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5章 種木耳和蘑菇

和老師分別後,趙茹怡飛快地往家跑。

昨天她家已經搬到了新家,想到這裡,回家的腳步都輕盈了不少。

天還沒黑之前,已經能看到村口的那棵大樹了,房屋上空炊煙裊裊。

和遇到的村民打著招呼,來到新家房前。

大聲地喊:“媽,我回來了!”這一聲喊讓她好像又回到了上輩子,自已每次放學回家都會這麼喊姥姥。

只是稱呼不同而已,她在這裡的羈絆卻越來越深了。

劉俊敏在屋裡溫柔地答應著:“大妞,你回來啦!”

笑著從房子裡走了出來,手上都是麵粉。

“快進屋,去看看你房間,一會兒就吃飯。”

趙茹怡被劉母的快樂感染,把心裡的那股子酸澀壓了下去。

“我爸和二妞呢?”

“他們不知道在後院鼓搗什麼。你剛回來,休息一會兒。我先做飯,”

劉俊敏去了廚房,繼續蒸她的饅頭。

趙茹怡進屋,首先一個大大的客廳,佈局按著現代風格,做了一些輕微的改動。

客廳靠北牆,砌了一個很大的炕,當作沙發來用。

東屋是父母的房間,他們房間的北邊是廚房。

西邊南北各一個房間,南面的趙茹霞留給了她。

進了自已的房間,終於有了獨立的房間了!

進屋靠南面是炕,跟單人床差不多大小。有桌子和椅子。很新,應該是父母找人新打的。

趙茹怡躺在溫熱的炕上,聞著新炕蓆淡淡的竹香味。

感嘆自已原來這麼容易滿足,大概和家人生活在一起更能讓自已快樂吧!

在房間裡待了一會兒,她來到後院找二奎和趙茹霞。

“爸,二妞!”還沒走近兩人,就喊了起來。

“我姐回來了~”趙茹霞放下手裡的工具,就往趙茹怡跑去。

二奎笑罵著二閨女,“你這孩子,看你,把這些菌子都弄散了。”

原來父女倆在後院一直忙活種木耳和蘑菇的菌子。

趙茹怡走之前留了不少菌子,劉俊明幫著搬完家,帶走了一部分。

還剩下的,二奎怕放久了影響成活率,趙茹霞放學後,就讓她過來一起種。

山區不缺木頭,再說也不用好木材,只要是木頭就行,家裡柴火棒都行。

看到一米左右的木頭三四個頂著頭,立在一起。一堆一堆,種了一片。

“爸,你厲害呀!才一天的時間就種了這麼多了。”說著豎起大拇指。

二奎也不懂這個手勢是什麼意思,但是,感覺應該是誇獎自已。

憨憨地傻笑著,“我閨女那麼辛苦,把菌子都找出來了,你老爸就花點時間種上就行。再說,我也不能讓你舅舅給比下去。”

劉俊明昨天走的時候,就說了要和姐夫比比看誰種的好。

趙茹怡看父親這麼用心,“爸,你想一年四季都能收穫,還有個更好的辦法!”

這時劉俊敏的聲音傳過來,“你們爺幾個別忙了,快洗手回來吃飯。”

“姐,咱爸選的新家位置太好了,洗手,洗衣服都方便極了。”趙茹霞拉著姐姐的手往回走,邊充滿輕快地語氣說著新家的好。

三人來到屋前水塘,洗了手回家。

客廳大炕上擺著炕桌,饅頭香噴噴地冒著熱氣。

“你們愣著幹嘛,快上炕。”劉母把手裡一大碗白菜燉土豆放到炕桌上,

桌子上還有炒雞蛋,野菜蘸醬。

“媽今天的飯菜太豐盛了。”趙茹霞把幾個人的碗筷擺好。

“豐盛嗎?咱們家最近不是一直這麼吃飯嗎?”二奎不解地問趙茹霞。

從分家後,他們家都是儘可能吃的好一些,而且每頓飯都能吃飽,

夫妻二人都是心疼孩子的,眼看著才分開吃飯三個多月,兩個孩子就長高了一大截。

他們商量著,一定要讓孩子們吃飽,別影響長個。

劉俊敏解開圍裙上炕,掰開一個饅頭分給兩個孩子。又掰開了一個分給二奎半個,自已手裡拿著半個。

溫柔地問趙茹怡,“這次去市裡你們領了什麼獎?”

趙茹怡喜歡吃劉母蒸的饅頭,又大又軟,還香噴噴。

嘴裡嚼著,口齒不清地說:“市裡這次是數學競賽,我得了一等獎,有獎盃和10塊錢的獎金。學校被評為優秀團體,有獎盃。”

路上獎盃丟了她沒提,也怕家人擔心。

二奎聽著母女聊了半天,沒忍住打斷她們。

“你剛剛說木耳和蘑菇想豐收,還有好辦法,到底是什麼辦法?”二奎殷切地看著大女兒。

他就是覺得自已的閨女很厲害,什麼都會。

趙茹怡看到父親還沒忘了剛才在後院的談話,笑著對著父親說:“爸,好辦法就是建個暖房,天氣冷了就把種好的菌子木頭搬進去。”

二奎想了想跟著說:“你的意思是溫度和溼度一直保持好,菌子就能一直長是嗎?”

剛開始教他們的時候趙茹怡就說了,菌子需要什麼營養,什麼樣的環境適宜,如果這些外在條件都能達到,那麼一年四季都會生長。

種一次菌子能收穫三四年,所以他和劉俊明兩人都學的很用心。

沒想到能一直收穫的秘訣竟然是溫度,想到這裡對著趙茹怡說:

“得去華甸村告訴你舅舅,他還不知道要建暖房。”

“爸,不著急,先把菌子種好,長起來。再建暖房也來得及。”趙茹怡早就計劃好了,自已家把種菌子的程式先捋清楚,畢竟上輩子她只是看過紀錄片而已,具體的環節還要摸索。

父親學會了,就能教給別人了。下個月開始慢慢建暖房,就來得及。

“爸,這個技術你可以教給村主任,還有一些你關係好的人,比如咱家蓋房時來幫忙的。”趙茹怡打算讓大榆樹村和華甸村,多一些種木耳和蘑菇的人家,因為這些山貨曬乾了容易儲存,方便運輸。

既能改善他們的生活,自已也需要一個農作物的出產基地。空間裡的東西不能憑空出現,要有一個合理的來處。

所以她讓村裡人養家禽,種木耳和蘑菇。以後還會讓他們種別的東西。

她可以想辦法幫助大家賣出去,出售的時候出產多少,就看她怎麼具體操作了。

“那他們都學會了怎麼辦?”二奎不解地問。他怕大家都學會了,自已家的不好賣。

趙茹怡認真地說:“首先這個技術不難,只是大家開始都沒想到這個東西能種。

開始可能不會,慢慢琢磨早晚能學會。

最重要的是,以村集體的名義,不會有人來找麻煩。”

說完看著父親,二奎想了一會兒,點點頭。心裡對這個閨女更佩服了幾分。

小小年齡,想的還挺全面。

“好,我明天就去找村主任。”

“對了,把村主任的弟弟也一起教了吧!”最開始上山去採蘑菇和木耳時,就是村主任閨女和她堂妹一起帶著去的。

吃水不忘挖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