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6章 趁他病要他命

事以密成,語以洩敗。

有李二在,李勉可不想因為多嘴,而多生事端。

反正對他而言,沒上戰場的份。

不過,李勉心中對這次李二召集眾將議事,心中有所猜測。

結合之前的情報,定是與淵蓋蘇文率領的援兵相關。

“那走吧,別讓陛下久等。”

眾人魚貫而入,李勉綴在最後。

本來像這類軍事,以中郎將之職,並無參與權利。

李二特許,才得以列席參加。

深知李勉身份的眾將,並沒反對,反而樂見其成。

形成如今狀況,多少與出征以來,李勉的表現有關。

見禮過後,眾將分兩列站在帳內。

“各位,剛剛得到情報,淵蓋蘇文大軍停了,大有撤退之象。”

“召大家前來,是想集思廣益,都猜猜淵蓋蘇文此舉,是戰是退。”

“好了,大家都說說。”

停了?淵蓋蘇文竟然停了?

不但停了,還有意象要撤兵?

眾將臉色紛紛一變。

若淵蓋蘇文退了,那他們之前的諸多佈置,算是打了水漂。

白忙活一場。

這可不行啊,必須拿下這支援兵。

畢竟相對而言,野戰總比攻城要強。

這批援兵若是成功退走,多半會加入到平壤城的守衛中去。

如此一來,豈不是變相增加了平壤城軍力。

“陛下,不能讓他們退,必須想辦法留下他們。”

李世績剛回來,得知這一訊息,當即出列道。

李世績的開口,彷彿開啟了話匣,眾將紛紛開口。

“臣附議,淵蓋蘇文所帶之兵,必須消滅。”

“陛下,下命令吧,臣等齊擁而上,留下這些援兵。”

眾將紛紛發表意見,說要追擊,不能讓淵蓋蘇文退走。

唯有李勉,選擇沉默。

李二目光淡然掃過,停在李勉身上。

“李勉,說說你的意見。”

眾將聽聞,齊皆回頭望向站最後的李勉。

李勉愣了愣,沒想到會點名點到自已。

“陛下,其實不管淵蓋蘇文退還是不退,我們之前所作準備,必須要執行。”

“若是高麗人所佈疑陣呢?所以,追擊和伏擊,兩手都要有所準備。”

“臣現在反而擔心,有人會挺而走險,弄出事端,引發變數。”

如果要退,休整之後再退,淵蓋蘇文駐留山谷,情有可原。

可戰場之上,什麼都有可能發生,不得不防。

李勉思慮至此,乾脆提出折中的預案。

眾將聽得眉頭微皺,程咬金更是道:“不行,兩邊都準備,我們兵力不夠。”

“不是說淵蓋蘇文所率兵馬是八萬嗎,為何說不夠?”李勉驚訝地睜大雙眼。

程咬金嘆了口氣,解釋道:“最新軍情,淵蓋蘇文帶來的援兵,並非只有八萬,而是十萬,其中玄菟村敗退之兵,也加入到了援兵隊伍。”

李勉一愣,想到張亮,不由驚問:“意思是說,玄菟村被張將軍攻下了?”

“是。”李二出聲道:“張亮已發來捷報,言高麗水師兩萬一千人,已被他滅掉,併成功封高麗沿海,針對高麗片帆不得下海的目的,已經達成。”

如果是這樣,那就合理了。

“既然如此,陛下,臣建議張亮將軍派出三萬兵馬,攻擊平壤城後方,以及新羅沿江高麗人後方,藉以牽動高麗,讓淵蓋蘇文儘快做出決定。”李勉道。

李二聽後,眉毛輕挑,“你想追擊淵蓋蘇文?”

“當然,為什麼不!”李勉道。

趁他病,要他命,來了就不付出代價就想走,怎麼可能。

眾將聽後,若有所思。

“臣附議。”李世績道。

李二看了一眼李世績,臉上閃過一絲厭煩。

注視著李勉,問道:“你這麼確定淵蓋蘇文會撤退?”

李勉點點頭,道:“臣確定。如今的國王城,已是孤城,周邊已被我大唐拿下。”

“國王城並非不可繞過,想必以淵蓋蘇文的眼光,不可能看不到這一點。”

“綜合考慮,臣以為,淵蓋蘇文必會撤兵,他沒得選擇。”

“我們率軍追擊,淵蓋蘇文必會派兵斷後,不求全功,但留下的人,就別想回去了。”

“不管多少,我們殺光他們,來一個殺一個,來兩個殺一雙。”

李勉說話時,臉上殺氣騰騰。

眾一眾人見到後,齊齊一怔,這孩子殺氣真重。

不過,真給力。

這樣殺伐果斷的李勉,才是他們期望看到的。

如今看來,他們之前擔心李勉心軟,純是杞人憂天。

這小子,比誰都果斷,比誰都要殺氣重。

說到這,李勉並沒說完,又道:“陛下,臣有預感,今晚會生出事端。臣建議,今晚軍營中,外鬆內緊,嚴加防範有人想狗急跳牆。”

“存放天雷的營帳,建議派出重兵把守,臣懷疑,這些人的首要目標,極可能會是那裡。”

最近一段時間,打天雷主意的人不少,一個月間,就抓到了密探超過一百人之多。

這一百多人,有想竊取機密圖紙的,有想要取天雷回去當樣品的,不一而足。

好在唐軍有所防範,讓他們有來無回。

只有千日做賊,哪有千日防賊的道理,李勉很擔心會百密一疏。

疏漏一旦出現,造成的後果,會讓李勉很難受。

他絕不允許出現。

在場所有人聽後,心中大驚。

程咬金遲疑道:“淵蓋蘇文不會這麼蠢吧?”

李二搖了搖頭,語氣幽幽道:

“若果真如此,我倒挺佩服淵蓋蘇文的勇氣,以及對戰局的把控了。”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淵蓋蘇文此舉,深合兵法之道。

最好的防守,不是單純防守,而是進攻。

假如淵蓋蘇文要撤,來次進攻,以攻代守,將會是個機會。

坐在上首主位的李二,臉色一正。

設身處地,李二不由自問,換做自已是淵蓋蘇文,會怎麼處理。

面對唐軍八萬精銳,外加二萬輔軍,而高麗有什麼,除本部的五萬外,另一半全來自於各城潰兵,戰鬥力可想而知。

雙方對上,可以想象到後果。

高麗人沒可能會贏。

想清楚這一切,李二當即決定,按李勉說的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