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0章 太子病逝

第30章太子病逝

十二月是最寒冷的月份,四皇子府內的梅花朵朵盛開,彷彿在爭奇鬥豔一般,寒風颳在臉上有種刀割的感覺,此時的朱棣仁還在溫暖的被窩裡,不願起來,直到李斯焦急的聲音傳來:“殿下殿下不好了,太子,太子病逝了”。

朱棣仁聽聞這個訊息,先是一陣怔愣,隨後一股難以抑制的悲痛從心底湧起。那是原宿主的情感在作祟,剎那間,無數回憶如潮水般向他湧來。

他彷彿回到了小時候,那時候他還是個懵懂頑童,總是調皮搗蛋。有一次,他在皇宮的花園裡追逐一隻色彩斑斕的蝴蝶,不小心撞倒了一個珍貴的瓷瓶,那瓷瓶碎落一地的清脆響聲瞬間引來了眾多宮女太監的驚呼聲。他害怕極了,小臉煞白,站在那裡不知所措。就在這時,太子哥哥出現了,他那溫和而又帶著威嚴的聲音響起:“弟弟年幼,只是一時貪玩,這瓷瓶算得了什麼,你們莫要大驚小怪嚇到他。”太子哥哥的身影就那樣擋在他的身前,如同一個堅實的護盾,為他擋下了所有可能的責罰。

還有一次,他在習字的時候,不小心打翻了墨盒,墨汁濺到了夫子的衣服上。夫子勃然大怒,舉起戒尺就要打他。他嚇得緊閉雙眼,以為那重重的戒尺就要落在自已的身上。可是,戒尺卻沒有落下,他悄悄睜開眼,看到太子哥哥緊緊地握住了夫子的手腕,臉上帶著溫和的笑容說:“夫子息怒,弟弟他不是故意的,我會督促他好好練字,還請夫子莫要傷了和氣。” 往昔的種種畫面不斷在他腦海中放映著,那些被太子哥哥呵護的瞬間,那些充滿溫暖與安心的回憶,如今都化作了刺向他心頭的利刃。

朱棣仁的眼眶瞬間溼潤了,淚水不受控制地奪眶而出,悲痛如同暴風雨般將他淹沒。他猛地掀開被子,也不顧身上只穿著單薄的寢衣,就朝著門外奔去,口中喃喃著:“太子哥哥,太子哥哥……”寒風吹在他身上,他卻感覺不到絲毫的寒冷,滿心都是失去太子哥哥的痛苦。

朱棣仁衝到太子的寢殿,看到靜靜躺在床上、面色蒼白毫無生氣的太子,他的雙腿一軟,“撲通”一聲跪了下來。 他的嘴唇顫抖著,眼睛死死地盯著太子的面容,似乎想要把他喚醒。他伸出手,想要觸碰太子哥哥的手,卻又害怕驚擾到他一般,在距離太子的手僅有一寸之隔時停住,那隻手就那樣懸在空中,微微發抖。

“太子哥哥,你怎麼能就這麼走了呢?你答應過要一直看著我長大,要一直護著我的啊。”朱棣仁的聲音裡帶著濃濃的哭腔,那聲音在寂靜的寢殿裡迴盪著,顯得格外悲慼。 隨後,他緩緩握住太子冰冷的手,貼在自已的臉頰上,淚水不斷地從他的臉頰滑落,打溼了太子的衣袖。他開始回憶起曾經與太子的點點滴滴,一邊訴說著,一邊泣不成聲。 在悲痛了許久之後,朱棣仁像是突然意識到了什麼,他緩緩站起身來,眼神中多了一絲堅定。

他知道,太子哥哥走了,自已不能再像以前那樣只是被保護的幼弟,他要承擔起更多的責任,他要在這個波譎雲詭的宮廷和朝堂之中,守護住太子哥哥在意的一切,哪怕前路佈滿荊棘,哪怕要面對無數的危險和挑戰。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最後看了一眼太子哥哥安詳的面容,然後轉身,步伐雖然略顯沉重但卻無比堅定地走出了寢殿,寒風吹動他的衣衫,他的背影在寒冷的冬日裡彷彿被賦予了一種新的使命。

太子病逝的訊息如同一顆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面,在京城激起千層浪,暗潮洶湧地湧動起來。 二皇子和三皇子雖不在京城,但他們在朝中的派系卻迅速行動起來。二皇子的黨羽們聚集在陰暗的密室之中,燭光搖曳下,一張張臉透著算計的神情。

其中一位重臣低聲說道:“太子已逝,這可是我們把二皇子迎回來的大好時機。如今皇上正處於悲痛之中,我們只要聯名上奏,以盡孝道、送太子最後一程為由,懇請皇上召回二皇子,皇上或許會應允。”眾人紛紛點頭稱是,那密謀的聲音在密室中嗡嗡作響。

