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0章 一刀一劃刻反字,一撇一捺是傳承!

陳路輕提墨硯,以清水調和濃墨。

直至墨色濃淡相宜,既不失古樸之韻,又飽含靈動之氣。

手中湖筆浸入墨盤,飽吸濃墨。

閉眼深吸一口氣,開始往上面寫字。

他寫的格外小心和認真,不敢有絲毫懈怠。

【我怎麼感覺陳哥很緊張的樣子?】

【不應該啊,我看過主播寫的蘭亭序,妥妥的書法大家啊。】

【一個書法大家,寫這麼幾個毛筆字會緊張?】

【等一下,你們快看,主播寫的是反字!】

【什麼反字?水滸傳裡宋江寫的那種?】

【能不能多讀點書,宋江寫的是反詩,主播是把字反過來寫了。】

經過彈幕提醒,眾人這才注意到,陳路寫的字居然是反著的!

反著寫毛筆字,這難度絲毫不亞於倒背圓周率啊。

陳路沒有看彈幕,他全身心專注在手中的毛筆。

手腕微動,筆尖輕觸紙面。

起筆之處,如細雨潤物無聲,行筆之間,如江河奔騰不息。

隨著筆勢的推進,字與字之間,或疏或密,或連或斷,彷彿一幅流動的山水畫卷,在宣紙上緩緩展開。

墨香四溢!

柔和的陽光落下,灑在古樸的宣紙之上,為這方寸之間平添了幾分溫馨與雅緻。

寫反字對他來說也是很難的,不敢有絲毫懈怠。

終於,陳路抬起頭來,長長舒了一口氣。

“呼,可算是寫完了。”

別看只寫了幾十個字,他感覺比寫蘭亭序都要累。

這反字確實沒有看上去那麼簡單。

而且字塊本來就小,對力度掌控要求很嚴,絲毫馬虎不得。

他把鏡頭對準過去,一個個寫好的字塊呈現在直播間。

字型結構嚴謹而不失靈動,反著寫絲毫不影響毛筆字的美。

而彈幕早已經被刷了屏。

全是問他為什麼要寫反字,以及誇他牛皮的。

陳路解釋道:“這是軸對稱原理啊,字模是陽文的反字,墨水透過凹槽部分傳遞到紙張,印刷出來的文字才是正的。”

“這就叫一刀一劃刻反字,一撇一捺是傳承!”

他補充了一句:“初中學過這個原理吧,我以為大家都知道的。”

【你再罵?】

【完了,我小學畢業的事情被發現了。】

【我怎麼還是沒聽懂啊,難道我智商不夠用?】

直播間裡的一些書法大家,不禁連連讚歎。

拿毛筆寫反字,這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誰也不會閒的沒事去寫反字,這要經過專門的刻苦訓練。

沒個數年功夫做不到的。

陳路不僅寫了,還寫的這麼完美。

當真是英雄出少年啊。

【主播,你用的是老宋體吧,現在還手寫這字型的可不多。】

陳路點了點頭:“這位是懂行的,我寫的就是老宋體。”

“老宋體起源北宋,外形方正,筆畫橫平豎直,橫細豎粗,點、撇、捺、條、鉤的最寬處與書畫粗細相同。”

“這是最適合活字印刷的字型。”

“像什麼瘦金體之類的,好看確實好看,但根本不適合活字印刷。”

現代的老宋體都用於廣告印刷了,手寫的沒幾個。

相比其他的字型,美感上確實有所欠缺。

等到墨跡陰乾之後,就可以進行下一步了。

越來越多的人湧入直播間,人數已經突破二十萬了,再度打破了之前的人數記錄。

【我剛來,請問主播這是在幹嘛呢?】

【復刻活字印刷,我沒聽錯吧?】

【什麼什麼,你是說主播剛才寫了反著的毛筆字?】

聽到直播內容後,一個個都驚訝地張大嘴巴。

復刻活字印刷這麼牛的事,居然有一天能在直播間看到?

不刷點禮物說不過去啊,這是對手藝人的尊重!

滿屏的禮物飄了起來~

陳路伸手試了試,墨跡差不多幹了。

“可以進行下一步了,雕刻!”

【雕刻應該比較輕鬆吧?】

【肯定啊,字都寫好了,按照字的軌跡雕刻就行了。】

看到彈幕,陳路搖了搖頭:“如果說寫反字很難,那這雕刻的難度絲毫不遜色於寫反字。”

“因為字塊很小,雕刻者的刻刀需要格外精準,點橫勾劃,提按頓挫都不容一點失誤。”

“一旦失誤,這個字塊就算廢了,得重新雕下一塊。”

陳路不再理會彈幕,一手捏住字塊,另一手握住刻刀,開始雕刻起來。

每一次下刀都需要深思熟慮,力度拿捏得恰到好處,既不過分用力損傷材質,又不失精準。

每一刀都完美落入預設的軌道。

院牆落下幾隻鳥,嘰嘰喳喳地叫著。

彷彿被陳路吸引,站成一片看他雕刻。

【主播這認真的樣子,還真像個老手藝人啊。】

【陳哥就是個老手藝人啊,一般人能復刻出活字印刷?】

【這可真是個精細活啊,一筆一劃都馬虎不得。】

一邊刻一邊吹掉碎末,看似簡單的雕刻更加費時費力。

字塊表面漸漸顯露出細膩的紋理,光影交錯間,這些線條彷彿擁有了生命。

穿梭千年,回到了那個叫畢昇的人手中。

千年之前,他也是這麼一點一點,雕刻出泱泱華夏的全部文字。

雕刻需要極強的耐心,快不得也急不得。

而陳路恰好是個有耐心的人。

一開始不熟練,雕刻的比較慢。

熟了之後,速度就快了不少。

銀狐看著看著就困了,趴在石桌上縮成一團,準備好好睡一覺。

直播間的觀眾們有些直接睡著了。

沒辦法,這確實是個很枯燥的過程。

不光是活字印刷,每一項非遺的製作過程都是很枯燥的。

大多數人只知道非遺的美,知道非遺的珍貴,卻不知道製作過程的艱辛。

正是老手藝人們的堅守,他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重複這些枯燥的製作,才讓這些非遺沒有遺失在時間長河中。

他們真的值得每個人的敬意。

時代在發展,有更簡單快捷的方式代替了傳統工藝。

但不應該忘記傳統工藝。

沒有它們,哪來的新工藝呢?

現在用的活字印刷,也是從木活字一點點發展出來的啊。

終於,陳路抬起頭來,揉了揉發酸的脖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