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29章 留言

肖秉義認定糖果寄件人是李桂琴,已有六成把握。他接下來思考,她會不會在糖果內夾帶私貨?

人與人相處,第一印象很重要。他對李桂琴的第一印象,便是她見到血腥場面時的劇烈反應。

他就憑這一點,自信已看穿了她的本質。他跟李桂琴後來的相處,常受這一印象影響。

現在,他要根據她的本質,進而分析她在什麼情況下,會幹什麼事,不會幹什麼事。

綜合她丈夫事後的介紹,以及她家鄰居對她的評價。

對她的印象逐漸豐滿起來,一個真實的李桂琴原形躍然眼前。

他認為,她是一個出身貧苦、心地善良的女人。因機緣巧合,被誰拉上了歧途。

直到軍屬滅門案,她還沒殺過人。甚至連血腥的場面都沒見過。

她住鎮上,時間不短了。鄰居對她的印象非常好,評價也高:

都說她是一個規矩的,有主見的,普通的家庭婦女,三十多歲還獨身,從沒緋聞。

婚後,夫妻倆相敬如賓,感情篤厚,恩愛有加……

朱大明深諳“小南蠻”已進入搜尋線索的隧道,不能驚醒他,示意鄧中放噤聲。

肖秉義仍坐那兒,好像定了神,他在繼續蒐羅李桂琴的點滴。

普通人寄包裹,順帶著放封信或紙條,很正常。但是,憑她的特殊身份和機警,會放嗎?

答案是肯定的,她出事那天,走的倉促。只帶了一個皮箱,話也不多。她肯定有許多不捨。

她現在寄包裹,可能是兌現給兒子的承諾。也不排除藉機跟丈夫聯絡。

她肯定意識到,公開寫信給丈夫,軍管會要檢查。太冒險了。

郵寄糖果也許會檢查,但是,誰能想到糖果沒問題,盒子有問題呢?

憑丈夫的的精明,收到糖果,發現留言,肯定會銷燬盒子。憑她的性格,她敢放。

憑她夫妻之間的情意,肯定要叮囑之語。只不過,囿於目前的處境,亦或是暗語。

而這暗語,只有他丈夫邢再生懂得。就像斯人跟柳蕙一樣:心有靈犀一點通。

從她有意模糊郵戳分析,包裹內順帶一份書面叮囑,很有可能。

而這份書面叮囑,絕不會泛泛的說一些人之常情。她已被形勢,打亂了習以為常的安定。

宋中堅的陰險、狡詐、好色和不服,肯定會鄙視她,騷擾她。致使她不習慣,直至內外交困。

她肯定很沮喪,孤獨、恐懼圍繞著她。回顧以往,思念親人,甚至冒險去見家人。

他也有絲絲的沮喪,原本算準了,她會暗中回家一趟。看一眼家人,跟丈夫解釋一番。

包裹的出現,等於變相告訴斯人,她不會回家了。

他明顯低估了她的警惕性。

唉!斯人太自以為是了。身份暴露,家裡被監視,她還會冒險回家嗎?傻逼差不多。

那麼,她回不了家,又牽掛家人,她會咋辦呢?

她和丈夫目前的狀態,一個不能動。而另一個能動,邢再生活動自由。

她不能見丈夫,她丈夫就不能主動去見她嗎?南京城那麼大,躲哪個角落,很難發現。

由此,就她目前狀況而言,通知丈夫去約定地點,見上一面,符合她目前的環境。

所以,郵包內夾有私貨,是篤定的。只要開啟包裹,便有線索。遂問:

“朱局長,我想拆開郵包看看,不知可否?”

朱大明很為難,私拆郵包不可行。但是,小南蠻想拆郵包,肯定是考慮到了什麼。

他最後牙一咬,點點頭,同時叮囑道:

“俺說過,只要對破案有利,可以幹。最好不要讓人看出來郵包被動了手腳。”

鄧中放想的跟肖秉義差不多,笑道:

“朱主任,不必擔心。她家是反屬,拆郵包是必要的監督。很正常,不違反政策。”

肖秉義拿來工具,小心翼翼開啟包裹。三人一看,果然是糖果。

鄧中放拿顆糖果剝開,正反看看,搖搖頭說:

“糖果應該沒問題,糖紙有蠟,字寫不上去。”

