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啟寧出了城門向白衣男子走去,此時他正坐在一處凸起的土石上,目光呆滯的望著前方掩埋大宣戰士的巨大墳墓。正要靠近白衣男子,被閃過來的隨從擋住了去路,張啟寧停下腳步,順著白衣男子的目光,緩緩走向巨大的戰士墳墓,沒有墓牌,也沒有幕銘。張啟寧找來一塊長木板豎在墳前,取出隨身畫新產品的水筆,為死去的戰士們提銘,長信公主望著揮動的筆尖,心中一字一句的默唸著:投生革命即為家,血雨腥風應有涯。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
長信沉痛的心情彷彿得到了一絲安慰,長吁了一口氣:安息吧,戰士們!她不禁望了望張啟寧,是昨日站在城頭上喊話的那個男人,隨著張啟寧最後落筆,長信的目光凝視在那個名字上:張啟寧,他就是張啟寧。那張青秀的臉看上去飽經風霜,真只是個漁夫?
“你是誰?”張啟寧望著長信公主。
長信沒有回答張啟寧,而是看了隨從錢小孫一眼,錢小孫領會走向城門,不一會駕著馬車走了出來,長信上了馬車揚長而去。張啟寧撓了撓頭,心道此人好生奇怪。
京城的天,下起了鵝毛大雪,呂嚴率著十多萬大軍駐紮在臨江城外百里處,此時的呂嚴進退兩難焦頭爛額,臨江一戰潰敗的訊息傳入京城,一時間整個京城人心惶惶,朝野上下無不震驚,皇權受到挑戰的大宣王大肆宣揚叛黨勾結東洋異族甘為傀儡與整個大宣作對,為華夏子民作對,為天下所不恥,在朝廷的大肆宣揚下,不明真相的人們更相信大宣朝廷,更相信沒有東洋人同盟州不可能擁有如此強大的火炮。
早朝,大宣王一改往日心不在焉的作派,向群臣發問:“諸位愛卿可有良策?”
吏部尚書王大人此時站了出來:“稟皇上,微臣以為叛黨只不過奪得了東洋的火炮加以仿製,並沒有得到真正的東洋火炮技術,所謂火炮強於東洋十萬八千里,不過是叛黨虛張聲勢。”話畢,朝中一陣騷動。
大宣王一愣,”嗯,王愛卿此言何以見得,又當如何?”
“回皇上,沂州知府張賜上書,在連城望任期沂州境內有大量的鐵礦流入叛黨地界,不過如今早已下令禁止,可見叛黨蓄謀已久,此時臨江府攻城首戰失利,實為對方火炮數量眾多,其射程又略強於我朝,故被打了個措手不及。”王尚書說畢眾臣竊竊私語,眾臣們聽後貌似覺得有道理,不然數萬人攻城竟然連城牆腳下都沒到,就死傷三萬餘人。
大宣王后聽頷了頷首:“嗯 ,王愛卿所言甚是,那你又何以見得沒有東洋人禍亂?”
“回皇上,自大宣立國後與各國使節互有往來,數月前東洋艦船與我威海一帶發生交火,我大宣軍大顯神威擊退東洋人,抓捕東洋俘虜十人大炮五門,此事朝中人盡皆知,東洋政府自知此事非同小可,唯恐事態惡化故派使節北原介前來調和,但試圖在威海登陸遭到叛黨打擊便改道沂州,沂州知府張賜本是微臣門生,故告知微臣,微臣以為大宣乃禮儀之邦,縱是兩國交戰不斬來使,況眼下尚不及如此,便要張賜將東洋使節傳喚至此,此人正在大殿之外。”
“傳東洋大使北原介。”鴻臚寺卿於少卿授意傳喚。 東洋人北原介進到大殿,行使節禮。
“北原介君,我皇想問你,叛黨可有貴國支援,此乃禍亂他國朝綱,一經查實我大宣將誓與東洋勢不兩立,你當如實說來。”
“回貴國君,叛黨一帶與我東洋素有誤解,對此我大東洋深表遺憾,貴國有一句話說的很好,冤家宜解不宜結,我大東洋政府此次特派我與貴國化干戈如玉帛,怎奈叛黨拒絕我大東洋,尚未曾靠近便先行開火,我大東洋此行既是結緣解怨,艦船縱有更先進的火炮並未予反擊,毅然繞行沂州而來,路途遙遠海洋多難,以表我東洋與貴國談和之心亦堅,萬望大宣國君成全。”
“嗯,如此說來,那北原先生,貴國想怎麼談?”大宣王問道。
“自然是帶著誠意來,就看貴國君需要什麼,我大東洋有什麼?”北原介回道。
“於少卿,先將東洋大使北原介帶入儀廳稍候。” 鴻臚寺少卿領北原介走出大殿。
“哼,大雪過後朕將親自率軍瓦解同盟州,肅清叛黨,即日起我大宣與東洋國永結友好,通商互利,王愛卿,昭告天下!退朝。”
“微臣領旨。”王尚書嘴角微翹。
大宣王召來魏公公:“監正可有歸來?”
