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八、造發電機,那能幹什麼?

“你又是幹嘛的?也在跟蹤我?”

“自然是保護你的,剛剛還給你掙了三兩銀子。喂,你那寶貝沒了,可還有捕魚之法?”柳真問。

張啟寧一臉黑線:你寶貝才沒了,口中說道:

“哪還有什麼法子,海魚是捕不了了。”

“哦,那你好像有些麻煩,該如何向幾位大人交差?”

“奪我魚竿的黑衣人,貌似來頭不小,連你都打不過,我能怎麼辦?”

“治得了大人的還得是大人,你可以求我啊。”柳真說。

“你會幫我?”張啟寧問,”朝廷的官都像你就好了。“

“原以為此行能找到海捕技術在全國廣而效之,沒想到靠的是一根大宣根本造不出來的魚竿,害我白跑一趟,我怎麼幫你?”

原來是為民生而來,張啟寧想了想,說道:“海魚捕撈我是沒法子了,但我有別的。”

“說來聽聽?”柳真饒有興致問道。

“這個發明如果能成功的話,他的價值將超千萬個海貨捕撈,絕對的震憾。”

柳真一聽來了興趣,豎起耳朵。

“只不過研究的時間會長一點,這個投入嘛,很多。”張啟寧又補充道。

”只要對我大宣百姓有用,自然會投。“柳真回道。

“嗯,絕對有用,別說是對大宣,就是放眼天下都搶著要。”

“你倒是說啊,這麼磨嘰。”柳真有些要發飆了。

“電,我能造發電機。”

“啥,發電機?”

“對,就是閃電的電,不過,確切的說,是源源不斷的製造電。”張啟寧補充道。

“那能幹什麼用?”

“用處可大了,只是它太過於強大,很多東西我們還生產不出來,比如用電不用馬的車,用電不用驢拉的磨,用電不用燒油的燈。”張啟寧思索著這個年代她能聽懂的東西。

“呵,都有馬有驢了,還要電不是多餘?”柳真沒了興趣。

“哎,沒見識,跟你說了也白說。那能一樣嗎?馬能夠馱千斤日跑千里,能一直不停的跑?”張啟寧問。

柳真聽的半信半疑,微微皺眉:“那你是怎麼知道的?又為什麼能發明,我怎麼能相信你說的這些?”

“都是授我魚竿的人教給我的啊,到時我可以給你一個小手冊。”張啟寧說道。

柳真想想也不吃虧,安排衛海和十三去送魚,張啟寧和柳真去了劉知縣府上,劉知縣見張啟寧和柳真道,沒管張啟寧忙向柳真迎了上去。

“不知是柳大人光臨,下官有失遠迎。”行禮恭請進屋,又疑惑的望了一眼張啟寧:這不是捕海貨的張啟寧麼,咋跟州府的柳姑娘一起?

“此行有一事相告,今日起禁止大規模海捕,尤其是這位不得下海捕撈。”柳真說道。

劉知縣一愣,心裡頗有惋惜,但也只能是連連稱是,柳真又吩咐道,

“還有,這縣裡可有大些的鐵匠鋪,徵用一間房把他安排去,他所做之事不得打探,這個也要叮囑鐵匠鋪的人,他需要什麼你都要親自過問。”

我擦!張啟寧滿眼黑線:你當我錢是大風颳來的麼,就不能支援我一些銀兩?

張啟寧畫了一份手稿給柳真,柳真便離去了。

張啟寧也正欲離開卻被劉知縣叫住,他不明白這小子怎麼跟柳真走到一起,點名不許他下海,又叫他去鐵匠鋪,這是哪跟哪?便問:

“你要我協助你什麼?下人,還是……?”

“可有漂亮姑娘?”張啟寧湊上去。

“哼,莫要說笑,不要說柳姑娘是欽天監弟子,就她義父也能隨時拆了你的骨。”劉知縣斜了張啟寧一眼,想套下這小子和柳真的關係。

“嗯,有什麼好怕的,這樣正好甩開她。”張啟寧說道。

劉知縣差點一個趔趄,果然是有……

欽天監八卦臺,鐵衣衛指揮使楊鐵戎正在等監正給點意見,黑衣人左梓牧將奪來的路亞竿交給他時,他就發覺此物非凡。

於是叫來工部見識極廣的煉器師吳正過眼,吳正湊上去瞄了半了,臉面大變,說那鐵鉤所用材料連鎮國寶劍也不及萬一,然後嘴裡不停的嘮叨著:怎麼會是一根魚竿,怎麼會是一根魚竿……楊鐵戎怎麼叫他也沒有反應。

見此事怪異,揚鐵戎只好親臨欽天監找監正來看看,監正目不轉睛的盯著路亞竿已經有一盞茶功夫了,這才見他嘴唇蠕動:

“怎麼會是一根魚竿?”

我去!楊鐵戎脊背一寒,監正老兒也中邪了?

“這就是釣上金槍魚的那根魚竿?”

見監正問話,楊鐵戎這才吁了口氣,說道:“正是。”

監正表情凝重,如果洋國一根魚竿都已達到如此水平,無論材料還是做工都令大宣望塵莫及,此國若要滅我大宣豈不易如反掌?

“此物要查明來路。”監正給出了自己的意見。

沒有了海貨李庸也住回了鎮上,他得知劉大人對張啟寧很照顧,就有了想法,他甚至認為張啟寧是某個大人物的……一揮手把馬車就贈給了張啟寧。

為了不讓十三夜裡寂寞,張啟寧每日往返於縣裡和鎮上,馬兒都快跑廢了,於是找到劉知縣要個住處,沒想到劉知縣給安排了一間大大的四合院,下人啥的全配到位。

張啟寧見了很滿意便叫來衛海一起聚聚,又叫衛海去鐵匠鋪給打把手,衛海答應去鐵匠鋪唯獨不肯同住四合院。

吳記鐵匠鋪,老闆吳正賢子承父業,把鐵匠鋪經營的很旺,他爹吳老七打了一輩子的菜刀卻有個畢生的心願:就是要打造一把絕對好刀以流芳百世。

可一直卡在沒有上好的材料上,駕著馬車雲遊四海尋找傳說中的玄鐵去了,出去了大半年的吳老七今天回來了,見那馬車輪的壓痕看得出此行有收穫。

吳正賢出來迎接,一行正要進屋,張啟寧二人從徵用的工坊走出來剛好遇上,因為上面有令不得打探張啟寧的作活,但一個屋簷下一來二去的,吳正賢心想今天正是個好機會,可以和官家的人結識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