其中隱約透出顫抖。
李二聽得一驚,雙眼瞪大,脫口道:“你確定?”
李勉咬牙點頭,“確定,以及肯定,所以我才說,要讓倭國亡國滅種。”
“具體是怎麼看到的,請恕我現在不能說。”
穿越是李勉最大秘密,親如長樂和楊秋兒都沒說,更別說李二。
說話間,只能模稜兩可。
李二愣怔半晌,深深看了眼李勉。
李二一直知道,李勉身上有著大秘密。
袁天罡也曾說過,李勉是短命之相,只是不知為何,命相大變。
懷疑有人為李勉,逆天改命過。
李勉背後高人,李二一直很好奇,想要尋到那人。
奈何追蹤調查許久,卻一無所獲。
在李勉與長樂婚配之前,李二還想著,讓李勉當刀,對付世家。
順帶著,在利用完後,再嚴刑拷問出背後高人。
後面因為女兒長樂,加上李勉救了觀音婢,這才打消心息,就此擱置。
如今舊事重提,李二當初的心思,再次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