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舉放榜的同時。
武舉也決出了三甲人員名單。
武狀元,薛仁貴。
武榜眼,王玄策。
武探花,蘇定方。
小屁孩裴行儉,也不出意外的,得到了個第四名。
翌日,太極殿。
李二召見了本次文武科舉的前三甲。
狀元馬周、薛仁貴。
榜眼鄭大通、王玄策。
探花柳林旭、蘇定方。
李二看著這六人,高興得合不攏嘴。
“哈哈哈,諸位愛卿,天下英雄,盡入吾彀中矣!”
感受到李二的喜悅,文武百官,以及剛科舉高中的那六人,紛紛高呼:“陛下聖明。”
端坐在龍椅上的李二,起身來到玉階前,那種傲睨萬物、不怒自威的帝王威嚴,使得殿中的所有人,發自肺腑的敬重。
“馬周、薛仁貴上前聽封。”
隨著李二洪亮的聲音傳來,馬周和薛仁貴走到大殿中間,抱拳躬身道:“在。”
“馬周,朕之前便聽你面陳大唐之朝政得失,今日你果真沒讓朕失望。
即日起,授你侍御史加朝散大夫之職。”
“薛仁貴,去年在清風山救駕有功。而今武舉又力壓群雄,朕升你為右領軍中郎將,鎮守玄武門。”
馬周和薛仁貴抱拳,同時行禮,“謝陛下隆恩。”
李二的這一冊封,讓文武百官羨慕不已。
兩人初次授官,就好過殿前的不少人。一個從五品,一個正四品下的官銜。
“鄭大通、柳林旭,你二人即日起,在翰林院任職編修一職,望你等再接再勵,為大唐發光發熱。”
這兩人的官銜,倒是正常,按理來說,馬周初次授官,也頂多是翰林院修撰的六品官銜。
李二怎麼安排,對他們來說,倒是無所謂,反正不會影響到自己。
除了魏徵等國公,其他文武都有‘天意從來高難問’的想法。
“謝陛下。”
鄭大通和柳林旭退下以後,李二看著王玄策和蘇定方,停頓了一會,眾文武也不好出聲,靜靜的等待著聖意。
“王玄策、蘇定方出列。”
二人抱拳,低頭聽封。“在。”
看著王玄策,李二終究還是做出決定,這個決定,將讓貞觀盛世大唐,名副其實。
“王玄策,你本是以武舉榜眼的身份,步入朝堂。武力方面,朕和群臣都心知肚明。
朕看了你的策論,熱著沸騰,犯我強唐者,雖遠必誅。
朕覺得你更應該在鴻臚寺擔任要職,以你的能力,足以擔任鴻臚寺卿、少卿等職。
然,你初出茅廬,暫無寸功,朕先封你鴻臚卿掌賓客及主兇儀之事,容後論功封賞。”
王玄策倒是沒什麼大的反應,這個任命,也遂了他的願。
“謝陛下,臣定當為大唐,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蘇定方,你和乃父蘇邕,均是鎮守一方的賢良。朕封你為寧遠將軍,加朝議大夫,你可有異議?”
蘇定方一愣,這怎麼可能有異議,初次授官,從五品,已是皇恩浩蕩了。”
“臣蘇定方,謝陛下隆恩。”
李二看了看眾文武,還有剛才授封的六人,止不住的點頭。
隨即,李二正聲道:
“吏部尚書、兵部尚書聽令。”
戴胄和杜如晦舉著笏板,來到大殿正中間,“臣在。”
“散朝後安排下去,進士出身,同進士出身,一百九十七人,都安排進翰林院進修。
武舉自傳臚名次起,一百多人,分配好軍中職位,確保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戴胄和杜如晦,拱了拱手,異口同聲道,“是,陛下。”
李二在朝堂上,指點江山,安排著各種任命的時候。
長安城的春明門,浩浩蕩蕩的走來一隊人馬。
這些人,紅膚氆氌裝。
一個喇嘛著裝打扮的人,看向高頭大馬得年輕氣人,恭敬道:
“大相,這長安城比我們山南匹播城熱鬧多了,迎來送往的行人,餬口營生的攤販,都比我們多出不少。
你看這寬闊的街道,嶙峋節比的建築,都不是我們所能比擬的。也不知道,贊普讓我們不遠千里,來此是為何?”
“吞彌·桑布扎,切莫懷疑贊普的決定,大唐雖然強大,但我們吐蕃也不是吃素的。
之所以到此,也是因為政治需要。”
從未出過長安的百姓,對著這些奇珍異服的西域之人,指指點點。
“嘿!你們看,這些人怎麼臉都是紅色的。”
“可不是嘛!他們大包小包的,來咱們大唐,肯定是為了臣服來的。”
“依我看啊!多半是為了和親來的。”
七嘴八舌的市井話語,不斷的傳入桑布扎和大相祿東贊耳中。
從春明門一直走,半個時辰之後,來到承天門。
祿東贊把國書遞上,守衛馬不停蹄得跑向太極殿。
不到一炷香時間,守衛帶著姬公公回到承天門。
姬公公操著尖細的聲音,大聲開口道,“陛下口諭,請吐蕃大相祿東贊、貢論桑布扎覲見。”
不管這些人的反應,姬公公偷偷的從懷裡掏出煙點上,大口得吸了幾口,煙霧繚繞的自顧往太極殿去了。
“大相你看,大唐真是不得了啊!就這麼個小小的太監,都會吞雲吐霧,咱們吐蕃,不如啊!”
“閉嘴。”祿東贊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讓桑布扎不要說話,跟著姬公公,往太極殿方向走去。
太極殿前,侍衛讓祿東贊和桑布扎,卸下來隨身攜帶的兵器,才放他們進入殿內。
看著這巍峨的太極殿,桑布扎內心顫慄。也不知道是出於震撼還是自卑,他不由的低頭,跟著祿東贊走到大殿中間。
他倆右手貼胸,身子微傾,語氣平靜道:
“外臣祿東贊、桑布扎,見過唐王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