而三皇子派系也沒閒著。他們的謀士在雅緻的書房裡來回踱步,分析著局勢:“二皇子那幫人肯定不會放過這個機會,我們必須搶先一步。太子薨逝,這京城的局勢即將大變,我們以三皇子與太子兄弟情深,回來送行為由,只要運作得當,不僅能讓三皇子回來,還能在這場權力的博弈中佔據先機。” 朝堂之上,原本因太子病逝而籠罩著哀傷的氣氛,漸漸被這幾方勢力的暗中較勁所扭曲。支援二皇子的御史們率先發難,上奏稱二皇子遠在封地,聽聞太子哥哥仙逝,悲痛欲絕,願即刻回京,親送太子入葬,以全兄弟情義,且二皇子一向對太子敬重有加,此舉也是遵循孝道大義。

皇帝坐在龍椅上,面色陰沉,心中權衡著利弊,並未當即表態。 三皇子派系的官員們見此情形,也不甘示弱。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臣站了出來,聲淚俱下地講述三皇子自幼與太子親近,如今太子離去,三皇子若不能回來,必然抱憾終身,懇請陛下恩准三皇子回京送太子最後一程。

這一番言辭懇切的上奏,讓朝堂上不少官員為之動容,也讓皇帝陷入了更深的沉思。 然而,還有一些朝中的中立勢力,他們深知二皇子和三皇子背後的野心,並不想看到這兩人藉著這個機會入京攪亂局勢。

這些官員們雖表面不動聲色,但私下也在互相聯絡,意圖阻止二皇子和三皇子的迴歸。他們的代表人物,一位剛正不阿的尚書大人,在自已的府中宴請各方同僚,輕聲說道:“太子剛逝,二皇子和三皇子此時回來,怕不是為了單純送太子一程,京城若陷入他們的爭鬥之中,必將大亂,我們不能坐視不管。”眾人紛紛響應,決定在朝堂之上巧妙應對,阻止二皇子和三皇子的陰謀得逞。

朱棣仁站在這暗流湧動的旋渦邊緣,冷眼旁觀著這一切。他心中清楚,這看似是各方勢力為了太子送行之事的爭奪,實則是一場殘酷的權力博弈的開端。他握緊了拳頭,暗暗發誓,決不能讓這些人藉著太子哥哥的死來滿足自已的私慾,他要守護住太子哥哥所珍視的京城安寧。 朱棣仁悄悄開始聯絡自已的親信和一些忠誠於太子的舊部,準備在這多方勢力的博弈中,成為那打破平衡的關鍵力量。

此時的京城,就像一座即將爆發的火山,各方勢力在看不見的地方碰撞摩擦,只等一個導火索,就會徹底爆發。

朱元璋坐在御書房中,面前的燭火閃爍不定,恰如他此刻紛雜的心境。他剛剛痛失太子,那是他精心培養多年、寄予厚望的繼承人,這巨大的悲痛如同陰霾籠罩著他。但他作為皇帝,不能僅僅沉浸在喪子之痛中,朝堂的局勢瞬息萬變,各方勢力的暗湧他都看在眼裡。

對於二皇子和三皇子黨派的動作,他心中明鏡似的。那些臣子們看似出於兄弟情義懇請皇子回京送太子一程的奏請,背後隱藏的權力心思他怎會不知。然而,此時他的目光更多地放在了四皇子朱棣仁身上。這個平日裡看似低調的兒子,在太子去世後,他的小動作朱元璋也有所察覺。朱棣仁開始聯絡親信和太子舊部,這一行為讓朱元璋感到了一絲威脅。他深知,在這宮廷之中,權力的天平一旦失衡,將會引發不可估量的動盪。

朱元璋皺著眉頭,心中暗自思忖:“朕的這些兒子啊,個個都有自已的心思。老四現在這般舉動,莫不是想趁著太子離世,提前謀取皇位?朕還在位,這皇位的傳承豈是他能隨意插手的?” 他心中雖對朱棣仁有幾分欣賞,覺得他有幾分沉穩和睿智,但這並不代表他能容忍朱棣仁過早地覬覦皇位。“朕還沒打算這麼快就把皇位交出去,朕得讓老四知道,這天下還是朕說了算。”

他把目光又轉向二皇子和三皇子的事情上。讓他們回來,無疑會讓局勢更加複雜,但這也是制衡朱棣仁的一步棋。“老二和老三在外面也不安分,他們想回來也是想在這權力的棋局裡分一杯羹。但朕現在需要他們回來,讓老四知道他還不能輕舉妄動。皇位遲早是要傳下去的,但不是現在,老四啊,你還得再等等。” 朱元璋的眼神中閃過一絲複雜的光芒,有對兒子們爭權奪利的痛心,也有作為皇帝掌控全域性的冷峻。

最終,朱元璋下旨讓二皇子和三皇子即刻回京送太子一程。

二皇子和三皇子接到聖旨後,欣喜若狂。二皇子在封地的府邸中,激動得來回踱步,對身邊的謀士說道:“真是天助我也,本以為沒了太子,這京城的局勢就與我無關了,沒想到還能有機會回去。只要我能回到京城,在父皇面前好好表現,這皇位說不定就有我的份兒了。” 他的謀士也迎合著:“殿下英明,此次回京定要好好把握機會,那四皇子肯定想不到陛下會讓您和三皇子殿下一同回去,這可是我們的大好機會。”

