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來去至止”這六個字,是診脈的精髓所在,最初是由滑伯仁提出來的。但滑氏的解釋並沒有完全揭示其深層含義,這六個字中還蘊含著更精妙的醫理,我將在下面詳細闡述。
在初診時,首先要仔細觀察脈象的上下。上下的意義包含了升降、陰陽、臟腑以及補瀉等多個方面。明確了上下,就能條分縷析地辨證施治,這是初診時不可不明的重要原則。
在診治過程中,接下來要詳細觀察脈象的來去。來去的意義在於判斷指下和氣是否到來,形證中的乖氣是否退去,這可以區分病情的進退。同時,透過觀察邪氣是否漸去,生氣是否漸來,可以判斷病情的消長。明確了來去,就能辨別吉凶,掌握治療的主動權,這是中診時不可不察的重要原則。
在統觀初診和中診的全域性後,最後還要詳細觀察脈象的至止。至止的意義在於,每一次的舉動都要預料到其必然的結果,每一次的聽聞都要思考其最終的歸宿。只有知道了開始和結束,才能接近醫術的神妙境界,這是末診時不可不察的重要原則。
這六個字的意義,真可謂是診脈的綱領。因此,我在滑氏的基礎上進行了補充和解釋。滑氏原論說:察脈必須瞭解上下來去至止這六個字,如果不明白這六個字,就無法區分陰陽虛實。上者為陽,來者為陽,至者為陽;下者為陰,去者為陰,止者為陰。上者是指脈象從尺部上升到寸口,表示陽生於陰;下者是指脈象從寸口下降到尺部,表示陰生於陽。來者是指脈象從骨肉之分出於面板之際,表示氣之升;去者是指脈象從面板之際還於骨肉之分,表示氣之降。應者為至,息者為止。
接下來是胃氣的解釋。凡診脈必須知道胃氣的重要性。經文中說:人以水谷為本,所以人如果沒有水谷就會死亡,脈象如果沒有胃氣也會死亡。又說:脈象弱而滑,是有胃氣的表現。還說:邪氣來時脈象緊而疾,谷氣來時脈象徐而和。另外,五味入口後藏於胃中,以養五臟之氣。因此,五臟六腑之氣味都出於胃,並在氣口(即寸口)處有所表現。由此可見,谷氣就是胃氣,胃氣就是元氣。元氣的到來,力和而緩;邪氣的到來,力強而峻。高陽生說:脈象阿阿軟若楊柳(即柔軟如柳枝),這是脾家的脈象,在四季中都應如此,這也就是胃氣的表現。所以凡診脈者,無論脈象浮沉遲數如何變化,即使遇到多種病狀同時出現,但只要能在邪脈中兼見軟滑徐和之象,就說明五臟中都有胃氣存在,病情必然不會嚴重。為什麼呢?因為胃氣是正氣,病氣是邪氣,邪正不能兩立,一勝則一負。如果邪氣勝則正氣敗退;正氣到來則邪氣退去。所以如果想要觀察病情的進退吉凶,就應當以胃氣為主。觀察的方法是:如果今天的脈象還比較和緩,明天卻變得更弦急,就知道邪氣在進一步侵入;邪氣越進病情就越嚴重。如果今天的脈象很弦急,明天卻稍微和緩了一些,就知道胃氣在逐漸恢復;胃氣恢復則病情就會逐漸減輕。即使是在很短的時間內,脈象初時弦急而後變得和緩的,也是胃氣到來的表現;初時和緩而後變得弦急的,則是胃氣離去的表現。這是觀察邪氣與正氣進退的方法。
至於生死的徵兆,也主要是以胃氣為依據。胃氣中和則四季皆宜,所以春天的脈象微弦而和緩、夏天的脈象微鉤而和緩、秋天的脈象微毛而和緩、冬天的脈象微石而和緩。這是胃氣的常態也就是健康人的脈象。如果脈象沒有胃氣那就是真髒脈。出現真髒脈為什麼會死亡呢?因為人的元氣來自先天即天氣是精神的根本;人的胃氣來自後天即地氣是血氣的滋養。在後天必須依賴先天為主持;在先天也必須依賴後天為滋養。沒有根本的會死亡沒有滋養的也會死亡。怎麼驗證呢?比如只有弦脈、只有鉤脈、只有毛脈、只有石脈等都是真髒脈。這是因為孤髒之氣獨見而胃氣不能與之相和所以就會死亡。而且脾胃屬土脈象本應和緩土最怕木脈象則弦強。凡脈象弦急的這都是土敗木賊的表現非常不吉利。如果弦急輕微還可以救治;弦急嚴重的胃氣就窮盡了。
