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宇宙第1233年,經歷了三年的星際航行,以聯合政府為主導的星際艦隊,來到了位於太陽系最邊緣的“海王星”。
早在意識宇宙第1000年,人類第一次正式觀測到了這顆遙遠的行星,發現者便以古羅馬神話中海神“尼普頓”的名字為它命名。因為其是太陽系中離太陽最遙遠的一顆行星,海王星受到的光照程度約為地球的千分之一。照常理來說,海王星是不可能誕生生命的。
但在1230年,也就是聯合政府出兵整治以色列的那年,一架自殺性的探測器確實在降臨到海王星表面的凍層後,捕捉到了有巨大生命體存在的影響。
“你怎麼看,我的朋友。”雷諾的雙眼緊盯著星球表面正在移動的“大黑斑”,下令讓二十艘“大河”戰艦組成的巨型戰艦方陣先行待命,然後開始向託雷斯尋求意見。
託雷斯顯得尤為謹慎,他解釋道:“這塊黑斑,應該是反旋風暴。還是先讓無人探測器下去看一看吧。”
“大河”戰艦,是以託雷斯的旗艦“開拓者”號為原型,改進而來的巨型戰艦。它的體型是“開拓者”的十倍,而能在短短時間內擁有近三十餘艘這樣的戰艦,一來是因為託雷斯提供了技術支援,二來是取決於“基建大國”中國的核心生產力。
之所以建造這樣的鉅艦也是有原因的。“大河”不僅僅是一艘艦船,它更像是一個個完整的軍事要塞。每艘“大河”內部,幾乎都容納了約上萬名員工。軍工廠,研發車間,訓練場,停機坪,生命迴圈維持工廠,農場......凡所應有,無所不有。
這使得“大河”在航行的過程中,還能夠不斷的按需生產。這種新型的無人探測器,就是由託雷斯主導,在艦船內完成製造的。因為“海王星”的表面溫度,低於零下200℃,大氣中的氫,氦,甲烷等主要成分,在如此低的溫度中應當是流體,這就是其反常識的地方——普通物質在受熱過後,會經過3個階段,例如水就是從固態轉變成液態最後變為氣態,也就是凝固,流動,蒸發。海王星上的海洋則完全相反,它是因為極端的低溫而形成的。
這片海洋和人類理解的海洋存在著巨大的區別,想象一下,只是一粒灰塵稍微觸碰到這種表面,就會被瞬間抽離溫度形成一塊巴掌大小的冰面。當然這只是打了一個比方,因為很少有塵埃能穿過海王星的大氣,它們通常會被凍結然後成為大氣的一部分。
所以,探索海王星所用的無人機必須要經過特別的抗凍改良, 以確保能先“活著”穿越這層大氣。在成功穿過頂端大氣之後,接著是第二項考驗——熱成層。要穿越這道考驗,無人機需要能夠抵抗約430℃左右的高溫,所以託雷斯在無人機的內部,特意加裝了一層抗輻射結構。
再這一層一層的龜殼結構有序分離過後,海王星這顆離太陽最遠的神秘星球,終於一幕幕的展現在眾人眼前。
這時一顆被蒼白色覆蓋的星球,無人探測器顯示,隨著越發接近地表,溫度也在穩定的升高,無人機貼著地面和地面飛行著,透過外接鏡頭可以很直觀的發現,這些冰就像活的一般。它們沿著無人機的飛行軌跡,形成了一排如矮草般晶瑩剔透的藍色冰棘。
“保持這個高度,但是不要過於貼近地面。”託雷斯小聲的告訴操作員。“低溫會把探測器吃了!”因為,即便溫度有所升高,但接近地表的位置也還是維持在在零下160℃——180℃左右。這也使得眾人,看到了在地球上基本不可能見到的壯觀畫面——一整片冒著氣泡,沸騰的海洋。
“測量一下海洋表面的問題。”
“大約是零下175℃左右。”研究員回報說。
託雷斯聽到這個結果,深深的吸了一口氣,然後向雷諾解釋道:“這是一片甲烷海......可惜了,如果有足夠的綠金我們就可以將這片海洋抽離出來,這樣就可以解決地球的能源問題了。”
“甲烷?”聽到這個詞,雷諾第一反應就是爆炸:“也就說,這鬼地方隨時可能爆炸?”
