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3章 (本章大修)二合一章節

另一邊柳拂月和楚晴說著話,落後一步的素秋受命給成嬤嬤塞了一包銀子。侯府老夫人第二日就想點撥楚晴,看來腦子不清醒。成嬤嬤到底是宮廷女官,見的多,萬一有什麼,讓她多提點著些。

楚晴上車後,還和大家說:“二嫂,過陣子我約你和三嫂、大嫂她們一起出來喝茶。二妹妹,晶妹妹,回頭我們約著打捶丸。”

“好。”

“好。”

車簾放下,馬車遠去。

往府裡走的時候,明氏問:“她怎麼那麼自在?半點沒有新嫁娘的拘謹和羞澀。當著姑爺的面,約這約那的,都不用回去和婆母、夫君商量。”

她不是覺得楚晴活的自在不好,就是疑惑。

小周氏:“不是姑爺讓她怎麼高興怎麼來?那自然想幹嘛就幹嘛,令人羨慕啊。”

柳拂月聽著兩位妯娌議論:“應是姑爺待她確實不錯。咱們只管著等吃她的茶就是。”

明氏笑:“很是。”

幾人閒聊著前往花廳,幾位叔母正在打馬吊。

柳拂月和小周氏上去分別代替張氏和周氏玩了一會兒,馬吊一直打到晚上,用了飯,老二房和三房的人才回去。

~~

其實她們都不知道,楚晴成婚第二日就被韓世子拆穿了。

素日裡兄嫂讓她多讀些書,她也確實讀了,但是最愛的還是話本子。去韓家都不忘偷帶一箱。

昨日晚飯後,各自回房。楚晴換身便服出來,見韓正廷坐一旁看書,見時間還早,就也拿了一本書翻著。

韓世子見她看詩經竟也能看的那般入迷,大為不解。

問她最喜歡其中哪一句,楚晴說:“人間最美的光是回家之路的燈火。”

韓正廷?詩經裡有這一句?

他悄然走過來,一伸頭,嘖,書內別有洞天啊!

楚晴!!!

韓世子更不解了:“你看話本子為何要包在詩經裡?”

楚晴就尬笑。

但韓世子還是察覺出一點:“你喜歡看話本子?”見楚晴不語,眸光閃閃:“你那四箱的書籍都是話本子?”

“呵呵,有一箱子是。”

“哦~~~”韓正廷看看她:“你不喜歡詩經?”

楚晴想想還是說:“不喜歡。”

“其他書呢?”

她伸出兩根手指:“我就喜歡兩種書,一種話本子,一種賬本子。可你要真的和我聊詩經,聊農桑,聊畫派,也能和你聊幾句。”

韓世子啞然。

“那你為何帶這麼多書?”

楚晴坦言之:“聽聞你博學多識,為了能和你有點共同話題。”

韓正廷怎麼也沒想到會是因為這。

有那麼一個人為了能與你有點共同話題而苦讀,光這份心就讓他挺受用。

他抽走楚晴手中的詩經:“喜歡你就看,用詩經包著也不嫌累。”想想又說:“自已家中,怎麼自在怎麼來。”

“哦~~~”楚晴見他還挺通情達理,就和他說起晚上吃飯時候的小插曲。

韓正廷聽完,和她剖開心扉暢談一番,他對妻子的要求不高:能處理好後宅諸事,府外記得侯府榮辱就行,府內麼怎麼活的開心怎麼來。對於二房、祖母,她們客氣,你就客氣,她們不客氣,你也不用客氣。

楚大小姐一聽就這要求,簡單。

但是她這輩子活的還算清醒,別隻對我要求,你自已能做到哪樣?

她就說起自家二哥二嫂平日都是如何相處,二哥平日如何潔身自好。

韓世子一聽就懂了,要求向她二哥看齊呢。

但有些話不能隨意應承,應承了做不到,那就是騙子。

思索再三,說:“我能保證三十無子再納妾,三十有子則不納。”

“其他人家都是四十。”

“四十?我能等,家族傳承不能等。先不提我四十能否生出來,就算能,那把年紀了,還能教育孩子幾年?只怕還沒教育出來,我先去見了閻王。教育好,還得鋪路,時間不等人。”

楚晴琢磨琢磨:“也行。”

這個結果比她預計的好多了。畢竟像她二哥那樣的男人不多,就看她父親,兩位叔父,哪個沒有妾室。

楚大小姐接受良好,且膽大包天!

