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多維空間技術和醫學研究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但平靜的表面下,新的危機正如同洶湧的暗潮般悄然湧來。
在多維空間技術研究領域,當自適應調節模組成功應用於多維空間通道後,科學家們開始著手研究擴大多維空間通道容量的方案。各國頂尖科學家匯聚一堂,激烈地討論著各種可能的途徑。
一位德國科學家提出:“我們可以嘗試借鑑外星文明中關於空間摺疊技術的理論,將其與我們現有的多維空間技術相結合,也許能夠實現通道容量的大幅提升。”
然而,這個提議並非一帆風順。在深入研究外星空間摺疊技術理論的過程中,他們發現這種技術與地球現有的物理法則存在著巨大的衝突。這就像是試圖將兩種完全不同的拼圖強行拼湊在一起,每一塊都格格不入。
陸子銘皺著眉頭說:“如果我們強行應用這種技術,可能會引發比之前能量波動更嚴重的災難。我們必須找到一種方法來調和這種衝突,或者尋找其他替代方案。”
就在科學家們陷入沉思之時,監測多維空間通道的儀器突然發出了一陣刺耳的警報聲。大螢幕上的資料顯示,多維空間通道內出現了一些不明的能量漩渦。這些能量漩渦如同宇宙中的黑洞一般,不斷吞噬著周圍的能量,並且以極快的速度擴張。
首席科學家驚恐地喊道:“這是什麼情況?我們之前從未遇到過這種現象!”
美國科學家約翰迅速分析著資料:“從目前的資料來看,這些能量漩渦似乎與我們之前對自適應調節模組的調整有關。可能是在調節過程中,觸發了多維空間內某種未知的能量反應機制。”
陸子銘當機立斷:“先關閉自適應調節模組,看看這些能量漩渦是否會停止擴張。”
可是,當關閉模組的指令下達後,能量漩渦並沒有停止擴張,反而以更快的速度蔓延開來。實驗室裡瀰漫著一股絕望的氣息,大家都意識到,這可能是一場前所未有的災難。
在醫學研究方面,雖然基因編輯修復技術與特殊礦物質輔助試劑在動物實驗中取得了成功,但在人體試驗的籌備過程中,也遭遇了重重困難。
首先是倫理道德方面的爭議。一些宗教團體和人權組織強烈反對進行人體試驗,他們認為這種基因編輯技術涉及到對人類基因的改變,可能會引發一系列不可預知的後果,甚至可能改變人類的本質。
在一次國際會議上,一位宗教領袖激動地說:“我們不能扮演上帝的角色,隨意擺弄人類的基因。這是對人類尊嚴和生命神聖性的褻瀆。”
醫學專家們試圖解釋這項技術的潛在好處以及嚴格的安全措施,但很難平息這種爭議。
與此同時,在試驗志願者的招募過程中,也遇到了很大的阻礙。許多人對這種新型的治療方法心存疑慮,擔心自已會成為試驗的犧牲品。
印度醫學專家無奈地說:“如果沒有足夠的志願者,我們的人體試驗就無法進行。而沒有人體試驗,我們就無法確定這種療法在人類身上是否真的安全有效。”
中國醫學專家也表示擔憂:“而且,我們還面臨著時間的壓力。那些等待治療的患者等不起,如果我們不能儘快解決這些問題,他們的病情可能會惡化。”
陸子銘和蘇瑤再次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他們必須在多維空間技術避免災難的發生,同時還要解決醫學研究中的倫理爭議和志願者招募問題。
陸子銘堅定地說:“我們不能被這些困難打倒。在多維空間技術方面,我們要重新審視之前的每一個研究步驟,找出能量漩渦產生的真正原因。在醫學研究方面,我們要與各方進行更多的溝通和協商,爭取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支援。”
蘇瑤點頭表示同意:“沒錯,這是我們拯救地球文明的關鍵時刻。無論是科學難題還是社會爭議,我們都必須克服。”
於是,在陸子銘和蘇瑤的帶領下,科學家們和相關各方開始了新一輪的艱苦奮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