“怎麼可能!”託雷斯笑了笑“這地方根本就燃不起來。”
“可以下去?”
“用折躍吧。”
“折躍?我們連奇點都沒有,怎麼折躍?”
“這架探測器可自帶了設定座標的定位功能。它本身就是一個小型的奇點生成裝置。”託雷斯的話語剛剛落下,只見那無人探測機彷彿被賦予了生命一般,迅速地展開了它外層的保護膜。原本只是一個小巧玲瓏、形如梭子般的物體,眨眼之間就發生了驚人的變化——它逐漸伸展開來,宛如一隻輕盈的蜘蛛懸停在了半空中。
更為引人注目的是,在這個探測器的內部,竟然有一枚散發著神秘光芒的綠色晶體正熠熠生輝。這枚綠色晶體可不簡單,它正是託雷斯當初在逃離“特效星”時,趁著混亂從牢房守衛身上成功摘取到的“綠金”。
“你到底瞞著我做了多少事情?”雷諾有些不滿的看向託雷斯。
託雷斯露出一抹壞笑:“給你說了你也不懂。”
“你不說我更不懂”雷諾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穿上特製的宇航服:“這次探測就由我帶隊,你們那些老菸民注意點,聽到甲烷我就慌。”
說完,探險小隊的成員走進折躍倉,化作一道道藍光,消失在了眾人的視線中。
不到一會,通訊器傳來了雷諾的聲音:“這裡是雷諾,呼叫母艦。”
託雷斯湊到通訊機邊回覆道:“收到!這裡是母艦,請探險小組開啟攝像頭。”
“咔嚓”一聲,此時大螢幕上,5人探險小組的畫面同時被點亮。母艦上的工作人員也在第一時間聽到了他們的抱怨。
“這宇航服也太重了吧。”
“那是自然”託雷斯解釋說:“海王星的重力是地球的30倍,沒有宇航服你們早就成肉泥了。”
雷諾皺了皺眉頭:“是這樣的嗎?那我們下一步該怎麼辦?”
“你們先隨便逛一逛,然後把宇航服右手邊的探測器根據我發給你們各自的座標安上去。嗯,順便也可以講講你們的感受,我想會有很多人很好奇。”
“感受?”雷諾對著其餘成員做了個分散的手勢,接著從右臂處取下探測器指了指,抱怨道:“我的感覺就是風大!地球上可沒這麼大的風,這鬼地方真的能有生命?”
託雷斯看向一旁的研究員竊笑道:“有沒有生命得探測了以後才知道,地球上的最大臺風風速是118KM\/小時,海王星上的風是它的十倍。”
“我的乖乖,那我怎麼還沒飛起來?”
“這就是科學的力量了。”託雷斯忽然嚴肅起來:“你們最好快點找到一個可以避風的地方,儀器顯示有一個大型的氣旋正在你們不遠的地方生成”
“這個不用你說我們都看到了!”
只見在探險隊不遠處的海面上,海水劇烈的翻湧著,逐漸形成一個連通著海面與海底的巨大漩渦,一道白色散發著強烈熱氣的龍捲慢慢的向上攀爬。
誰也沒想到探險隊只是剛剛來到地表,就見識瞭如此劇烈的大氣變化。
氣氛一下變得緊張起來,站在託雷斯邊上的研究員看著螢幕上的白色的圓點,有些驚訝的說道:“怎麼可能會有這麼高的溫度,甲烷為什麼還沒爆炸?”
託雷斯問道:“大氣中的甲烷密度是多少”
操作員回答:“大約在35%左右”
“甲烷密度太高也是不會爆炸的”託雷斯慶幸的嘆了口氣接著問道:“孔夫子的預測模型出來了嗎?”
“怎麼會這麼大!”看著螢幕上電腦的演算結果,所有人都張大了嘴巴。
“什麼東西,有多大”雷諾聽了個稀裡糊塗。
“有一個地球那麼大……”研究員瞪大了眼睛。
“只有暫時中止任務了”託雷斯命令道“折躍系統冷卻好了嗎?”