看書這麼清心寡慾的事情,能傳承什麼家族?幹活啊!

韓世子看著主動坐在自已腿上的人???

他哪見識過這般熱情的女子,和白天的端莊完全不同,就暈迷痴纏,表示喜歡。

楚晴就覺得他這人看著清冷,實則騷氣。

這兩人自成婚後,有一大半時間都是黏在一起的,侯夫人的唇角都快揚到耳朵後了。

這種情況下,楚晴自然活的自在隨意。

~~

三月下旬。

建安。

寧王如今跑到昔日的寧王府去住了。

他的親信之一:

“王爺,京城傳信來,康王和秦王攜家眷快到京城了。兩粵也來信,說溫玄知將王府的人都抓了,如今在回京的途中。京城還說,皇上召秦王和康王入京,是為了選一子過繼。”

“他才那個年紀就著急過繼,本王看是有詐。”

此時的他一身白袍,一頭白髮,若沒有手裡那面鏡子,倒有些道骨仙風的意思。

“王爺,若有詐,接下來該怎麼辦?”

“有詐也是衝著本王來的,又不是衝他們,不必搭理。”寧王看看鏡子裡的白髮:“廖漢山到哪了?”

“還有一日功夫能到豫章。”

親信又回,派出去的人沒能截下苗倫的人頭。

寧王冷哼:“老天爺還真是不公平,先皇是廢物,生了兩個廢物,一家子的廢物,竟還能坐龍椅。”

若再給他一些時間,他就能兵不血刃當皇帝。

他也真不明白,這種廢物,哪裡值得靖國公府、廖漢山這些人追隨?當日昭王也試圖拉攏過廖漢山,可惜對方連面都沒露。

“王爺,接下來怎麼辦?”

“歡迎歡迎姓廖的。對了,本王的龍袍做好了嗎?”寧王反問:“不染血的龍袍穿在身上沒意思。傳令下去,在本王登基那一日,要用穆其衝腦袋祭奠,那廝竟敢罵本王。”

“是。”

寧王說完話,靠在椅子上閉目休息片刻。

過了一會兒對未走的親信說:

“再告訴上川衛指揮使,時機成熟了。對了,海上那支水師還是不願意接納本王的誠意麼?”

“是。”

“本王不想看到別人的狗在家門口堵著。”

“是。”

當天晚上海上著火,水師發生內亂,水師提督慌亂中被親信捅了一刀。但他此人還算謹慎,胸前放置了護心鏡,沒死掉。

可因為水面的緣故,不得不揮師暫時撤離此地。但背叛者領的那一支隊伍,卻留在了原地。

寧王得到這個訊息,內心對皇上的鄙視更深一層。

也不知道聽到他在建安登基,那個沒腦子的會不會氣到南下平叛。

若是親自南下——

他琢磨琢磨,又寫兩封信傳往京城,其中一封特意給了皇上,並在裡面放上一封請帖。

~~

寧王的書信傳出去不過一日功夫,皇上收到了沈嘯命人送的人頭。

皇上高興,直言這是他收過最好的節禮!當然,要是沒那麼燻人的話,會更好。

放了那麼多藥,也抵不過怪味,真是難為送人頭計程車兵了。

同一天,康王、秦王攜家眷入京。

皇上下令在宮中為二位接風,三品以上大臣同往。

宴席中,諸位大臣都看到了幾個孩子,康王帶了三子來。世子已到成婚年紀,另外兩個一個未滿十歲,一個剛滿週歲,週歲的那個說是自已的一個妾室所生。秦王帶了兩子來,一個六歲,一個兩歲。

但康王世子明顯不在人選之列。

席間康王請皇上為其世子賜婚,皇上應允,但誰家的女兒適齡、未定親,他還得去了解了解。

楚晏看著那幾個孩子,暗想,假如皇上真的過繼,朝臣和皇上自已應當都會選那個剛滿週歲的或者兩歲的,這個年紀小,還能重新教養。若是選那些年紀大的,養不熟,恐日後弄出什麼尊親父為帝的荒唐事。

