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9章 白帝城託孤!

華夏曆史上下五千年。

璀璨無數,榮光無數。

但若說是現代人最為熟悉的一段歷史。

應該就是充滿了爭議和眾多英雄的三國時代了。

小說、影視近些年來,無數作品都是對這一時代的闡釋和分析。

那是獨屬於華夏人心中最為浪漫的一個時代。

從天下崩潰,到群雄崛起。

奸雄、梟雄紛紛而起。

西涼馬騰,馬踏長安風光一時。

河北袁紹,四世三公,從群雄盟主,到河北霸主的風光無限,又到最後的落敗,令人唏噓。

江南孫家,佔據東吳數十年,雖然後期確實鼠輩作風。

但你不能否認,孫堅、孫策時期,那也都是一方雄主。

群雄並起,總有一人可以讓你看到自已的影子,從而喜歡上這些梟雄。

但是,若是隻是如此。

三國時期也就和別的時期一般無二。

能叫三國響徹寰宇,人盡皆知,甚至國外都有許多粉絲追捧的原因只能有一個。

那就是大漢最後的倔強。

劉備所率領的後季漢。

近些時候,很多人對劉備的名聲有所質疑。

有很多人認為,他是偽善,他的一切都是裝模作樣。

可其德昭昭其志烈烈這話不是平白而來。

他在世時並未被稱為昭烈帝,而是在他去世後,根據他的事蹟被追贈的諡號。

這一稱號的背後,反映了後人對他的複雜評價。

昭烈帝這一稱號並非當時所稱,而是在他去世後,根據他的事蹟和貢獻所追贈的。

其所率領的季漢,被稱為大漢最後的浪漫。

劉備47歲的時候還一事無成,但他從未放棄,始終堅韌不拔。

他的部下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魏延等人。

他們的背景也各異,如關羽是遊俠,張飛是屠戶,趙雲是公孫瓚的手下,馬超是敗逃的軍閥,黃忠是不受重用的老將,魏延是無名之將,諸葛亮是躬耕南陽的布衣。

他們都沒有因為出身低微而氣餒,最終都成為了劉備的得力助手,共同建立了季漢。這證明了,無論出身如何,只要有堅韌不拔的精神,都有可能成為英雄。

從其一無所有的幾十年漂泊,到最後能夠與曹操抗衡的三分之勢。

可以說支撐起整個季漢的,不是什麼權勢,不是什麼運勢。

而是劉備與其屬下他們的熱血和理想主義精神。

他們的故事和精神,獨樹一幟,成為了三國文化的精髓。

而諸葛亮呢?

明知天命不給 還是出茅廬,嘔心瀝血、披肝瀝膽。

這種精神,怎麼不是季漢精神的延續,甚至是昇華?

猶記得丞相出山前,水鏡先生對諸葛亮的評價是“臥龍鳳雛得一可得天下”,但是他最後一次見劉備,走的時候又說“得其主不得其時”,也就是天命不予。

按照諸葛亮的能力,水鏡先生說的這些,諸葛亮也應該也知道這些。

所以才有了“三顧茅廬”。

或許諸葛亮是想給自已活命的機會,凡是有再一再二,沒有再三,劉備不來第三次他也就安安穩穩在家待業了。

可他沒想到劉備來了三次。

女為悅已者容,士為知已者死。

明知直面的是令人絕望的天命,仍舊走出草屋,與皇叔拱手攜行。

如此的丞相,怎不叫人懷念和敬畏。

更有傳言,丞相去世時,蜀中百姓自發縞素三年以示哀悼。

只可惜,大漢終究沒能在這些人的努力下延續下去。

或許是這遺憾延續到了今時今日,仍舊總叫人們對此哀嘆惋惜。

此刻的聽泉心中無比激動。

葉晨心中也是猶如泛起滔天巨浪。

五虎上將的遺物是多麼貴重和珍惜?

那是季漢最後的堅持,是季漢最後的榮耀。

原本應該放置在季漢祭祀宗祠之類的地方的。

可他卻出現在了這個山洞裡?

這情景讓人覺著不可思議,但如果這裡是諸葛丞相留下的地方,一切卻又那麼合情合理。

五丈原一場大火,澆滅了丞相最後的希望。

面對著強勢的魏國,自知自已時日無多,後主又難以抗衡時。

丞相最後還是集合了大部分力量,建造了這個藏兵洞吧…

這是他繼出師表後,留給季漢後主最後的遺物了吧。

“全體起立!”聽泉的表情變得十分嚴肅。

按照他的眼裡,他自然相信自已看到的那些畫作和這些五虎上將的兵器鎧甲都是真的。

既然外面的壁畫是諸葛丞相留下的,洞中又有五虎上將死後留下的甲冑和兵器。

綜合這些分析下來,這個洞府極有可能是諸葛丞相留下的。

聽泉分析出,現在看到的墓誌銘很有可能是諸葛丞相留下的!

那價值,將會超出天際。

也許今天看到的這些所有的一切,都不如這一塊石碑更重要。

聽著聽泉的聲音都有些顫抖起來。

葉晨也想到了這些。

他握著手機的手有些激動。

他想不出,自已祖上既然和諸葛丞相還有聯絡?

只是無論是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中,似乎並沒有十分出名的葉姓武將或是文臣出現過。

也在葉晨思索這些時,聽泉再度開口:“葉哥,這很可能是諸葛丞相留下的墓誌銘…”

“帶大夥好好看看吧…”

葉晨點頭,舉著手機走到了石碑前。

隨著鏡頭拉近,石碑上的墓誌銘清晰可見。

由此可以猜測出,幾千年裡,這塊石碑都有被人很好的呵護和維護著。

水友們和聽泉不禁猜測。

或許葉家搬到這地方,就是為了守護丞相的這方石碑?

而在水友們猜測這石碑到底是誰留下的時候。

葉晨已經在嘗試分析石碑上記錄的字。

石碑上的字,是以十分工整的隸書字型。

在三國時期,隸書是官方公文和奏摺的主要書寫方式‌,對於現代人辨別起來,還是比較快速簡單的。

很快,葉晨就已經看出了上面寫的是什麼。

默讀石碑上的字後,他大為震驚:“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這是…白帝城託孤時,昭烈皇帝留給諸葛丞相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