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領使用者的心智,就確立了品牌的定位。當使用者想起一項需求,就自然聯想到品牌的名稱,此時,品牌名稱就成了需求的代名詞。而當使用者迫切地渴望滿足該項需求,甚至會把品牌名稱當成動詞使用,此時,品牌就創造了一個新的動詞。”
《獨目人的營銷哲學》繼續寫道,“品牌,實際上不屬於企業,而是來自於消費者的心智,也服務於消費者的需求。品牌是屬於消費者的,而企業家只是幫助消費者發現品牌,找到值得消費的恰當方式,實現消費者的自我價值。”
“消費者買一個東西,實際上不僅僅是喜歡這個東西,而更主要是喜歡買。”
“賣東西,實際上也是買顧客的滿意。”
“買,是非常重要的。買,是基礎。賣,是結果。做生意要學會買方思維,從買的角度去考慮。”
“提供不同價位的選擇,迎合不同層次的顧客,讓顧客買得起,敢買。有買就有賣,買到就賺到。”
“賺錢的關鍵,不是賣東西,而是買顧客的滿意,買到了就賺到了。”
“客源,是企業的活水,維持客源是企業生存之根本。”
“企業家需要明白,不是為自已經營企業,而是為消費者經營企業。”
旋藏讀的津津有味,確實講的很有道理。但如何應用到具體的商業實踐呢,如何應用到解夢雜貨鋪的經營呢,還是有點困惑。
不要緊,接下來就是更接地氣的表述,旋藏聚精會神地閱讀。
“語言,是心智的表達方式。要想了解消費者的心智,則必須鑽研語言,熟悉語言,從而正確使用語言。”
“君子動口不動手,口力勞動處於勞動金字塔的頂端。”
“最好的服務,是說服。”
“種姓,是無處不在的。中庸世界實際上也有事實上的婆羅門種姓,那些善於說話的人就是,那些善於說服的人就是。”
“但婆羅門種姓並不是天生的,而是透過後天的不斷努力,在點滴行動中慢慢成就的。”
“鍛鍊口才,培養口力勞動的習慣,就是挖掘自身的婆羅門種性。時間久了,婆羅門種性就成長,成熟,成為婆羅門種姓。”
“把婆羅門的種性,轉化成婆羅門種姓,其實是習慣成自然。”
“關於種姓晉升的話題,那就是下一章要探討的了。”
下一章的標題是,“種姓學院。”
“由低階種姓晉升到高階種姓,其實也像是上學。這套學習體系,可以看作是一個種姓學院。”
“進入種姓學院,第一課,就是要具備種姓意識。”
“啥叫種姓意識?其實就是深信因果。種姓的分化,源於人類的不同行為,以及由行為導致的結果。”
“在行為層面,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而在結果層面,則不平等。承認現狀的不平等,實際上是為了發覺內在和本來的平等。”
“那麼,應該怎樣邁上種姓金字塔的最高層?怎樣成為婆羅門呢?”
“這就需要明白,婆羅門的口才,實際上只是結果,成果。”
“賣弄口才,實際上是買聽眾的滿意。善於傾聽,聽懂弦外之音,聽出欲說還休,才是婆羅門的真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