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5章 大腦反射區

嘿,朋友們!今天咱們要一起走進人體中最神奇、最複雜的“智慧寶庫”——大腦,還有與之相關的足底反射區。

咱們先來說說大腦的神奇之處。咱們之所以能成為如此聰明、有智慧的人類,這可都得歸功於咱們與眾不同的大腦呀!大腦就像是宇宙中最神秘、最複雜的“魔法盒子”,藏著數不盡的奧秘。

要知道,大腦裡大約近有一千億個神經元細胞,這數量簡直多得嚇人,差不多和銀河系裡的星體總數相當呢!這些神經元細胞在我們的大腦裡忙忙碌碌,不停地發射著訊號。當我們清醒的時候,大腦產生的電量在 10 到 23 瓦之間,厲害吧?這電量足以點亮一支燈泡啦!

大腦的重量平均在 1300 到 1400 克之間。就連被公認為世界上最聰明的愛因斯坦,他的大腦也只有 1023 克,只佔人體總重的約 2%。可別小看這小小的比例,大腦耗氧量卻高達全身耗氧量的 25%,血流量佔心臟輸出血量的 20%,每天流經大腦的血液就有 1727 升左右呢!

大腦作為地球上最複雜的系統之一,也是人體最高階的器官,它的解剖結構那叫一個複雜。簡單來講,主要分為四個區域,每個區域都像是一位身懷絕技的“超級英雄”,有著獨特而重要的使命。

先說說端腦吧,它直接位於顱骨拱頂下方,又分為額葉、頂葉、枕葉、顳葉和島葉。它掌控著我們的感知、認知、思維和情緒等高階功能,就像是一個全能的“指揮官”。當我們跳躍、踢球的時候,也是它在控制著自主肌肉運動。它還管著我們的記憶,無論是今天剛學的課文這種短期記憶,還是年輕時發生的趣事這種長期記憶,都在它的“管理範圍”內。

在大腦的深處,還藏著一些像“守門員”一樣的結構呢!下丘腦,大概只有珍珠大小,卻指揮著許多超級重要的功能。早上把你從睡夢中喚醒的是它,在你參加考試或者工作面試時讓你腎上腺素飆升的也是它。下丘腦還是個重要的“情緒調控中心”,控制著讓你興奮、憤怒或者不高興的那些分子,就像一個情緒的“魔法師”。下丘腦附近的丘腦呢,是進出脊髓和大腦的主要資訊交流中心,就像是一個繁忙的“交通樞紐”。還有一條由神經細胞組成的拱形通道從下丘腦和丘腦通向海馬體。這個小小的海馬體啊,就像是一個神奇的“記憶索引器”,把記憶傳送到大腦半球的適當部位進行長期儲存,當你需要的時候,又能迅速地幫你檢索出來。基底神經節(雖然圖上沒顯示)是圍繞丘腦的神經細胞群,它們負責啟動和整合運動。像導致震顫、僵硬、走路不靈活的帕金森病,就是通往基底神經節的神經細胞出了問題。

大腦還分為兩個半球,它們由胼胝體連線起來,就像一座“友誼的橋樑”。左半球負責邏輯、分析和語言功能,比如說話、做邏輯決策,就像一位嚴謹的“數學家”。右半球則負責直覺、創造力和空間感知,比如欣賞藝術、創作音樂,就像一位充滿靈感的“藝術家”。

大腦和神經系統的其他部分是由許多不同型別的細胞組成的,但其中最主要的功能單元是一種叫做神經元的細胞。所有的感覺、運動、思想、記憶和感受,都是神經元訊號傳遞的結果。神經元就像是一個個小小的“資訊使者”,由三部分組成:細胞體、樹突和軸突。