“回陛下,不曾歸來,陛下,奴才有事稟報?”魏公公跪在地上。
“但說,無妨。”
“欽天監已人去樓空,國子監亦人去,樓空,打上次後奴才一直在觀察,近日斗膽踏門已是無空一人,塵埃厚積久矣。”
大宣帝聽得眼前一陣發黑,但畢竟是帝王,一口老血湧上喉頭硬生生的嚥了回去,抑制不住的憤怒,極度的憤怒,緊握著的拳頭在顫抖。
“汪蘇年,朕不把你全家凌遲處死,枉為大宣王。”大宣王轟走魏公公,拿起桌子上的書本一頓飛砸,書本落在附近一蹲寶塔上,轟的一聲寶塔傾倒在地,木塊零件散落了一地,大宣王呆了,那個付出了一生摯愛的寶塔,他凝視著那個心愛的寶貝,突然憤怒的走過去,踢向那一半還沒有完全散架的寶塔,用力的一腳一腳,又一腳,直到木塊零件散落滿屋,一片狼藉。
“來人。”大宣王喊道。
“奴才在。”
“宣王尚書到此,朕要與他一起會會那個東洋使。”魏公公領旨而去。
王尚書春風得意緊抱東洋腿,老皇帝氣急敗壞要剮王蘇年,於是一份大宣朝廷購買東洋先進武器的秘密交易做成了,除了銀子東洋人北原介只提了一個建議:他更看好隆憲,他希望東洋的炮火能換一個盛世的大宣,這符合兩國的利益。
大宣王大怒,一個東洋使節居然口出狂言,妄論我大宣皇家國事?數名衛士衝進來拔刀圍住北原介。
“大宣國君息怒,我北原介從小崇尚中原文化,素來華夏對大宣頗有研究,隆憲小小年紀天資聰穎無人不曉,貴國有一句話:知已知彼,百戰不殆;這個戰不是沙場上打打殺殺,買賣場也一樣硝煙瀰漫。兩國之間沒有永久的朋友和敵人,只有永久的利益,我大東洋更想合作出一個盛世大宣,所以提了一個建議。”
北原介一番解釋,見皇上仍不改顏色,王尚書忙磕頭行禮諫言:
“皇上息怒,東洋使節所說不無道理,東洋國彈丸之地四面環海,地震火山頻發良田稀缺,衣食住行樣樣外買,這次北原先生用大量銀兩交換我茶葉香料和瓷器,他們有大炮技術我們有茶葉瓷器,大宣要的大炮東洋剛好有,東洋要的茶葉大宣剛好有,這就是互利互惠啊,皇上。”
“哼,太子已立,豈容想廢則廢,想立則立?”
“大宣國君息怒,我不再提這個建議,當下肅清叛黨要緊,叛黨發展速度很快,如果讓叛黨得勢不光大宣朝廷危險,我大東洋政府也會改變策略,我北原介會因此遭受懲罰,所以我們現在用你們中原話叫:一條繩子上的螞蚱。”
大宣王聽後這才頷首點頭撤去侍衛,以聞東洋佬說自己只螞蚱,狠狠的瞪著北原介一眼“嗯~”了一聲,心道:等東洋火炮到手,朕要你有來無回。
“北原介先生,不可冒犯我皇。”隧轉向大宣王磕頭行禮:“皇上息怒,平息了叛黨必將龍威大顯,皇上的想法朝上還有誰不支援?”
次日,肖皇后大喜,沒想到事情發展會如此順利,不過,她發現長信公主失蹤了,或者說溜出宮了,下令小桂子留意察看。
此刻的赤嶺崮無需藏著掖著了,還有四大督軍府大肆開建大造東洋火炮,因為年前只待雪停,大宣王就要御駕親征肅清叛黨。
督御史範翼、鐵衣衛楊鐵戎、大理寺卿黃有聖,還有親自和同盟州交過手的呂嚴,獲悉朝廷聯合東洋人造武器一事痛心疾首,起了逃往同盟州之心,奈何自欽天監監正和國子監舉巢秘密出逃後,大宣朝廷下令在叛黨肅清之前對所有官員家屬實施宵禁,主要家庭成員每天有鐵衣衛上門清點簽到,三人直罵沈星河、魏長廷:你個老匹夫,壞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