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匾這日,老衛王從院裡出來了,看著門頭上幾個字心情大好,還親自跑去點了炮仗。
快午時宗人令和禮部、工部、吏部的一些人到了,還帶來皇上聖旨以及隔壁成國公府的圖紙。
皇上讓他從成國公府劃一部分擴建王府,成國公一家子在皇上登基前被抄家了,這些年也沒人再升國公,府邸一直空著。與衛國公府隔著一條道。
本來楚晏都不打算擴了,但皇上都命人來了,那就擴。工部下面的人過來,就是協助他修建王府的。
楚晏就將柳拂月叫了來,看看怎麼修。
柳拂月道:
“王府需要多大地方,就劃多少地方地過來。隔壁府的這些院子不錯,又大又寬敞,連著花園。也不知道兩位叔母會不會介意,若不介意,新划過來的分給他們住。再從旁邊開個門,他們來探望祖父也方便。外院都不用拆,前後修牆和我們的外院連起來就行。”
張氏也在考慮這個問題。
重新修牆其實不好修,周氏在內院的西偏院,正院是昔日老夫人的居所,東偏院原來應該是沈氏的,但沈氏進門後,喜歡帶小樓的院子,就搬走了。後面梁氏進門,就住在了東偏院。她在周氏旁邊。
既要修牆另過,一家子的廚房設在哪。
一家子分住在人家院裡的好幾處,就不太像一個家。
她出門的時候,正好遇上週氏。
周氏也在想這件事:“還不如搬走省心,早晚還是要搬。”
“那要看父親的身體情況了。先去看看侄媳婦怎麼說。他們兄弟分家,暄兒夫妻估計也要搬出來。”
父子都斷絕關係了,兄弟還能算兄弟嗎?張氏內心發問。
柳拂月見她們來,詢問一二,聽完二人所慮,就將成國公府的圖紙拿給她們看,再將自已的意思一說:
“這樣修,屆時一家子都在一處,更像一家人過日子。省的如同現在這般,您在這處,叔父們在其他處。”
“這些院子損壞程度大嗎?”周氏問。
柳拂月:“要重新翻修的。十幾年沒住人了,不管損壞大不大都要翻新。”
“那就搬過來,這片海棠花我喜歡。”周氏說。
柳拂月:“那修的時候就修到你們院裡。”
周氏一笑。
張氏笑問:“修府是我們自已出銀子,還是朝廷出?”
“朝廷出。”
“那感情好。”張氏看著圖紙說:“既然是朝廷出,那我佔個小便宜,讓他們院牆多修一小段,你三叔父喜歡竹子。”
“成啊。”
這都是小事。
“兩位叔母是否還有其他要求?”
兩人都說沒了,事情就這麼定下來。
柳拂月將圖紙交給楚晏,讓他和工部的人溝通。
下午的時候,夫妻二人陪著宗人令和禮部、工部等人在府上逛了逛,王府和公爵府不一樣的地方太多了,大門更大,門口的獅子更多。
平日待客的地方,公爵府不是叫廳就是堂,王府卻可以叫殿。
府內許多院子廳堂名字都可以改改,昔日的針線房、醫房這些,王府人家叫所。世子也有自已的世子所。
王府內還設各種各樣的官職、品級,長史就有兩位,左右。除了長史,還設正副審理正,這也是有品級的,一個正六一個正七品。
完了後還有儀衛司,設正副儀衛、典仗等等,就負責王爺王妃出行秩序和儀仗隊伍的。
先前趙姨娘說的排場,這就得儀衛司的人來撐。
除了儀衛司,還有典膳所,就管理膳食的。有典膳所必有正副典膳。
典儀所,負責監督典禮活動上的禮儀,規範監督主子的禮儀等等,來了兩人一男一女。
……
唯一的好處就是,凡是有品級的朝廷養著。
還有王爺和王妃住的地方,那得是王府主院,主院五進是少不了的。柳拂月現在住的聽雪院,那就不是王妃住的地方。
整個京城就他們一家王府,平日裡他們雖知道王府的配置,卻也沒親眼見過。此時柳拂月不用親眼見王府,光聽完,就已經頭皮發麻。
吏部的人過來,就是先送長史來的。其餘人員,後續會調來。宗人令過來是送儀衛和典儀的。
這讓柳拂月覺得非常不安全。
晚上就和楚晏商量:“你怎麼看今日的事?”
“簡化!”楚晏說:“必須簡化!外地藩王設定那麼多品級,是為了監督。我就在皇上的眼皮底下,每日還得上朝,弄那麼多人來,太過麻煩。且太花銀子。”
“我也是這麼想的。我覺得長史、儀衛司、典儀司的人留著,這些不留也不行。其餘的要麼不設,要麼從自已府上提拔,尤其醫食部分。雖然這些人翻身後,極有可能會吃裡扒外,但總比陌生人進來的強,且他們的弱點都掌握在我們的手中。”
“明日我找皇上問問。”
次日一早,他就進宮找皇上了。
臣認為王府人員配置要簡化,臣就在京城,弄兩位長史作甚?活像個小朝廷似的,您不彆扭麼?您不彆扭,臣挺彆扭的。
而且您不是要想削藩?簡化人員,逐步縮小封地,可一步步蠶食。
皇上:“……”
和皇上商討一番,直接把楚昀的長史位置給定下來了。楚晏本意是想等楚昀考完鄉試。
誰知皇上道一句:“朕記得儀郡王府,還是哪個王府,長史就是秀才擔任的。”
一旁的刑內侍提示:“陛下,儀郡王和秦王府都是秀才擔任的右長史。”
不過秀才能擔任長史,都是關係戶,聽聞儀郡王府的右長史是吏部郎中的親戚。秦王府的是吏部侍郎家的親戚,這些都是過了明路的。倒是沒有王爺自已的親戚當長史的慣例。
皇上就和楚晏說:“既如此,你那堂弟若是懂事,也不必等到秋闈後,就讓他當長史。右長史你不想要,那就算了。倒是儀衛司和典儀司的人你留下,你本來也沒有儀仗。其餘的你自已安排。”
“是,臣謝陛下。”
既然讓他自已安排,其餘的自然從自已府上提拔,提拔不出來就兼任。
比如清風兼任副理正,田管家兼任正理正。清墨和清夜那還得管理楚晏在外面的私產以及暗處的人手。
典膳所的從廚房管事中提拔一個正典膳,再讓夏嬤嬤兼任一個副典膳。
工正所,負責維修府內建築、花園之類的,長安就正好。
……
還有典寶所,典服所、良醫所等等。
府內人員的晉升,身邊的親信這都要兼顧到,彼此相互監督。免得一個個有了正式的品級,反而不知東南西北了。
但不管怎樣,論資排輩。凡是得以晉升的,要麼是府上的老管事,要麼是跟隨主子最久的人。
……
其餘且不提。素秋丫頭也忽而有了品級,兼任典服所的副典服,就管理主子們衣冠的,正的讓原針線房管事幹了。術業有專攻,非專業不領正職。且夏嬤嬤和素秋等人還要留在主子身邊呢。
眾人任職之前,以免出錯,還是請禮部的人對此進行規訓指點了。
如此這麼一來,府內上下得以翻身的就有好幾個。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大抵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