可若選週歲的,就不是皇上自已過繼,是在替先皇過繼。

綜合來看,選兩歲的那個可能性更大,輩分合適。

接風宴上,皇上並沒有說孩子的事,只是敘舊,瞭解他們在封地的生活。問問他們怎麼看待寧王造反的事。

康王還能怎麼看待,他們這些藩王都是籠中鳥,錦衣衛天天在他們封地上晃悠。他們在富庶之地做鳥也就罷了,換到流放地,擱皇上自已身上,皇上自已也得反。

心裡話不能說,可有些話還是要說的——

“陛下,臣聽聞寧王早就在計劃謀反一事。那麼寧王這麼些年是如何躲過錦衣衛的?臣認為錦衣衛裡出現了叛徒,建安的,兩粵的,巴蜀的錦衣衛都有問題,溫玄知他失職。”

“不錯,那群錦衣衛就差住在王府了。昭王和寧王這群些亂臣賊子他們不盯,偏偏逮著臣等盯個沒完沒了!他們不僅失職,更是荒謬,臣要參溫玄知!”

“……”

錦衣衛們的職責挺多,監視各地藩王也在其內。

因而康王、秦王都對他們十分不滿。

兩人早就決定好了,此行上京一定要告錦衣衛一狀,最好能讓這群人離開他們的封地,煩死了。

本王去個茅廁,你們懷疑本王是在與人勾結,就差拿著沙漏給本王定下上茅廁的時間了。

本王去逛個青樓,你們懷疑本王是在培養細作,結果呢結果呢?

兩人越說越氣,口沫橫飛。

皇上見他們真的氣狠了,耐心解釋:

“巴蜀之地的錦衣衛失職,不是溫玄知的問題,那是上一任錦衣衛指揮使留下的爛攤子。這一次只怕也是。皇叔、秦王兄,錦衣衛也是在履行自已的職責,不過差點住王府也確實過了。待溫玄知回京,朕會命其重新調整江夏和臨安兩地的錦衣衛。”

“臣多謝皇上體恤。”秦王起身。

“秦王兄不必多禮,嚐嚐朕特意為你準備的荷花蕊。”

秦王道謝,坐下之時察覺到有一道視線一直盯著他,順著看過去:“本王瞧你有些眼熟,你一直瞧著本王,本王可是有何不妥?”

秦王上一次入京,還是先皇駕崩後一年,奉旨入京。

對於京城這些人真心不熟。

楚晏起身:“臣楚晏,見過王爺。”

“楚晏??”秦王就覺得這個名字有點耳熟:“你、你母親可是靖國公府之女?”

“正是。”

“原來是你小子,我說你怎麼眼熟。”秦王一笑。

楚晏的外祖母就是秦王府嫁出去的郡主,秦王府與皇上的關係,比康王要遠,但比其他王爺又近點。

細數一下,大家都沾親帶故。

楚晏:“臣見王爺有點親切,一時失禮,還望王爺勿怪。”

他總不能說,我在看你身側那些孩子。

皇上卻看一眼楚晏,這不像你會說的話。

秦王爽朗一笑:“無妨無妨。”

接風宴繼續。

期間楚晏還走近敬了他和康王一杯。

宴席結束,皇上就留下楚晏,你幹嘛呢?時不時掃人家一眼,若非對方是個男的,朕都懷疑你看上人家了。

楚晏什麼也沒說,畢竟他也只是懷疑階段,證據還沒找出來呢,總不能和皇上亂說。

內閣四大臣也追了上來,問皇上,見完幾個孩子,有何想法。

皇上:“朕看誰都沒什麼想法,回頭再讓皇后看看,待皇后回宮,她看完再說。”

都不是親生的,都不打算要。

至於皇后,自從平叛不順後,就出宮禮佛去了,說是要為大鄴將士祈福。

皇后不在,此事擱置,但皇上也沒讓他們離開,兩位王爺就帶著孩子們暫且在京城住了下來。

進入四月,局勢突然變的更緊張了些,上川衛指揮使突然領兵攻向江寧府的其他駐軍,並快速佔領了江寧府的一半疆土。

這上川衛指揮使還是宋首輔的外甥女婿呢,一時間朝堂裡的那些言官矛頭就對準了宋首輔。

又過一日,急報入京,建安水師發生內亂。

緊接著寧王散出訊息,要在皇上萬壽節那日登基稱帝!

在急報之後入京的,還有寧王送給皇上的信,寧王信中邀請皇上前往參加他的登基大典,並且在信中對其極盡挑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