細胞體裡包含著細胞核,神經元生存和發揮功能所需的大部分分子都是在這裡製造的,就像是一個“生產工廠”。樹突呢,像樹枝一樣從細胞體延伸出來,接收來自其他神經細胞的資訊,就像一隻只“小耳朵”。然後,訊號從樹突穿過細胞體,可能會從細胞體沿著軸突到達另一個神經元、肌肉細胞或者其他器官的細胞,軸突就像是“資訊高速公路”。神經元通常還被許多支援細胞包圍著。有些型別的細胞會包裹著軸突,形成一個絕緣的髓鞘。髓鞘是一種脂肪分子,為軸突提供絕緣,幫助神經訊號更快、更遠地傳播,就像給高速公路鋪上了一層“防滑墊”。軸突有的很短,比如將訊號從大腦皮層的一個細胞傳到另一個細胞,距離還不到一根頭髮;軸突也有的很長,例如那些從大腦一直到脊髓傳遞資訊的軸突,就像一條長長的“通訊光纜”。

科學家們透過研究突觸對神經元有了很多重大的發現。突觸就像是訊號從神經元傳遞到另一個細胞的“交接站”。當訊號到達軸突的末端時,它會刺激微小囊泡的釋放。這些囊泡會將被稱為神經遞質的化學物質釋放到突觸中。神經遞質穿過突觸,附著在鄰近細胞的受體上。這些受體就像一個個“開關”,可以改變接收細胞的屬性。如果接收細胞也是一個神經元,訊號就可以繼續傳輸到下一個細胞。大腦中大約有 860 億個神經元,透過突觸相互連線,形成了一個超級複雜的網路,就像一張密密麻麻的“資訊大網”。這種神經可塑性讓我們能夠適應環境、學習新的技能,就像大腦有了“七十二變”的本領。

大腦的功能那可多了去啦!

先說記憶吧,有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特別是海馬體,在這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就像一個記憶的“大管家”。

情感和決策也密切相關,大腦的邊緣系統就像是情感的“發源地”,影響著我們的決策。

做夢的時候,在快速眼動睡眠階段,大腦會處理白天的經歷,整理資訊,就像一個“夜間加工廠”。

大腦還在意識活動和無意識層面運作,有時候我們自已都沒意識到大腦在默默地工作。

語言和交流也離不開大腦,布羅卡區和韋尼克區專門處理語言,負責語言的產生和理解,就像語言的“誕生地”和“翻譯官”。

創造力和聯想能力更是讓大腦能夠產生新的概念和創新,就像一個充滿創意的“魔法工廠”。

大腦雖然只佔身體重量的約 2%,但消耗的能量卻大約是 20%,它可真是個“能量消耗大戶”!需要大量的氧氣和葡萄糖來維持功能,就像一輛高效能的跑車需要優質的燃料。

人類的大腦結構是逐步演化而來的,從簡單的爬行動物大腦慢慢發展到複雜的哺乳動物大腦,就像一部漫長的“進化史”。

大腦的灰質,特別是兩個腦半球的灰質,負責監督思考、說話、知覺等功能,左右兩個半球分別控制和調節著不同的功能,就像兩個分工合作的“好夥伴”。

大腦皮層覆蓋在大腦和小腦的表面,就像給它們披上了一層重要的“外衣”。它來自拉丁語中的“樹皮”,厚度相當於兩到三枚硬幣疊起來。大腦中的大部分實際資訊處理都發生在大腦皮層。當人們談論大腦中的“灰質”時,說的就是這個薄薄的皮層。大腦皮層是灰色的,因為這個區域的神經缺乏絕緣性,而絕緣性使大腦的大多數其他部分看起來是白色的。大腦中的褶皺增加了其表面積,因此增加了灰質的數量和可處理的資訊量。

每個大腦半球可以分為幾個部分,也就是腦葉,每個腦葉都有自已專門的功能。咱們來好好考察一下這些腦葉及其專長。

額葉,就在額頭的正後方。當你規劃一個時間表,想象未來,或者進行推理論證的時候,這兩個額葉可做了不少工作,就像你的“未來規劃師”。在每個額葉的最後部分是運動皮層,它幫助計劃、控制和執行自願或有目的的運動,比如移動手臂或者踢球,就像你的“運動指揮官”。

