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5章 終獲同意,徵倭國

自古以來,人禍更甚於天災。

此時平壤很好體驗了這句話的真諦。

城內出現了燒殺搶掠。

不是大唐搶他們,而是高麗自已的兵搶自家百姓。

不僅如此,除燒殺搶掠之外,高麗女人們遭了殃,被喪心病狂般針對。

不少人因此死去。

城內各處響起的哀嚎聲,此起彼伏。

平壤化身人間地獄。

整個平壤城,唯一安靜的地方,靠近皇宮和它旁邊的貴族區。

樸家作為高氏的鐵桿盟友,此時也亂作一團。

一場關乎家族生死,還有高麗存亡的會議,在書房召開。

樸家主看著自已四個兒子,沉重說:“唐軍已經入城,接下來要怎麼辦,都說說。”

四人對視一眼,搖頭閉口不言。

樸家主眼中閃過失望,到這時候了,四個兒子還是這般沒主見,實在讓他感到可悲。

“啞巴了,都說話呀。”

樸家主看向大兒子,說:“平日裡,你嘴不是最能說的嗎,怎麼到這時候,卻成了閉口禪?”

被點名的大兒子樸正載,只好說道:“父親,兒子以為,只能投降,除此之外,再無其它。”

“是啊,只能投降,要是反抗被當俘虜抓了,我們哪會有命在。”其它兩個兒子紛紛開口附和。

小兒子沉默一瞬,抬頭正眼望著父親,提議道:“父親,兒子以為,單我們樸家投降,並無籌碼換取我等平安。不如父親進宮,說服王上隨我們一起投降,這樣一來,或許我們樸家還有希望。”

“不行。”樸正載臉色一變,立馬反對。“老四你安的什麼心,難道你要讓我們樸家,成為高麗的罪人嗎?若真做了,後人當如何看待我們!”

說完,樸正載緊張看向父親。

他怕,父親因為性命攸關,會同意老四的提議。

如果讓他選,寧可與王上一起,與唐軍死戰,也不願拉著王上一起,擔負投降罵名。

可是,一切他不能做主,全看父親,父親才是樸家的家主。

聽完幾個兒子的話,樸家主點了點頭,臉上露出思索之色。

要說在他心中,沒有決定是不可能的。

只是這個決定,不能他提出,必須借別人的口,提出來。

兩個選擇相較,樸家主要選的,已經確定。

“來人啊,本家主要進宮,面見王上。”

待在書房外的管家,應諾一聲,去準備車駕。

大兒子樸正載聽後,頓時慘然。

父親雖然沒說,但用行動,給出了答案。

在兩個選擇中,父親採納了老四的建議。

樸正載張開嘴,想要反對,可話要出口前,停住了。

樸家是他的家,住在這裡,是他的家人,他不可能,也不會,任由自已家覆滅。

無疑老四說的,對樸家是最好的。

這樣一來,因為是投降,號稱“禮儀之邦”的唐國,想必不會直接殺滅樸家。

樸家將會迎來生途,大家能活命。

樸正載無論如何,也說不出反對,只好低下頭,獨自神傷。

樸家主這時看出大兒子心思,走過來,扶住大兒子肩膀,嘆氣道:“正載呀,不要怪我,為父也是沒辦法。我不能眼睜睜看著我們樸家,被唐國人殺滅。我們按老四說的去做,最起碼你妹妹,你母親,還能活著,且活得好好的。”

樸正載沉默,不發一言。

樸家主走了,坐馬車進宮去了。

四人呆呆地坐在書房,誰也沒動。

不知過了多久,樸正載起身,也不招呼弟弟們,自顧自出了書房,回自已後院臥室。

關緊臥室門,樸正載坐在桌前,半晌之後,把桌上的一把劍拿在手裡。

“生於廝,長於廝,豈能不忠於廝。呵呵……”樸正載臉露慘笑。

將寶劍橫在頸前,一拉,鮮血噴濺而出。

樸正載倒在血泊中。

在投降於全義,他選擇了全義,自刎殉國。

像樸家這類情況,同樣在平壤各貴族家裡發生。

無一例外,他們選擇了進宮,好死不如一賴活。

樸正載成了唯一殉國的貴族子弟。

高麗王宮,幾位家主不約而同,同時到達王宮正殿,勤政殿,面見王上。

與此同時,完成自身承諾的李勉,並沒有跟上,但讓薛禮跟了上去,尋機攬些軍功。

安排好一切,李勉待在李二身邊,靜等前線訊息。

“李勉,你說高藏,他會投降嗎?”

李勉一愣,沉思道:“臣猜會。”

李二饒有興趣的問:“為什麼?”

李勉笑著說:“臣的理由很簡單,高麗國內並非鐵板一塊,朝政被國內貴族掌握。”

“螻蟻尚且惜命,何況人乎。”

李二點得連連點頭。

“那就拭目以待吧。”

一語中的,沒等多久,便有人來報,說高藏帶著高麗貴族乞降。

“哈哈哈,好,小子,你猜對了。”李二大笑道。

接下來,受降和鎮壓亂象,按部就班完成。

面對投降的高藏,李二沒殺他,反而封他為歸義王,遷往長安安置。

也相當於變相把高藏囚禁。

淵蓋蘇文和一眾手下被俘,被李二下令處死。

淵蓋蘇文一系人等,都被處以極刑。

唯一跑掉的,只有淵蓋建,以及婦孺。

李二下令釋出通緝令,全力搜捕。

針對高麗及百濟打下地域的安置,李二下令,設立朝鮮治所,由張儉總理高麗。

至此,徵高麗一戰,正式結束。

李勉見狀,再次找李二請戰。

這一次,李二沒再拒絕,而是選擇了同意。

著李勉為倭國行軍總管,張亮為副,率水軍共兩萬人徵倭國。

喜出望外的李勉,當晚與張亮聊了一夜,第二日會同張亮,前往卑沙城,與水軍會合。

站在船上,望著茫茫東海,李勉神情振奮。

一旁張亮不理解,見李勉如此振奮,一時之間不知該說什麼好。

“張伯,如果我說,倭國會在千年後,殺我中原千萬同胞,你信嗎?”

張亮愣了愣,搖了搖頭。

在張亮看來,千年太久,他只爭朝夕。

至於千年後,他早化做塵土,怎麼樣與他無關。

“信與不信,與本都督而言,又有何干!”

李勉看了眼張亮,又道:“那如果我說,在倭國有銀礦,且年產達到萬噸,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