肖秉義拿出放大鏡,圍繞盒子蓋和盒底,及外圍四周仔細檢視,沒發現情況。

他盯著紙盒中的糖果,挪開桌面物件,將糖果倒桌子上。

情況立刻有了轉機,盒底有十四個楷體小字:

晝夜等長,寶寶不哭。先生墓,知母金。

他知道是李桂琴的小楷,長噓一口氣。倒一杯水喝一口,得意的對朱大明說:

“糖果系李桂琴所寄,盒中有她的留言。線索就在十四字裡。幾天來的心血,沒白費哦。”

鄧中放緊皺眉頭,不解得問:

“肖秉義,這十四個字,看上去稀裡糊塗,你知道是啥意思嗎?”

肖秉義沉默了,李桂琴就寫了短短十四個字,並沒有自己估計的寫那麼多。

但他感覺,李桂琴已朝他設想的方向邁進。自己對她的判斷,方向是對的。

她寄包裹,並留言,說明她目前正被孤獨,憤懣,思念親人等悲情籠罩著,環繞著,包裹著。

朱大明自然高興,給肖秉義一根菸,還幫他點著。算是對他的獎勵和鼓勵:

“肖秉義,鄧排長剛才問你留言啥意思,俺也想知道。你知道啥意思嗎?”

肖秉義一時也無法理解其中準確的含義,只好說:

“我先回辦公室靜一靜,稍後再給答覆。糖果可以送回去了。”

他回到辦公室,先泡壺茶。靠上椅子,將雙腿架桌上。吞雲吐霧,思緒漸漸拉長。

“晝夜等長”是啥意思?她是想告訴家人,她每天二十四小時,無時無刻思念親人嗎?

“寶寶不哭”?你叫他不哭,他就不哭了?

可能擔心她不在家,兒子可能哭著要媽媽。寄糖果,為的是哄兒子不哭?

“先生墓”又是啥意思?是不是她夫妻倆稱老師,亦或父親為先生?

難道她叮囑丈夫,不要忘了祭奠老師或父親嗎?她是江南人,應稱父親阿爸,阿嗲呀。

“知母金”?這是啥意思啊?她是不是想,寄了糖果,兒子就知道母親的金貴了?

難道留言意思,表達思念之情,勸兒子不哭。叮囑丈夫,不要忘了祭奠什麼先生?

難道她冒著風險,就為表達這點意思?就這麼簡單?孃的個頭,匪夷所思哎。

他煩躁的在辦公室兜圈子,撐起座椅後的小黑板,寫上十四個字。

然後趴椅子背,盯著小黑板。看著,想著,走神了。

南京解放至今,已經過去五個月了。所經歷的各種場面,浮現在眼前……

他強迫自己不能分神,抓緊破譯李桂琴這十四個字之奧妙。

動腦子的事情,靠強迫,收效甚微。他惱的將粉筆頭拋向背後。

只聽背後窗戶一聲響,回頭一看,掛窗邊的黃曆掉地上。

他懶慵的去窗邊,撿起黃曆重新掛上。站那兒算算日子,數了幾張,撕下。

當天是9月21日,離10月1日開國大典,沒幾天了。他心情又驟然緊張了。

目光離開黃曆時,發現日期下面是星期三,農曆七月底。

他又翻一張,是9月22日,星期四,農曆八月初一。其下一行小字映入眼簾:

初二日酉時:秋分。

他曾聽導師告誡過,瞭解中國的節氣,對警察破案,鑑別證據,至關重要。

譬如,同樣是黎明時分,春夏秋冬,月虧月盈,天長日短,黎明不會固定在一個時間點。

為此,他專門去警校圖書館,對一年二十四個節氣,尤其是對“二分二至”做過研究。

“二分二至”,即指反映太陽直射點週年運動的春分、秋分、夏至、冬至之合稱。

太陽由直射赤道,向北、向南移動,即為春分、秋分。

太陽直射北迴、南迴歸線,即為夏至,秋至。

“二分二至”為四季的開始。

他遐想了一會,感嘆道:

“時光荏苒,日月如梭,時間過的真快啊!再有兩天,初秋與深秋交接班了。白天、黑夜平分秋色,時間一樣長了。”

“一樣……長……了。”

他重複末尾一句,語速慢了下來。忽有所悟,一拍腦袋,笑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