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娘將墨蘭抱在自已懷中。
“沒為你爭個嫡女的身份是小娘不好,但是墨兒,婚姻之事一定要好好爭取,小娘還等著你為咱們林棲閣揚眉吐氣呢。”
看著自已小娘眼中充斥著名為“野心”的東西,墨蘭猶豫片刻,到底還是點頭應下了。
到了盡歡和齊衡入盛家學習的這天。
平寧郡主親自將兩人送到了盛家門口。
“若是餓了就吃食盒裡的點心,有什麼不喜歡的等回來之後再告訴姑姑。”平寧郡主拉著盡歡叮囑。
不知道的還以為盡歡要出遠門而不是到離家幾條街的地方學習呢。
“我知道了姑姑。”盡歡乖巧點頭。
見狀,平寧郡主這才依依不捨的回了馬車。
“兩個孩子出來學習,母親卻只看見你了,眼中沒有半分我的位置。”
齊衡故作埋怨,眼中確實帶著笑意。+
這一個多月來的鍛鍊,時間雖然不長,但是效果很是顯著。
眼見著齊衡就比之前長高了一大截,比之前等高的1盡歡還要高出一個頭來。
盡歡不喜歡抬頭仰視,走上一個臺階低頭看著齊衡呢個。
“那是我姑姑。”說完她一臉驕傲的走進盛府。
她那麼乖巧可愛,姑姑喜歡她不是正常的嗎?
見她走遠,齊衡笑著三步兩步便跟上盡歡的腳步。
探頭哄著盡歡。
兩人在盛家小廝的帶領下不過一會就來到了學堂。
進去後,盡歡看看學堂的佈置,沒管前面有沒有人,來了幾個人,想都沒想就朝一處最後面的位置坐了下去。
“就這麼不想讀書?”齊衡無奈的看著盡歡。
來這讀書的女孩有四個,男孩有三個,若是盡歡坐在女孩那邊的第四位,齊衡便不能和她並排了。
他想勸勸盡歡。
“嗯哼!”盡歡想也沒想就承認了下來。
她就是不喜歡讀書,有什麼不好承認的。
她又不用去科考,道理之類的她懂得也並不少,就算去科考都是足夠的了。
只是字寫的太難看了外加不想忤逆自家姑姑而已。
看著盡歡一點都沒有想要挪動的意思。
齊衡想將位置放在第三排,雖說不能和盡歡並排,但至少也能更近一點。
自已是哥哥,應該照顧盡歡這個妹妹。
盡歡才不管他呢,這就開始佈置自已將要坐好幾年的位置。
盛長柏剛剛便一直在這,原本看著盡歡和齊衡進來,想到自家母親說的話,他瞬間便知道這就是齊國公府的小公爺和小郡主。
瞬間就想要上前行禮。
只是還沒等他上前就看見齊衡和盡歡說話。
想了想他還是沒上前,看著兩人說話,免得自已上去尷尬。
現在看著盡歡和齊衡說完了,盛長柏這才走上前幾步。
“想必兩位就是小公爺和長樂郡主吧。”他行禮。
明明自已也只是一個小孩,但禮行的還是怪標準的。
看上去要不齊衡古板不少。
盡歡暗暗在心底為他下定義。
“往後同是學子,盛家兄長叫我元若就行。”他行了一個同輩禮。
見狀盡歡也跟上,乖乖巧巧行了一禮“盛家兄長叫我盡歡便可。”
三人這才算是認識了,由於年歲尚小沒有太多的彎彎繞繞,說上幾句話便開始相熟。
尤其是齊衡和盛長柏,看著像是認識很久似的。
盡歡看著兩人聊得正好,原本想要回到自已位置上,沒想到這時候走進來三個小女孩。
看見幾人,盡歡有些新奇的多看了幾眼。
她變大不久,平寧郡主還沒有帶她參加過什麼宴會,目前為止盡歡除了待在齊國公府就是去皇宮。
這兩個地方都不是什麼會有小孩的地方,盡歡到現在都沒看見過和她同齡的小姑娘。
三人中的兩人看上去就不太對付,一個咋咋呼呼,一個傲氣十足,另外一個看上去畏畏縮縮的。
盡歡倒是有些好奇這個盛家了。
什麼樣的人家才會教出這樣性子全然不同的三個女兒。
“小公爺,長樂郡主。”三人進來後看見盡歡和齊衡,率先行了一禮。
一看就是家中長輩教導過的。
盡歡和齊衡同樣行禮。
“都是學子,諸位妹妹可以叫我一聲元若哥哥。”齊衡客氣道。
他客氣別人可是不客氣。
名叫墨蘭和如蘭的兩人當下便喚了齊衡“元若哥哥。”
倒是那個看上去畏畏縮縮的明蘭,規規矩矩的叫了一聲“小公爺。”
聽到這,齊衡和盡歡都是默不作聲的轉頭看了明蘭一眼。
只是一眼盡歡就收了回來“往後大家都要在此讀書,姐姐妹妹們喚我盡歡就好。”
又是那樣,其餘兩人都是叫“盡歡姐姐\/妹妹。”只要明蘭叫了“郡主。”
聽及此盡歡也沒有說什麼。
只是剛認識的同學而已,現在還犯不上多說。
又等了一會,等到盛長楓來了,學子才算是到齊了。
(安排顧廷燁晚幾年出場,要不他弄不出外室和孩子)
第一天,盡歡沒想著要掩飾自已不喜歡學習這一點。
莊老先生一來盡歡裝都不裝趴在位置上就睡著了。
“長樂郡主?長樂郡主?”莊先生坐在上位看著盡歡睡得安然,聲音不禁提高了幾分。
“嗯?”盡歡迷迷糊糊抬頭,就看見所有人都在看她。
尤其是齊衡,都算得上是擠眉弄眼了。
盡歡沒有驚訝,淡然抬頭直視夫子,半分不好意思都沒有。
“長樂郡主這是不喜歡讀書?”莊夫子皺眉。
他見過不少不喜歡讀書的學生,不說其他的,就臺下的盛五小姐都是一個不喜歡讀書的。
可他從未見過像盡歡這般毫不遮掩的人。
“算是吧。”盡歡微微點頭“主要是這些東西我都會了,再學一遍沒什麼意思。”
她口氣稱得上是狂妄。
莊夫子皺眉,沒有第一時間否定盡歡,而是說“你將《論語》微子篇背來聽聽。”
盡歡想都沒想就開始“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
很順暢,沒有一字停頓。
“《國語》……”
“《鹽鐵論》……”
莊夫子連連提問七次,無論是背誦譯文還是理解,盡歡皆沒有一處錯誤,反而還給了他不少啟發。