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排骨鹽排骨,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排骨的味道。
不是簡單的在外表撒上一層,那樣味道更是滲不進去。
而是將細鹽與多種香料如花椒、八角、桂皮等慢火炒香,讓鹽的純粹與香料的馥郁完美融合,形成獨特的醃料。
這醃料均勻地塗抹在排骨上,經過醃製和風乾,鹽分緩緩滲透至肉質的每一絲纖維,既提鮮又去腥,更激發了排骨本身的甘甜。
陳路給諾諾單獨盛了一碗。
放上兩塊鹽排骨,香菇,土豆,冬筍,一碗營養豐富又好喝的湯。
“晨陽,翻新進度怎麼樣?”
陳路喝了一口湯問道。
王晨陽三兩口把嘴裡的大塊肉嚥下去。
“陳哥你放心,再給我一個禮拜,全部給你搞好!”
這個時間已經是往長了說的。
翻修一個小院,一般三四天就夠。
他說七天是給自己留一個緩衝的餘地。
因為陳路的設計圖紙真的很複雜,連廊,亭子,流蘇,建起來都是比較麻煩的。
更重要的原因是為了蹭飯。
上次的茶燻排骨,這次的鹽排骨都是絕頂美味啊。
他還從來沒吃過這麼好吃的排骨。
多幹幾天可以心安理得蹭飯啊。
雖說以他和陳路的關係,隨時來蹭飯也沒關係。
但總覺得有些不好意思。
每天來蹭飯顯得自己像個吃貨啊。
現在就不一樣了,有正當理由啊。
就他倆這關係,幹一天活不管飯說的過去嗎?
想到這裡,他又夾起一塊排骨大吃起來。
一鍋鹽排骨被吃了個乾乾淨淨,只剩下點可憐的殘羹冷炙。
對廚藝的最大認可就是把廚師做的菜全部吃光。
看到殘湯的狐狸母子一臉失望。
還以為能剩下幾塊排骨呢?
結果就這?
兩腳獸真的是吃貨啊!
晚上大白又來找陳路睡覺了。
它基本上每天都會來。
除了給諾諾講故事的夜晚,陳路都不會拒絕。
銀狐的毛真的又蓬鬆又軟,摸上去很舒服。
拒絕也沒用啊,大白總會趁他睡著後偷偷爬上床。
第二天一大早,陳路把趴在自己胸口呼呼大睡的銀狐挪開,準備起床。
一邊一邊開啟手機,直接被嚇了一跳。
居然有999+的私信?
【陳哥出息了啊,居然被人民日報點名表揚了!】
【不愧是我關注的主播,就知道沒看錯人!】
【人民日報這種級別的媒體,居然還會點名表揚一個博主,有史以來頭一次啊!】
【主播主播,快看看我分享的連結!】
陳路點選連結進去,正是人民日報的那篇文章。
“有這樣一位主播,不同於追求博眼球的自媒體時代,直播內容是簡簡單單的田園生活,粗茶淡飯,採菊東籬,卻活出了詩情畫意,活出了華夏人的自信精彩。”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他的影片沒有一個字誇華夏好,卻講好了華夏文化,講好了華夏故事。”
“。。。。。。”
配圖包括徽墨製作,復刻油紙傘,井鹽製作還有泥活字印刷。
全文洋洋灑灑上千個字,滿是對陳路的讚美之詞。
雖說現在的新聞學名存實亡,處處都是博眼球的虛假報道。
但人民日報作為官媒,報道還是很有分量的。
能被點名表揚,陳路覺得很自豪。
不過他並沒有驕傲。
弘揚非遺的道路,任重道遠。
足足上千種華夏非遺,他不過復刻了幾種而已。
需要傳承的還有很多很多。
而比陳路更高興的是龍牙平臺高管。
負責人都快樂瘋了,他面前的電腦螢幕上正是人民日報的報道。
高價簽下陳路真是個正確的決定啊。
被人民日報點名表揚的主播,除了他還有誰行?
龍牙平臺最近準備和嚮往的生活來一次合作,選一男一女兩個主播上節目。
他已經向領導推薦陳路了。
陳路的風格和嚮往的生活很契合。
都是悠閒的田園慢生活嘛。
而且最近黃雷和何靈也挺火的,所有人的朋友圈都是他倆。
蹭上這波熱度,說不定就能讓陳路成為全網的頭部主播。
再給龍牙平臺做波宣傳,跟戰音掰掰手腕。
那功勞少不了自己的啊。
他看了下陳路的直播預告。
千年一遇的獅子座流星雨?
想了一下,立刻發起了十萬人同看流星雨的活動!
復刻井鹽製作獲得了相當多的人氣值,足夠進行一次五連抽了。
陳路吐出漱口水,開始了抽獎。
虛空之中一個大轉盤滾動起來,緊接著幾道金光爆出。
【恭喜宿主獲得非遺傳承羽毛風箏!】
【恭喜宿主獲得非遺傳承打鐵花!】
【恭喜宿主獲得非遺傳承手工花燈!】
嘶,陳路倒吸了一口涼氣。
居然一下子爆出了三個非遺傳承,難道這次抽卡消耗了自己的壽命?
有點慌啊。
而且這三項非遺,都是非常牛逼的存在。
風箏很常見,早些年春日踏青,基本都會放風箏。
尤其在江南地區流行。
風箏最早被用於軍事上的紙鳶,負責傳遞訊號。
隨著清明節的興起,用途上有了轉變,向娛樂化轉型。
唐朝清明時節,掃墓、踏青,盪鞦韆,打馬球,紙鳶隨之流行起來。
“飾素紙以成鳥,像飛鳶之戾空,翻兮將度振沙之鷺,杳兮空光漸陸之鴻。”
說的就是風箏。
而羽毛風箏是風箏裡的極品。
1978年由張志剛老先生所創,在張老先生去世後這項非遺也就徹底失傳。
以山雞毛、鴨毛、鵝毛等為原材料。
每一根羽毛都要經過脫脂,塑性,貼上等幾十個步驟。
光是原材料的準備,就要至少一年的時間。
製作出的羽毛風箏栩栩如生,就好像真的鳥兒在天上飛。
正好春天到了,適合踏青的季節。
改天就來複刻下羽毛風箏吧。
羽毛風箏確實很牛,但打鐵花絲毫不比它遜色。
這是古代工匠們在鑄造器皿過程中發現的一種表演形式。
始於北宋,盛於明清,已有上千年曆史。
很多地方都有,開封打鐵花被譽為黃河流域十大民間藝術之首。
據說打鐵花最初是道士們為祈福禳災、驅邪鎮宅的法事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