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中:
臨死前的衛青懇求漢武帝,不要冷落太子。
衛青還沒怎麼說話呢,漢武帝直接就有三五句在等著他。
“朕並非無情。”
“朕要辦的事,必須得勞民傷財。”
“朕是為了太子好,才要把捱罵的事都做完的!”
“朕得立好規矩,因為立規矩這種事,以太子的威望,他做不到。”
“太子敦重好靜,將來一定能好好安撫百姓。”
總而言之,衛青,你放心,朕現在雖然冷落太子。
但將來皇帝之位,肯定是衛青你的外甥劉據的。
朕可勁兒折騰之後的,正好得需要一個不愛折騰的主來給朕收拾爛攤子。
朕浪夠了,後世之君可不能再浪了。
【“後繼之君,習朕所為,乃沿亡秦之路耳”】
劉徹可太明白了,一個朝代,只能出現一個漢武帝。
再出現第二個就得亡國。
朕的兒子可千萬別學朕,要不然再來個秦二世,那咱大漢就完了。
秦。
秦始皇看到漢武帝說的這話,強抿嘴角,渾身繃緊。
他們秦朝都快成了錯題本了。
難道後世的君王每當遇到這種事的時候,都要拿他們舉例子麼?
還有完沒完了?
龔具吐槽:
“沒辦法,他們漢朝前面就一個秦朝可以參考。”
“可不就逮著你們可勁兒薅麼!”
明。
朱元璋覺得漢武帝說的對。
就是自已把得罪人的事都幹了,把好的都留給兒子。
對於漢武帝,朱元璋還是部分認可的。
“嗯,雄才大略,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有功後世。”
“可惜後來老糊塗了,晚年不僅求神問丹,還發豬瘟造成巫蠱之禍,害死了太子。”
朱元璋看著朱標,他的太子不需要像劉據那樣擔心父王的猜忌,是何等的幸福!
影片中,衛青見了漢武帝之後沒多久就病逝了。
他一生嚴謹無暇,幾乎無可挑剔,無愧大漢。
劉徹時期的官員,很少有善終的。
劉徹在位50多年,走馬燈一樣地用了13個丞相。
平均4年一個。
彷彿上了四年大學就必須要畢業一樣。
這13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高官。
3個是病死在任上的。
3個被罷免的。
3個犯了錯,主動求死,或者被逼自殺的。
3個犯了錯,被處死,或者慘死在獄中的。
1個田蚡,是驚懼過度,最後發瘋死了的。
總之,換丞相像翻書一樣快。
漢武帝用人才是出了名的費。
漢朝,從劉邦到漢景帝,劉徹之前的皇帝加一起才用了14個丞相。
整個漢朝210年的歷史,也只有48個丞相,漢武帝一個人就用掉了四分之一。
可是,在漢武帝一朝,衛青這個權利最大,最功高震主的大將軍得以善終。
這足以見得劉徹對他的偏愛。
影片總結漢武帝的統治:
【他的功過,都大過天】
【他做出了巨大貢獻,也帶來了巨大的傷害】
【他一向剛猛,窮兵黷武】
【他開疆拓土,打廢了敵人,但也幹殘了百姓】
【他在做皇帝方面,獨創了很多新玩法,挖空心思琢磨怎麼從老百姓身上收稅,供養他去打仗】
【他賣官鬻爵,收了很多稅】
【他重用酷吏,導致冤假錯案數不勝數】
【他把政治玩到了極致,古代四大陽謀之一的推恩令,就出自漢武帝一朝】
何為陽謀?
不同於陰謀,得偷偷摸摸的不能讓別人知道。
陽謀是光明正大的,不怕你不知道。
古代四大陽謀:
戰國時期的,圍魏救趙。
春秋時的,二桃殺三士。
漢武帝時期的,推恩令。
挾天子以令諸侯,用得最出名的是曹操。
【推恩令】
【各地的諸侯王死了以後,不僅嫡長子能繼承王位,其他的兒子,老二老三也能分割一部分土地作為封地】
【這樣,一代代地傳下去,分到每個人頭上的封地面積就會逐步越來越小】
【小到再也不足與中央朝廷抗衡】
【也就慢慢地實現了削藩的目的】
三國。
劉備看到這個推恩令之後,苦笑。
真是又毒又絕的一條陽謀。
他也是大漢皇族之後。
他是漢景帝的第十八代玄孫。
就是因為分了又分,分了又分。
再加上劉備還有個祖宗叫劉勝的,生了一百二十多個兒子。
等到傳到劉備這裡時已經不剩什麼了。
他都淪落到要靠編草鞋為生了。
明。
朱允炆當上皇帝之後,看著自已的那些叔叔們,直接就下了狠手。
血腥削藩。
沒想到朱棣居然反了。
龔具吐槽:
“因為你弱,菜就是原罪。”
“漢武帝為什麼能把推恩令推開,讓其他的王必須履行,因為那些封地上的王之前都被打怕了,他們沒得選。”
“漢武帝能掌控住局面,建文帝你把握不住!”
其實最近最著名的一個陽謀就是“九轉大腸”的廚藝比賽。
學員擺明了,說他做的九轉大腸裡沒洗乾淨,裡面有豬屎。
評委不吃的話,就沒法評價,無法淘汰我。
吃了的話,哈哈,正合我意。
評委直接尬住。
放下大便我將無法淘汰你,吃下答辯我將無法原諒你。
最近的陽謀還有,郭德綱最近第一次開抖音直播聊天,曹雲金去刷了禮物打賞。
您不管怎麼說就是我師父,教過我。
您開直播了,我作為徒弟得給曾經的師傅捧場子,這挑不了理。
師徒父子翻篇了,從今往後就是衣食父母。
咱倆各論各的。
曾經,我喊你師傅。
現在,我是送你火箭的大哥。
還混成了榜七大哥。
“頭”一天直播,打賞打到第\"七\"名。
這就是給曾經的師傅郭德綱送上了“頭七”。
曹雲金是懂的怎麼氣人的。
漢。
漢武帝答應要善待太子和皇后之後,送走了衛青。
他來到椒房殿,看到小劉據正在玩木頭的小算盤。
一點都不像他小時候。
“這倒黴孩子,桃木劍不好玩麼?”
但很快,劉徹就開始給自已洗腦:
挺好的,據兒跟朕性格不一樣,他更適合繼位。
劉徹耐著性子,也不管小劉據聽不聽得懂,對他說:
“朕能作,是因為朕有家底。”
“據兒你不能作,是因為等到你繼位的時候,咱們就沒家底了。”
“打仗是非常費錢的,咱們的家底,都會被朕消耗掉。”
龔具都聽不下去了:
“當太子難。”
“當一代雄主的太子難。”
“當長壽的一代雄主的太子,難上加難。”
“當長壽的一代雄主的太子十多年,還沒被這巨大的壓力逼瘋的……”
龔具盤了盤,屈指可數。
因為這些太子的爹,都是狠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