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寒熱辨析:陰陽變化、真假辨別

寒熱篇:寒熱是陰陽的變化表現。陰不足則陽乘之,其變化為熱;陽不足則陰乘之,其變化為寒。所以陰勝則陽病,陰勝表現為寒;陽勝則陰病,陽勝表現為熱。熱極則生寒,是因為熱到極點會轉化為寒;寒極則生熱,是因為寒到極點會轉化為熱。陽虛則外寒,寒邪必定損傷陽氣;陰虛則內熱,熱邪必定損傷陰氣。陽盛則外熱,陽邪歸於陽分;陰盛則內寒,陰邪歸於陰分。寒邪會損傷形體,形體指體表;熱邪會損傷氣,氣指體內。所以在火氣旺盛的季節,陽氣有餘而熱病發生;在水氣旺盛的季節,陽氣不足而寒病發生。人為因素導致的疾病來自於內,氣候交替導致的疾病來自於外。寒熱的表裡應當知道,寒熱的虛實也不可不辨別。

熱在表的症狀,有發熱頭痛、丹腫斑黃、揭去衣被、各種疼痛和瘡瘍。

熱在裡的症狀,有昏悶脹滿、煩渴喘結,或者氣急叫吼、躁擾狂越。

熱在上的症狀,有頭痛目赤、喉瘡牙痛、各種逆氣衝上、喜冷舌黑。

熱在下的症狀,有腰足腫痛、二便秘澀,或者熱痛遺精、溲混便赤。

寒在表的症狀,有惡寒、身體發冷、浮腫、面容青慘、四肢寒冷厥逆。

寒在裡的症狀,有冷飲腸鳴、噁心嘔吐、心腹疼痛、惡寒喜熱。

寒在上的症狀,有吞酸、膈噎、飲食不化、噯腐脹噦。

寒在下的症狀,有清濁不分、鶩溏痛洩、陽痿、遺尿、膝寒足冷。

病人身體大熱,反而想要靠近衣物,這是熱在面板,寒在骨髓的表現;身體大寒,反而不願意靠近衣物,這是寒在面板,熱在骨髓的表現,這是辨別表證的方法。如果內熱非常嚴重,也常常會畏寒,這應當根據脈象和症狀綜合觀察。

真正寒證的脈象,必定遲弱無神;真正熱證的脈象,必定滑實有力。陽髒的人多熱,陰髒的人多寒。陽髒的人,必定平生喜歡冷而厭惡熱,即使朝夕都吃冷食,也不會生病,這是他們陽氣有餘。陰髒的人,一旦受到寒涼,脾腎就會受傷,這是他們陽氣不足。但是陽氣強的人少,十個中只有兩三個;陽氣弱的人多,十個中常有五六個。然而,倚仗陽氣強的人反而容易生病,畏懼陽氣弱的人常常安寧。如果看到別人的陽氣強就嫉妒自已的陽氣弱,那就和矮子看戲、醜婦效顰沒有區別了。

寒熱真假篇:寒熱有真假之分,即陰證似陽,陽證似陰。因為陰極反能躁熱,這是內寒而外熱,即真寒假熱;陽極反能寒厥,這是內熱而外寒,即真熱假寒。假熱的人最忌諱寒涼,假寒的人最忌諱溫熱。觀察這種方法,應當專以脈象的虛實強弱為主。

假熱的人,是水極似火。凡是病傷寒或患雜證,有的是平素體質虛寒,偶爾感受邪氣而導致的;有的是過於勞倦而導致的;有的是過於酒色而導致的;有的是過於七情而導致的;有的是原本不是火證,因為誤服寒涼而導致的。真熱的人本來會發熱,而假熱的人也會發熱。其症狀也會表現為面紅煩躁,大便不通,小便赤澀,或者氣促,咽喉腫痛,或者發熱,脈象緊數等症狀。不明事理的人看到這些症狀,就認為是熱證,妄自投用寒涼藥物,吃下去必定會導致死亡。他們不知道雖然身體有熱,但是裡寒格陽,或者虛陽不斂,常常會有這些症狀。但是其內證則是口雖然乾渴,但是必定不喜歡冷飲,即使喜歡冷飲,飲量也不多;或者大便不實,或者先硬後溏;或者小便清頻;或者陰部乾枯黃赤;或者氣短懶言;或者面色黯淡神倦;或者起倒如狂,但是禁止他就能停止,這和登高罵詈的人不同,這是虛狂;或者斑疹像蚊跡一樣淺紅細碎,這和紫赤熱極的人不同,這是假斑。所有假熱的脈象,必定沉細遲弱,或者雖然浮大緊數但是無力無神。這是熱在面板,寒在臟腑,即所謂惡熱非熱,實際上是陰證。凡是見到這種內頹內困等症狀,如果只知道攻邪,那麼沒有不死的。應當立即用四逆湯、八味丸、理陰煎、回陽飲等藥物,加倍附子來填補真陽,以引火歸源。只要元氣逐漸恢復,那麼熱必定會退藏,而病也會自愈。這就是所謂的“火就燥”的道理。所以凡是見到身體發熱、脈象數快,但是按之不鼓擊的,這都是陰盛格陽,即並非熱證。仲景治療少陰證面赤的人,用四逆湯加蔥白主治。東垣說:面赤目赤,煩躁引飲,脈象七八至,按之則散的,是無根之火,用姜附湯加人參主治。《外臺秘要》說:陰盛發躁,名叫陰躁,想要坐到井中,應當用熱藥治療。

假寒的人,是火極似水。凡是傷寒熱盛,未能及時發汗或瀉下,導致陽邪亢極,鬱伏於內,那麼邪氣就會從陽經傳入陰分,所以出現身體發熱、發厥,神氣昏沉,或者有時畏寒,症狀像陰證。真寒的人本來畏寒,而假寒的人也畏寒,這是熱深厥也深,熱極反而兼有寒化的表現。大抵這種證候,必定聲音壯、氣息粗,形體強壯有力,或者唇焦舌黑,口渴想喝冷飲,小便赤澀,大便秘結;或者因為多喝藥水,導致下利全是清水,但其中仍有燥糞,以及放屁極臭。觀察其六脈必定都沉滑有力,這是陽證。凡是內實的人,適宜選用三承氣湯。潮熱的人,用大柴胡湯解熱瀉下。內不實的人,用白虎湯之類清熱。如果雜證的假寒,也或者表現為畏寒,或者表現為戰慄,這是因為熱極於內而寒侵於外,寒熱之氣兩不相投,因而寒慄。這些都是寒在面板,熱在骨髓,即所謂惡寒並非真寒,明明是熱證。只要觀察其內證,或者喜歡冷飲,或者大便秘結,或者小便熱澀,或者口臭煩躁,觀察其脈象必定滑實有力。凡是見到這種症狀,就應當用涼膈散、芩連等藥物,助其陰而清其火。使內熱既除,則外寒自然消退。這就是所謂“水流溼”的道理。所以凡是身體寒冷厥冷,脈象滑數,按之鼓擊於指下的,這是陽極似陰,即並非寒證。

假寒誤服熱藥,假熱誤服寒藥等證候,可以用少量冷水試探。假熱的人必定不喜歡水,即使有喜歡的,喝後也會嘔吐,就應當用溫熱藥解之。假寒的人必定喜歡多喝水,喝後反而感到暢快而沒有逆反應的,就應當用寒涼藥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