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1章 仇恨的深淵與救贖 第8章節

偵查員們的臉上漸漸浮現出失望的神情,但他們並未就此放棄。

儘管這條線索看似斷了,可他們深知,案件偵破就如同一場漫長的馬拉松,遇到挫折是家常便飯,只要不放棄,說不定在下一個轉角就能發現新的突破。

於是,他們收起失落,繼續奔赴下一個調查方向,決心要將兇手繩之以法,給死者和家屬一個交代。

警方在發現那把帶血匕首後,滿心期許能順著它的售賣軌跡,精準揪出幕後真兇,就如同在迷宮中找到了一條看似通往出口的線索。

他們馬不停蹄地聯絡各地刀具供應商,奔赴大小市場,仔細盤查每一個可能售賣此類匕首的攤位。

本以為只要鎖定匕首的流出源頭,再順藤摸瓜,就能讓兇手無所遁形。

可現實卻給了這股熱情一盆冷水。

調查結果顯示,這種款式普通、價格親民的匕首,在市面上隨處可見,五金店、集市地攤乃至一些小型超市都有它的身影,銷量大得驚人。

而且零售終端出於經營習慣、成本考量等諸多因素,根本不會記錄購買者的任何身份資訊,來來往往的顧客掏錢拿貨,店員們無暇也無心去留意誰買了什麼。

如此一來,即便知道匕首的品牌、型號,也如同大海撈針,根本沒辦法確定到底誰曾將這把奪命兇器帶出店門。

就線上索即將斷裂之際,一絲希望之光透過陰霾照了進來。

技術人員憑藉精湛的專業技能,在那把匕首上提取到了另一名陌生男子的生物檢材,這極有可能就是兇手留下的關鍵“指紋”。

一時間,專案組內氣氛凝重又夾雜著些許興奮,大家似乎看到破案的曙光就在眼前。

然而,喜悅並未持續太久,後續檢測表明,由於死者的血液大面積覆蓋、浸染,這份珍貴的DNA資訊受到嚴重干擾。

變得殘缺不全,就像一張被撕碎又部分模糊的拼圖,難以拼湊出完整的影象,無法直接鎖定嫌疑人身份。

但警方並未氣餒,他們重新審視案件細節,轉換思路,從兇手作案後的逃跑行徑入手分析。

案發當晚,夜色沉沉,兇手卻能在短時間內如鬼魅般迅速消失,成功擺脫追捕,這絕不是一個對當地環境陌生之人能夠輕易做到的。

他精準地選擇路線,巧妙避開人群聚集區,熟知哪條小巷能最快通向村外,哪些路段沒有監控、便於隱匿行蹤。

警方據此推測,兇手大機率是本地人,在這片土地上成長、生活,對周邊的一草一木、道路佈局早已爛熟於心,才能在犯案後如此迅速且順利地遁入黑暗。

基於這一推斷,警方調整偵查方向,將目光聚焦在團風縣及其周邊熟悉地形的居民身上,決心從這片熟悉的土地上把兇手挖出來。

肩負著破案重任的警方迅速制定策略,一場針對團風縣及其周邊居民的大規模排查行動緊鑼密鼓地展開了。

他們深知,要想在茫茫人海中找出那隱藏極深的兇手,藉助DNA技術,尋找與兇手DNA資訊有直系親屬關係的人是一條關鍵路徑。

在仔細研究案發現場的各類細節後,警方的推理逐步明晰。

死者張玉武正值壯年,身體強健,從現場留下的那一片狼藉——翻倒的桌椅、破碎的器物,以及牆壁上深深的撞擊痕來看,打鬥過程異常激烈。

這表明兇手要想在這場生死較量中佔得上風,沒有相當的體力絕無可能。

綜合考量之下,警方推測兇手的體力應該與張玉武相差不大,依據生活常識與刑偵經驗。

進一步推斷出兇手的年紀大概在十八到六十歲之間,如此,採集血樣的重點便精準地落在了這個年齡段的居民身上。

然而,實際操作起來,困難重重遠超想象。

隨著時代發展,當地不少青壯年為了謀求更好的生活,紛紛背井離鄉,奔赴全國各地的城市務工。

警方不得不組織多個行動小組,如同撒向廣闊天地的一張大網,奔赴各個務工人員的聚集地。

他們的足跡遍佈大江南北,耗時長達四個多月,先後輾轉了三十多個城市,期間遭遇過誤解、吃過閉門羹,有時為了找到一名符合條件的樣本採集物件,甚至要在陌生的城市小巷中穿梭數日。

歷經千辛萬苦,最終才集齊了八千多份珍貴的樣本。

就在警方爭分奪秒,讓這些樣本在實驗室裡與那一絲殘缺不全的兇手DNA資訊進行不斷比對期間,一次案情研討會上,一位經驗豐富、一直沉浸在案件細節中的辦案人員陳星辰,腦海中突然閃過一道靈光。

他眉頭緊鎖,緩緩開口道:“大家還記得 11 年前,也就是 2002 年時咱們團風縣發生的那起命案嗎?”

眾人的目光瞬間聚焦,他頓了頓,接著神情凝重地說:“當時的死者正是張玉武的哥哥張玉文,兩起命案,同樣的張家受害人,作案手法都殘忍至極,時間跨度雖長,可會不會……

是同一個兇手呢?”

這一推測如同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石子,瞬間在專案組內激起千層浪,大家紛紛重新審視手頭的資料,一場圍繞新舊命案關聯的深度調查就此拉開帷幕。

警方在鎖定這個新思路後,迅速調集精銳警力,組建專項調查小組,馬不停蹄地投入到深入挖掘線索的工作之中。

他們一頭扎進海量的人口資訊、戶籍檔案以及過往案件卷宗裡,逐字逐句地篩查、比對,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與兇手存在關聯的細節。

經過沒日沒夜的艱苦奮戰,終於有了重大發現——一個名叫張小斌的男子,進入了警方的視野。

透過先進的DNA檢測技術反覆核驗,確認他與從案發現場兇器上提取到的那一絲殘缺不全、卻又至關重要的兇手DNA資訊,呈現出直系親屬關係。

這一發現讓專案組的成員們精神為之一振,彷彿在漫長漆黑的隧道中看到了一絲曙光,大家都意識到,距離真相又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