接下來是真辨的部分。根據脈法所說浮脈通常表示病在表沉脈表示病在裡數脈表示多熱遲脈表示多寒弦強表示實證微細表示虛證。這是通常的情況。但在疑似病症中還有更細緻的辨別這裡面的關係非同小可不能不仔細考察。比如浮脈雖然通常表示病在表但是陰虛血少、中氣虧損的人脈象也會浮而無力所以浮脈不能一概而論為表證。沉脈雖然通常表示病在裡但是表邪初感且深入的人由於寒邪束縛了皮毛脈象不能外達所以脈象也會沉緊因此沉脈也不能一概而論為裡證。數脈通常表示熱證但是真正熱盛的人脈象並不一定快。凡是虛損病症陰陽兩虛、氣血紊亂的人虛症越嚴重脈象越快所以數脈不能一概而論為熱證。遲脈通常表示寒證但是傷寒初愈、餘熱未清的人脈象往往遲而滑所以遲脈也不能一概而論為寒證。弦強脈類似實證但是真陰胃氣大虧以及陰陽關格等病症的脈象也會豁大而弦健所以強脈不能一概而論為實證。微細脈類似虛證但是凡是疼痛至極、氣閉不通、營衛壅滯的人脈象往往會伏匿不見所以伏脈不能一概而論為虛證。由此推斷不只是這些脈象中都有疑似之處都有需要仔細辨別的地方。診脈能夠達到這種境界的人一定是學識淵博、醫術高明的學者啊!這真是不容易達到的境界啊!
最後是從舍辨的部分。共三條。凡治病的方法有應當捨棄症狀而遵從脈象的有應當捨棄脈象而遵從症狀的。為什麼呢?因為症狀有真假脈象也有真假。凡是遇到脈象與症狀不相符合的情況就必然有一個是真的一個是假的隱藏在其中。所以有的陽證卻見到陰脈有的陰證卻見到陽脈;有的虛證卻見到實脈有的實證卻見到虛脈。這一陰一陽、一虛一實的情況應該如何處理呢?在治病過程中遇到這種情況最難下手最容易出錯。如果沒有真知灼見必然會誤人性命。何況現在的人只知道看表面的現象而不瞭解隱藏的微妙之處。凡是遇到症狀實而脈象虛的情況就只會直接針對症狀進行治療而忘記了脈象所反映的真實虛損;或者遇到脈象弦大而症狀虛的情況也只會直接針對脈象進行治療而忘記了症狀所反映的並無實邪。這種情況的原因正是因為似虛似實、疑似難明,應當捨棄哪個、遵從哪個,很少有人知道其中的要領。醫生在治病過程中迷失方向,沒有比這更嚴重的了。我曾經仔細觀察過這種情況,大抵症狀實而脈象虛的,必然是症狀為假實;脈象實而症狀虛的,必然是脈象為假實。怎麼判斷呢?比如外表雖然煩熱但脈象微弱的,必然是火虛;腹部雖然脹滿但脈象微弱的,必然是胃虛。虛火、虛脹,怎麼能夠用攻法治療呢?這種情況應該遵從脈象的虛,而不遵從症狀的實。又比如本來沒有煩熱但脈象洪數的,並不是火邪;本來沒有脹滯但脈象弦強的,並不是內實。沒有熱沒有脹,怎麼能夠用瀉法治療呢?這種情況應該遵從症狀的虛,而不遵從脈象的實。凡是這一類的病症,都只說有假實,不說有假虛,這是什麼意思呢?因為實有假實,虛無假虛。假實是因為病情多變幻,所以才有假;假虛則是因為虧損已經顯露,所以沒有假。大抵脈象與症狀不符合的,其中必然有詐,必須先觀察其虛處以求得疾病的根本,這樣才能避免誤診。這確實是一個不容易掌握的重要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