頂葉,在額葉後面。當你享受美食,感受食物的味道、香氣和質地的時候,就是這兩個頂葉在努力工作,而且閱讀和算術也是它們的拿手好戲,就像你的“美食鑑賞家和數學小助手”。

體感皮層,就在頂葉的前部,運動區的後面。這些區域接收來自身體其他部位的溫度、味覺、觸覺和運動資訊,就像你的“身體資訊接收器”。

枕葉,在大腦的後面。當你看這篇文章上的文字和圖片時,就是這兩個區域在辛勤工作。這個區域被稱為枕葉,處理來自眼睛的影象,並將這些資訊與儲存在記憶中的影象聯絡起來。要是枕葉損壞了,那可就糟糕了,可能會導致失明,就像你的“視覺處理器”出了故障。

顳葉,是大腦半球的最後一個腦葉,位於視覺區域的前面,在頂葉和額葉的下面。無論你是欣賞交響樂還是搖滾樂,你的大腦都會透過這些顳葉的活動做出反應。在每個顳葉的頂部是一個負責接收來自耳朵資訊的區域。每個顳葉的底部在形成和檢索記憶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包括那些與音樂有關的記憶。該葉的其他部分還能整合記憶、味覺、聽覺、視覺和觸覺的感覺,就像你的“感官整合大師”。

一些關鍵的神經遞質也在大腦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神經遞質是腦細胞用來相互交流的化學物質。有的神經遞質能讓細胞更加活躍,被稱為興奮性神經遞質,比如乙醯膽鹼,它支配著肌肉收縮,還能讓腺體分泌激素。阿爾茨海默病最初影響到記憶的丟失就和乙醯膽鹼的短缺有關。穀氨酸也是一種主要的興奮性神經遞質,但過多的穀氨酸會殺死或損害神經元,還和帕金森病、中風、癲癇發作以及對疼痛的敏感性增加等疾病有關。γ-氨基丁酸是一種抑制性神經遞質,有助於控制肌肉活動,是視覺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增加大腦中γ-氨基丁酸水平的藥物可以用來治療癲癇發作和亨廷頓氏病患者的震顫。羥色胺是一種神經遞質,能收縮血管、促進睡眠,還參與溫度調節。血清素水平低可能導致睡眠問題和抑鬱症,而血清素過多可能導致癲癇發作。多巴胺是一種抑制性神經遞質,參與情緒和複雜運動的控制。大腦某些部分多巴胺活動的喪失會導致帕金森病的肌肉僵硬。許多用於治療行為障礙的藥物就是透過改變大腦中多巴胺的作用來發揮效果的。

接下來,咱們再看看大腦在足底的反射區。

大腦反射區位於兩側足底,在𧿹趾腹。定位是除了𧿹趾腹前端(前額區)以外的全部𧿹趾腹。

按摩這個反射區的時候,咱們用的手法是指關節推法。著力點是食指的第一指間關節。

施力手的食指要屈曲,輔助手的四指放在足趾背側,拇指放在𧿹趾頂端(前額區),一起把𧿹趾固定好。

操作的時候,要從𧿹趾腹的遠側向近側推動。

這裡有兩個注意點要記住哦!第一,輔助手的拇指必須放在𧿹趾頂端來固定𧿹趾,可不能放在𧿹趾根部。不然,不僅𧿹趾不容易固定好,𧿹趾腹近側部也會因為被阻擋而推拿不到。第二,這個區位面積比較寬,施術的時候從內到外或者從外到內都可以,但一定要把整個區域都推拿到。

這個大腦反射區的適應證包括頭昏、失眠、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等等。

朋友們,透過這次對大腦反射區的深入瞭解,是不是對咱們身體裡這個神奇的部分有了更深刻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