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諾諾小時候睡的床,現在用不到了,我把它改造成曲水流觴桌。”
王晨陽撓了撓頭:“曲,曲水什麼?”
陳路嘆了口氣:“讓你多讀點書吧,不聽,看看,文化荒漠呦。”
“你又不是不知道,讓我讀書比殺了我都難受,你就別賣關子了。”
“夢雪告訴你哥,什麼是曲水流觴桌。”
王夢雪撇撇嘴,一臉無奈的樣子。
“就我哥那腦子,跟他說了也聽不懂,你就當是一種普通的桌子好了。”
“嘿我這個暴脾氣!”
王晨陽作勢要打,王夢雪趕緊躲到陳路身後。
“你倆別鬧了,晨陽,我要借用下全套的工具。”
“陳哥你行嗎,別桌子沒做出來,再把自己整傷了。”
雖說陳路從小到大都是夥伴裡最優秀的,不論智商還是運動能力都挑不出毛病。
輕鬆考上985院校,雙博士學位,是校籃球隊的隊長。
但這木匠活可沒那麼容易。
“放心吧,沒問題的。”
王晨陽把各種工具拿了過來,擔心地在一旁看著。
曲水流觴桌是設計圖紙裡自帶的小物件,陳路先在腦海裡過了一遍製作過程。
“這床有點長,咱們先給它鋸短點。”
陳路用鉛筆在木床上標出切割線,找了把鋸子出來,一腳踏在床板上,開始鋸床。
鋸子和床板摩擦,發出嘎吱嘎吱的響聲。
木屑不斷墜落。
短短的幾分鐘,額頭已經冒出了一層薄汗。
木匠活對體力的要求極高,哪怕氣溫並不高,他依然是出汗了。
看的王夢雪一陣心疼,拿了幾張紙替他擦汗。
陳路抬頭笑了笑:“謝謝夢雪。”
王夢雪害羞地低下頭:“不用謝,陳路哥哥。”
為了保證穩固,陳路給木床四角分別加了兩個支撐腿。
釘子對準,一錘一錘地砸了進去。
觀眾們一個個都不淡定了。
【我以為陳哥是吹牛皮的,結果他真會?】
【早就說了沒有主播不會的,你們偏偏不信。】
【這動作太熟練了,妥妥一個老木匠啊!】
【咱就是說主播到底哪項是短板?】
看著他嫻熟的動作,王晨陽放下心來。
陳哥是真會木匠活啊!
雖然不知道他是從哪學的。
但是有一句話叫能者無所不能,他早就習慣陳路的與眾不同了。
總的來說,曲水流觴桌的製作並不算難。
所以陳路一邊做一邊跟彈幕聊起天來。
“華夏傳統八大匠,木匠、泥匠、篾匠、鐵匠、船匠、石匠、油匠和剃頭匠,木匠是排在第一位的。”
“所謂十匠九難纏,木匠鬼不纏,連鬼都不敢招惹木匠,更何況是人。”
“因為木匠活很難學,三年學徒,五年半足,七年成師傅,能獨當一面的木匠至少也要七年學成,有求於人又怎麼敢得罪呢?”
【嘶,這是一個有文化的直播間啊。】
【國家就應該大力推廣這樣的主播,而不是什麼擦邊出來賣的!】
王夢雪呆呆地望著陳路。
不愧是陳路哥哥,長得帥,人好,知識還這麼淵博。
王晨陽撓了撓頭。
這些知識他聽老爺子說過,都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沒一個記下來的。
自己對木匠知識的瞭解居然還不如陳哥。
真是慚愧啊。
要讓老爺子知道了非得挨兩下子不可。
很快,四角的支撐腿全部上齊。
陳路推了推木床,紋絲不動。
剛才可是一推就晃的。
這下子足夠穩固,可以進行下一步了。
找了幾塊木板,給床板做個拼接。
畫出輪廓線,把不需要的部分鋸掉。
“大家知道古代哪些著名木匠呢?”
“我知道!”
王夢雪和諾諾同時舉手。
兩個人對視一眼,說出了同一個名字:魯班!
“我還知道一個,公輸班!”
王夢雪沒好氣地看了他一眼:“哥,魯班就是公輸班!”
“啊?這樣嗎?”
陳路拍了拍王晨陽的肩膀:“是這樣的。”
【魯班就是公輸班?我也是第一次知道誒。】
【這人怎麼既姓魯又姓公輸的,兩個姓?】
【樓上的你已經暴露自己的文化水平了!】
【話說除了魯班,好像沒什麼有名的木匠了。】
陳路笑著說道:“魯班的確是最有名的,發明了曲尺,墨斗,刨子,鋸子,被稱為木匠的祖師爺,但除他之外,還有不少有名木匠。”
“元朝最後一個皇帝元順帝,親手打造了一艘龍船,龍爪能自動撥水,龍船行駛時張牙舞爪。”
“木匠皇帝朱由校,整天跟斧子刨子打交道,只要看過一眼,他都能用木匠活復刻出來。”
說話間,木頭桌面逐漸成型。
用刨子把木板邊緣打磨乾淨,幾塊木板拼接在一起。
王晨陽驚訝地發現,桌面部分沒有使用一顆釘子。
“陳哥,這是卯榫結構?”
陳路點了點頭。
【主播主播,什麼是卯榫結構啊?】
【好像是古代一種很牛的建築工藝?】
【我記得課上學過,是全程不使用一顆釘子。】
【開玩笑吧,一顆釘子都不用,怎麼拼接在一起?】
所謂榫卯工藝,是利用木質構件間的凹凸結合構造,透過榫頭與卯眼的精準咬合,實現木料間牢固且靈活連線的技術。
幾乎不使用釘子,僅僅依靠木材本身的構造。
陳路手指過去:“大家看,這個凸出來的部分叫榫,凹進去的部分叫卯,兩個部分簡單咬合,不需要其他協助,就可以穩固結合在一起。”
卯榫結構真正能做到嚴絲合縫。
一旦鬆了,裝好的結構會自動脫落。
緊了,榫眼會被擠壓開裂。
“只有榫頭的厚度正好比榫眼薄三根頭髮絲的厚度,才能做到嚴絲合縫。”
“卯榫結構起源於新石器時代,距今有七千年曆史,幹欄式建築就是卯榫結構。”
“魯班鎖用的就是這種結構,古代的柱子,房梁和斗拱也大量使用卯榫結構。”
聽到陳路的講解,觀眾們一個比一個驚訝。
正好薄三根頭髮絲才能嚴絲合縫?
這要求也太嚴格了吧!
真不知道古人是怎麼想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