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來來,這幾位叔伯長輩,你都認識吧?”
董卓發覺劉辯來了,打斷了爭論,招了招手,將劉辯安排在自已身邊入座。
劉辯一一行禮過去,這些人昨日午宴上都見過,更何況系統已經貼心將他們標註出來。
【呂布呂奉先,中郎將、都亭侯,SSS級。】
【董卓董仲穎,相國、郿侯,SS級。】
【王允王子師,尚書令,SS級。】
【賈詡賈文和,平津都尉,SS級。】
【李儒李文優,弘農王郎中令,S級。】
【蔡邕蔡伯喈,侍中,S級。】
夾在這一堆大佬中間,頂著B級人物卡的劉辯有些心慌,呼吸都有些急促起來。
“白兒,子師提議,關東聯軍勢大,不若暫避鋒芒,遷都長安,以防陛下受亂軍侵擾,你意下如何?”
劉辯震驚。
前日還在說調皇甫嵩、蓋勳進京的事情,怎麼突然就要討論遷都了?
而且還是王允這個深水倒鉤狼提出來的!
這怎麼看都有陰謀啊!
劉辯深吸一口氣。
“爺爺,茲事體大,白還想聽聽各位的想法。”
王允拱拱手,此事由他提議,自然是他先來解釋。
“相國,渭陽君,相國之兵雖久經戰陣,但畢竟敵眾我寡,不宜硬拼。遷都之策,好處有三點。”
“一來,關中四塞之地、沃野千里,高祖因之以成霸業。洛陽四戰之地、河道便利,可為天下一統之都,而不可為爭霸之倚仗。自古未有據洛陽而成霸業者。”
“二來,相國大軍,強在騎兵。若皇帝御駕在洛陽,則洛陽不可不守,不便發揮騎兵優勢。若遷都長安,相國便可集中力量,擊退各路叛軍。”
“三來,關東諸侯皆是野心勃勃之輩,若我們讓出洛陽,示敵以弱,各路諸侯之間必生嫌隙,互相攻伐。我們在關中休養生息,待局勢明朗,效法高祖,出關而天下定,豈不美哉?”
王允說完,面帶笑意,輕拂長髯。
劉辯掃視了其餘幾人,李儒眉頭緊鎖,賈詡波瀾不驚,蔡邕義憤填膺。
“王令君之言,蔡侍中如何看?”
蔡邕有些詫異,這渭陽君第二個居然點了自已,不過這也正合心意,忙道:“子師所言,有其道理。”
“不過,移都改制,天下大事。故盤庚五遷,殷民胥怨。昔關中遭王莽變亂,宮室焚蕩、民庶塗炭,百不一在。光武受命,更都洛邑。”
“今天下無虞、百姓樂安,明公建立聖主,光隆漢祚。無故捐宗廟、棄園陵,恐百姓驚動,必有糜沸之亂。”
蔡邕說完,見董卓迷茫地點了點頭,心中哀嘆。
“賈都尉可有什麼想說的?”
劉辯望向賈詡。知道他大概不會說什麼,但禮節上還是得問一下。
“末將聽聞,河內王匡正在招兵買馬,據傳已經得兵五千,不過相國放心,末將必守好平津!”
這話看似說了,又好像沒有說。沒有表態,卻也表了態。
董卓聽到河內王匡聚兵五千的訊息,眉頭頓時緊鎖。
“河內,乃洛陽北方門戶,這是腋肘之患,不得不防啊。”李儒也嘆了口氣。
劉辯點點頭。
眼下形勢已經很明白了,王允是遷都派,蔡邕是不遷派。賈詡直面河內叛軍,心生退意。董卓、李儒也擔心關東叛軍勢大,幾乎要被說動。
劉辯對眾人恭敬一禮,轉頭面向董卓。
“子曰:聽其言而觀其行。”
“正所謂,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竊以為,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劉辯三句話,王允頓感壓力巨大。
聖人言論起手,解讀作鋪墊,最終帶出自身意見……這難道是荀爽那個老東西教的?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這話樸實無華,簡單到不能再簡單,卻如萬鈞高山,死死將在場眾人的話語,全部壓在腳下。
因為這話,根本就不是在說是否遷都這樣的小事,而是跳出圈外,直接否定了眾人的話語權。
這是渭陽君在立威啊……
劉辯自然不知道王允心中的驚濤駭浪,緩緩道:“是否遷都,要考察三個問題。”
“其一是,關東叛軍的實際情況到底如何?”
“其二是,關中土地能否讓我們休養生息、供養大軍?”
“其三是,退入關中之後,再出關是否能平定天下?”
劉辯沒有過多分析。
可這三個問題,如一柄巨錘,重重擊打著在場所有人的心。
王允輕嘆一聲,自已這番謀劃,今日是定不下來了。
可這並不意味著遷都之議的失敗,反而,如果能解決渭陽君提出的三個問題,遷都之事自然可以板上釘釘。
也罷,渭陽君要立威,自已何不做個順水人情。
“相國,渭陽君此言,真如醍醐灌頂,允自愧不如。”王允微微欠身,“退居關中之議是允所提,允請任京兆尹,為相國探明關中詳情。”
董卓擺擺手:“此乃小事,子師何必親往,選一小吏足矣。”
劉辯忽然心中一動,拱手道:“相國,白可否舉薦人選?”
聽孫女稱自已為相國,董卓感到頗為新鮮,哈哈大笑,點了點頭。
王允眼睛一眯。果然,渭陽君這是打算樹立話語權,再順便安插自已人。
“相國所言甚是,探查民情,自然無需勞動公卿大駕。可此事又涉及機要,也不能輕易交付於閒散之人。”
“尚書郎鍾繇鍾元常,才智過人、敏捷幹練,可以讓他前往關中,仔細調查。”
眾人皆是一愣,忽而又會心一笑。
渭陽君小小年紀,此前又不涉足朝事,自然不可能認識鍾繇。
鍾繇出身潁川鍾氏,一定是那荀爽,藉助渭陽君旁敲側擊,想要提攜此人。
董卓想了想,望向王允。
“子師,此人是你尚書檯所屬,你看如何?”
“相國,渭陽君知人善任,乃是相國之幸,大漢之幸。”
王允露出笑容,連連點頭。
“相國,不知探查關東軍情,又該如何行事?還請示下。”
說著,王允衝著劉辯微微點頭,示意心悅誠服。
渭陽君想要爭權,自已就主動送出機會,徹底打消對方的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