“折躍系統一切正常,只是……”操作員指著螢幕。
託雷斯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去,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涼氣……
原來,那位研究員口中所說的如同地球一般巨大之物,並非眾人起初所認為的、正在探索隊附近海域形成的那場風暴。實際上,這竟然是一個從液態甲烷中猛然翻騰而出的超巨型生物體!它的出現如此突兀且令人震驚。
“折躍!趕快將他們折躍走!不行啊!已經來不及了!迅速尋找掩體躲避!”託雷斯心急如焚地大聲呼喊著,聲音中充滿了驚恐與焦急。他深知情況萬分危急,一旦稍有不慎,後果不堪設想。
“千萬別跟海水產生任何直接的接觸!否則必死無疑!”託雷斯繼續吼道,額頭上豆大的汗珠不斷滾落下來。此時,所有人的目光都被那個突然衝上天空、遮蔽了整個天際的龐大黑影所吸引。那股強大至極的壓迫感猶如泰山壓卵般襲來,即便是歷經無數戰火洗禮、身經百戰的雷諾,此刻也被嚇得不敢輕易挪動半步。
......
那隻巨大的鯨魚猶如一座從深海崛起的山嶽,猛然間高高地躍出海面。其身軀之龐大令人瞠目結舌,僅僅是暴露在大氣中的那一部分,即便是遠在星艦之上的人們,也能夠清晰無比地目睹到這震撼人心的景象。粗略估算一下,這部分竟然足足佔據了整個海王星表面積的百分之一!
巨鯨全身閃爍著一種宛如玻璃般晶瑩剔透的光澤,這種光澤並非單一的色彩,而是隨著光線的變化而不斷流轉、變幻,時而呈現出深邃的藍色,彷彿無盡的海洋;時而又化作通體透白與凍層融為一體。每一次光芒的跳動都如同宇宙中的星辰閃爍。它長嘯一聲,呼吸彷彿牽動著整顆星球的脈搏,所有的風都在一瞬間突然停了下來,然後被一股更加巨大的牽引力吸進了它那張如黑洞般的巨口中。
雷諾瞪圓了眼睛,在最不合時宜的時候開了一個死亡玩笑:“託雷斯,這套宇航服有潛水功能嗎?”
“怎麼可能?”託雷斯大聲回答道:“這可是零下220℃的甲烷!”
“那我們就只能祈禱了......”雷諾閉上了眼睛。
只見那龐然巨物——巨鯨的身軀正以一種極其緩慢的速度緩緩下落著,就好似時間在這一刻被按下了暫停鍵,所有的一切都凝固在了這一瞬間。而就在此時,一直沉默不語、靜靜觀察著局勢發展的邵默涵終於有所動作了!
他面色凝重地伸出自已修長的手指,穩穩地抓住了巨鯨碩大無比的頭部,並輕輕一提。剎那間,一股令人毛骨悚然的刺骨寒意如洶湧的潮水般沿著他的兩根手指迅速蔓延開來,眨眼功夫便傳遍了他的整個身軀。這股寒意猶如千萬根冰針同時刺入骨髓,讓邵默涵不禁渾身一顫,但他咬緊牙關,強忍著這難以忍受的劇痛,手上的力道絲毫未減,依舊緊緊地提著巨鯨的頭顱不肯鬆手。
託雷斯敏銳的第六感讓他意識到有一股無形的力量在此刻席捲到了海王星,他並未遲疑,趁著著短暫的空隙,馬上下令讓操作員啟動了折躍裝置,隨著道道藍光的閃現,雷諾等人安然回到了母艦上。
隨後,邵默涵鬆開了手指,巨鯨的身體重重的跌落在海面上,那瞬間以它為圓心,掀起了一道近千米高的海嘯。由甲烷構成的海水,穿過了熱成層,在高溫的作用下迅速的轉變成氣體繼續升騰,直到接觸到海王星的表層大氣底端,又在低溫與高壓的雙重作用下,化作一塊塊閃耀的鑽石再次穿過熱成層,穿透海面留下一道道白色的冰柱。
但這個些向下延伸的冰柱並沒有維持太長時間,很快就因為寒冷的氣候再次轉化成了流動的甲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