三皇子那邊也是一片歡騰,他在書房中興奮地對親信們說:“太子哥哥的去世雖讓人悲痛,但這也是命運給我的一個契機。我自幼與太子哥哥親近,如今回去送他一程也是理所應當,只要我能在京城站穩腳跟,往後的事情就大有可為。”

朱棣仁得知父皇的旨意後,心中苦笑。他知道朱元璋的心思,也明白二皇子和三皇子的目的。他本就無意爭奪皇位,只想在這宮廷之中過著自已的小日子,守著太子哥哥在意的東西。可他生於皇家,有些事情根本由不得他自已。他無奈地搖了搖頭,對身邊的李斯說:“父皇這是在警告我呢,他以為我要爭皇位,其實我從未有過此等心思。罷了罷了,既然他們要鬥,就讓他們鬥去吧,我只要守護好太子哥哥的遺願就好。”

朝堂之上,各方勢力聽聞皇帝的旨意後,反應各異。支援二皇子和三皇子的勢力更加活躍起來,他們彷彿已經看到了自已支援的皇子登上皇位的那一天,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備皇子回京的事宜,並且在朝堂上更加積極地拉攏其他官員。而中立勢力則憂心忡忡,那位尚書大人皺著眉頭對同僚們說:“陛下此舉怕是會讓京城更加動盪不安,二皇子和三皇子回來,必定會和四皇子產生衝突,這朝堂怕是不得安寧了。我們得想辦法維持這局面,不能讓他們的爭鬥影響到國之根本。”

朱棣仁雖然知道自已被捲入了這場複雜的權力博弈之中,但他依然保持著冷靜。朱棣仁深知,如今的局勢已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既然朱元璋下旨讓二皇子和三皇子回京,一場風暴即將來臨,他必須提前佈局,才能在這複雜的局勢中守護太子哥哥在意的東西。 朱棣仁首先召集了自已的親信和太子的舊部,在四皇子府的密室之中商議對策。密室中,燭光昏黃,眾人的神情嚴肅而又莊重。

朱棣仁坐在主位上,緩緩開口道:“諸位,如今二皇子和三皇子即將回京,他們的目的不言而喻。父皇雖有他的考量,但京城的安寧不容破壞,太子哥哥所珍視的一切我們必須守護。” 他看向一位曾是太子心腹的將領,說道:“趙將軍,京城的防務至關重要。您對京城的兵力部署最為熟悉,我希望您能暗中加強城防巡邏,特別是在二皇子和三皇子入京後的那段時間,絕不能讓有心之人趁機制造混亂。”

趙將軍抱拳領命:“殿下放心,末將定當全力以赴,確保京城安全。” 接著,他又對一位足智多謀的謀士說:“李先生,您向來擅長洞察人心。二皇子和三皇子身邊必定有不少謀士出謀劃策,我需要您密切關注他們的動向,分析他們可能採取的策略,以便我們提前應對。”

李先生微微欠身:“殿下,臣定會仔細留意,定不讓他們的陰謀得逞。”

朱棣仁還深知輿論的力量。他吩咐身邊的人去聯絡京城中那些德高望重的文人墨客以及民間有威望的長者,希望透過他們在民間傳播對自已有利的言論,強調自已無心皇位,一心只為守護京城安寧,悼念太子哥哥。 在二皇子和三皇子回京的途中,朱棣仁也沒閒著。他安排了一些自已的心腹之人偽裝成普通路人或者商人,沿途觀察他們的動靜。一旦發現他們有任何異常舉動,比如與地方勢力勾結或者私自擴充隨行隊伍等行為,便及時彙報。 然而,朱棣仁也明白,自已不能僅僅處於防守狀態。他決定主動出擊,以退為進。他開始頻繁出入一些慈善機構和學堂,展現自已關心民生和教育的形象。他還親自到一些貧困百姓家中慰問,贈送糧食和衣物,此舉贏得了不少百姓的讚譽。他深知,得民心者得天下,即便自已無意皇位,但只有擁有民眾的支援,才能在這場權力的博弈中有立足之地。

同時,朱棣仁也在朝堂上表現得更加低調謙遜。他不再積極參與朝堂上的爭論,只是默默地關注著二皇子和三皇子派系與中立勢力之間的爭鬥。當有官員提及皇位繼承之事時,他總是第一個站出來表明自已對父皇決策的尊重,強調自已只想輔佐父皇治理國家,並無他想。

隨著二皇子和三皇子入京日期的臨近,京城的氣氛愈發緊張。朱棣仁雖然心中坦然,但也不敢有絲毫懈怠。他知道,這場新的挑戰才剛剛開始,而他必須以堅定的信念和巧妙的佈局,在這多方勢力的夾縫中,走出屬於自已的道路,守護住太子哥哥留下的那一片安寧與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