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掃描器中一隻通體雪白的噬冰蟲被固定在正中間。這隻脫離了雪域蜘蛛的束縛的噬冰蟲有些躁動的不停的在空氣中揮動著自己的觸角。掃描器四面的盒壁上不停的從上到下的閃爍著一道道紅色的鐳射。隨著一道道光線掃過噬冰蟲的身體,與道分博士遠端同步的羔幸的電腦螢幕前也漸漸出現了一個正在構建的線條越來越複雜的噬冰蟲的生理結構圖。
“真是了不起的遠古物種!”在3D結構圖完成的一瞬間道分博士發出了一聲感嘆。
“你看這裡、這裡還有這裡!”隨著道分博士的的感嘆羔幸面前螢幕上的噬冰蟲的3D掃描圖上出現了三個紅圈標註的位置。
“這些都是昆蟲用來感受溫度的器官。”道分博士的游標分別指向了三個畫著紅色圓圈的位置。
“感受溫度的器官?”羔幸疑惑的皺起眉頭,她想了想自己的身體,除了一身豬皮之外好像沒長如此複雜的器官。
“沒錯,動物能對溫度的高低做出反應是因為它們都有溫度感受器。像你我這樣的哺乳動物大部分都是靠面板感受溫度,但是昆蟲沒有面板,因此它們發育出了專門用來感受溫度的器官。”道分博士解釋道。
“你看,它的觸角。”道分博士將游標移動到觸角上畫著紅色圓圈的部分並將圖片放大了幾倍。
“這個圓錐型的構造就是其中一個用來感受溫度的器官,它叫椎形感受器,通常情況下在昆蟲觸角附近專門用來感受環境的溫溼度的變化。這種感受器經常出現在蝴蝶等長有觸角且對溫溼度變化敏感的的昆蟲身上。從3D掃描結果看,這隻噬冰蟲的兩根觸角上有超過五千個這樣的錐形感受器。根據計算機分析的結果,它們每飛行16米就可以感受到環境溫度001度的微小變化。真是不可思議,這幾乎是普通昆蟲對溫度感知力的幾百倍。”道分博士解釋道。
“再看這裡……”道分博士又將游標移動到了另一個畫有紅色圓圈的地方……
(感興趣的書友記得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